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
10548700000023

第23章 “新时代普罗米修斯”的诞生——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

在19世纪电灯问世以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煤油灯或煤气灯照明。这样的灯靠煤油或煤气的燃烧来发光,所以会散发出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臭味,又因为需要经常给它们添加燃料,擦洗灯罩,所以用起来很麻烦。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这种灯很容易引起火灾,造成惨祸。在那个时代,好多科学家都在想办法,利用当时已经出现的交流电,研究出一种安全可靠又方便耐用的电灯。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国发明家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从此,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就像他发明的电灯一样,走入了千家万户,他被后人赞誉为“新时代的普罗米修斯”。

当然,爱迪生并不是第一个研究电灯的人。自从开天辟地的时候起,大自然就已经懂得使用电力照明了。当阵阵响雷滚动时,空中便点起了一串串儿雪亮的“闪电之灯”,但人类开始研究电力照明,却是后来的事。19世纪初期,开始有人探索用电来照明。

在研究电灯的先驱中,首先应该提到的是法拉第的老师戴维。戴维在做电化学实验的时候,曾经发现两根相邻的碳棒中间通过电流,会发出强烈的弧光。他根据这个发现,发明了弧光灯。他用2000只伏打电池做电源,使两盏弧光灯发出的光足够照亮一个大厅。戴维还发现,白金丝通过电流的时候,会白热发光,而且很快就会在空气中烧掉。这一发现,启示后人发明了白炽灯。俄国科学家彼得罗夫发明过电弧灯,时间比戴维早些。

到19世纪下半叶,随着发电机的问世,电弧灯已经广泛用于灯塔、剧院和广场的照明。但是,电弧灯耗电惊人,每一盏电弧灯都得配上一台发电机,而且灯光也太刺眼,不适合家庭使用。

人们一直用煤气灯、蜡烛或者油灯做家庭照明,黑烟很多,也不明亮。为了寻找一种经济实用的电灯,人们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许多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19世纪70年代,发明电灯的条件日趋成熟,不少人都想显一显身手。爱迪生就是在这个时候参加研究的。

1878年初秋,爱迪生决定研究白炽灯。他首先收集人类照明的各种资料,从上古的油灯、蜡烛,后来的煤气灯直到当时各种电灯的研究资料,凡是和照明有关的,他都进行研究,他先后摘录的有关笔记就有4万多页。

1873年,俄国有个叫罗德金的青年工程师研制了一种白炽灯。他用细炭条做灯丝,装在密闭的玻璃泡里。这是世界上最原始的电灯了,但由于解决不了寿命短的致命弱点,他最后破产了。因此,许多人对白炽灯的研究望而却步。几年以后,另一个人对电弧灯作了改进,发明了一种新颖的“电烛”,很受欢迎。巴黎的大街、伦敦的剧场直到柬埔寨的王宫都曾经闪耀过“电烛”的光亮。不过,从本质上说,“电烛”还是一种电弧灯,只是稍省些电罢了。

爱迪生经过反复比较,决定研究白炽灯。他确信白炽灯成本低、耗电省,只要解决了寿命问题,就有成功的希望。

从1878年9月开始,门罗公园里的研究所成了研究电灯的战场。爱迪生是总指挥,有7个经验丰富的人当助手。爱迪生首先遇到的难题是不知道用哪种材料做灯丝才能延长灯泡的寿命。开始时,他试用传统的炭条,但一通电就断了。接着,改用钌、铬等金属丝,通电以后,也不过亮了片刻就烧断了。爱迪生还改用熔点高的贵重金属白金丝做实验,灯泡的寿命还是不长。

1878年过去了,爱迪生的研究毫无进展,他用极大的毅力和耐心,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各种金属、石墨、木材、稻草、亚麻、马鬃都成了他的实验品。爱迪生用的实验方法,基本上属于试探法,凡是能想到的东西,他都找来试验。他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确实令人钦佩。

