书城科普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
10548700000048

第48章 心脏病人的福音——1932年心脏起搏器的发明

1932年,美国心脏病专家海曼研制出了第一台有效的心脏起搏器。他把这个重7.2千克的仪器称为“人工心脏起搏器”。这一发明使很多心脏病人得以起死回生。

心脏是一个人的命脉所在,假如心脏出了问题就好比汽车的发动机出了毛病。所以,研制出第一台有效的心脏起搏器的美国心脏病专家海曼便理所当然地被载入了史册。

一般说来,心脏是通过内在的有节奏的电脉冲系统来向身体各部位输送血液的。电脉冲通过神经传遍心脏;神经与心脏肌肉纤维相连,使其收缩。有两根主要的神经通向负责泵送血液的心室。如果大脑缺乏血液供应达数分钟之久,就会引起永久性损伤,有时甚至会引起死亡。心脏有一套备用的脉冲系统,在紧急时接过第一套脉冲系统的工作,但是它在每分钟内产生的心跳次数只有必要的心跳次数的一半,不足以维持整个身体的活动。

英国外科医生沃尔会什于1862年最先提出在心跳停止时使用感应电脉冲。10年后,法国医生德布罗内进行了成功的实验,他把一个电极安在心跳停止的病人的皮肤上,把另一个电极握在右手中,同时左手有节奏地轻压病人的胸膛,使心肌收缩。

1932年,美国心脏病专家海曼研制出了临床用的第一台有效的心脏起搏器。他把这个重7.2千克的仪器称为“人工心脏起搏器”。海曼的大型起搏器是从起搏器内引出一根导线,通到心脏的表面,或穿过一条静脉通到右心室。这种起搏器曾救了很多人的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的技术发展,使起搏器得到很大改良,其体积缩小到可以安在病人的体内。

但起搏器不是人工心脏,也不能代替心脏输送血液。它只能产生电脉冲。有的起搏器一直不停地产生电脉冲,有的起搏器只是在自然系统失灵后才产生电脉冲。发展到后来,起搏器成了一种很小的电子器件,为了便于更换,通常直接植于胸部的皮肤下。这种起博器有一个电池,还有一两只能放大微弱电流的晶体管。电池可以用数年才更换。新型的心脏起搏器中有使用了核电池的,这种电池内有一个用放射性同位素钚238做成的小球。小球发出的热产生电流。这种电池的寿命可以长达十余年。后来便发展到有了更好的人工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