1000多种材料都试过了,经费也花得差不多了,试验还是没有成功。爱迪生一筹莫展。这时,不但一般人认为爱迪生成功不了,就连很多专家也觉得电灯的前途实在暗淡。英国一些著名的电器专家甚至公开讥讽爱迪生的研究不过是荒唐无稽的梦呓。曾吹捧他的纽约报刊记者也落井下石,刊登采访记,说“爱迪生研究电灯的宏愿已成泡影”。

但是,爱迪生没有退缩,他顽强地要把明亮的电灯研究出来。

爱迪生和助手们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他们关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干着,实在困了,就在实验室的桌子上躺一躺。爱迪生因为劳累过度,虽然身强力壮,但是两眼常常布满血丝,显得疲惫不堪。

爱迪生在休伦埠车站学电报的时候,麦肯基站长曾热心教过他电码。爱迪生建立研究所以后,特地请他到所里来工作。这时,麦肯基已经上了年纪,实际上做不了事了。爱迪生聘请他来,不过是为了报答他的情谊,让他挂个闲职养老罢了。麦肯基是苏格兰人,长着红棕色的头发和胡子。有一天,爱迪生正在为灯丝材料冥思苦想,忽然看到麦肯基的红胡子,不由眼睛一亮。他问麦肯基,为了电灯实验,能不能借用一样东西?麦肯基明白爱迪生看中了他的胡子,就剪下一撮来,爱迪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挑选了几根粗胡子,先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进灯泡里做实验。这时,他已经设计出一种新的抽气机,灯泡的真空度有明显的提高。

遗憾的是,实验结果表明,用胡子做灯丝,效果也不理想。麦肯基找到爱迪生,把胸口一拍说:“再试试我的头发吧!”

爱迪生说,头发和胡子的性质一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麦肯基的献身精神是感人的,爱迪生深情地望着麦肯基,目光偶然落在他的粗线外套上,灵机一动,突然对助手喊起来:“快!找一卷棉线来。”麦肯基听了,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从里层撕下一大截粗线,递给爱迪生。助手看见爱迪生接过棉线时候的激动神情,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神色。他们知道,每当爱迪生作出重要决定的时候,总是这种表情。

爱迪生先把棉线放在密闭坩锅里,再把坩锅放进火炉,用高温处理。等棉线炭化以后,让它冷却,然后用镊子取出来。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操作。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开始几次都碰断了。到第三天傍晚,他们才成功地把炭精丝装进了灯泡。这时,夜幕已经降临。一个德国籍的玻璃专家按着爱迪生的吩咐,把灯泡里的空气抽到只剩下一个大气压的百万分之一,封上了口。这为爱迪生的成功提供了先决条件。

爱迪生接通电流,他们日夜盼望的情景终于出现在眼前:灯泡发出金色的光亮!爱迪生和助手们无比惊喜,他们忘记了13个月来的失败,忘记了连续苦战的疲劳,一直守着这盏电灯。这一天是1879年10月21日,后来被定为“电灯发明日”。

连续用了45个小时之后,这盏电灯的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

爱迪生没有陶醉。因为电灯的寿命还不足以让它进入人们的生活,于是他开始寻找更耐用的灯丝材料。又是两年过去了,爱迪生和助手们先后拿世界各地的六千多种植物纤维做过试验,终于从长在日本的一种竹子中找到了合适的材料。电灯的寿命因此提高了上千小时。1882年初春,第一批实用的电灯终于生产出来了。

同年秋天,在纽约帕尔街的发电所里,爱迪生亲手推上了向用户供电的闸刀。后来的人们又不断对电灯加以改进,找来使用寿命更长的钨丝做灯丝,今天我们家里的灯泡用的就是钨丝。

电灯是19世纪末最著名的一项发明,也是爱迪生对人类最辉煌的贡献。应该说,是爱迪生把光明带给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