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激光:神奇的光束
10547700000045

第45章 激光育出新品种

农作物常规育种是在大面积或大量的植株中进行筛选,从中发现有优良性状的植株后,再逐年培植、逐年筛选,直至得到品质优良、性状稳定的新品种为止,一般需要3到4代以上的时间。如美国伊利诺斯州农业试验场,研究选育出的一种玉米,使群体蛋白含量的平均值从10.95%,增加到26.60%,整整耗费了70年的时间!所以说,一位农业专家一生中能够培育出一个良种也就很不简单了。

常规育种利用的是自然发生的突变,称为“自发突变”,要很长时间才能发生。人为地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也可以起基因突变,称“诱发突变”,这种突变有可能在短时期内发生。利用诱发突变培育良种,称“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有化学诱变、核辐射诱变、光诱变等,激光育种属于光诱变的一个新的分支。

最简单的激光诱变适用于颗粒籽种,如小麦、水稻、谷类、籽播蔬菜类等。其方法就是选用合适的波长、功率和时间对籽种直接进行照射,然后播入土壤按常规方法培育,从中选出有异变特征的植株,以获得所需的新品种。

比较复杂的激光诱变育种就要麻烦一些。以西南师范大学培育甜橙为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大概的情况。该大学是从1975年开始用氦—氖、汝玻璃、氦——镉等激光器对锦橙进行诱变育种的。他们将经激光照射的3200个幼芽,高接于20年生锦橙树冠外围斜生层上,对长出的初生枝保留基部4至5个芽进行短裁修剪。因为大多数突变通常都局限在初生枝基部的5至10个芽内,1978年高接的枝序结果后,分别进行果实的品质分析和鉴定,从中筛选出变异较大的8个枝序。1979年从这8个枝序上取芽,再次高接于18年生的成年结果的红桔树冠外部,获得激光照射的第二代。1982至1985年逐年结果,显示出遗传稳定性。1986年通过鉴定,终于育成了早熟、多糖、少核的甜橙新品种。

激光在培育动物新品种的工作中,则是利用了生物遗传工程技术。把两种不同种类的生物细胞融合在一起,构成另外一种新细胞,就制造出了另外一种新的生物体。如用激光微束给称为“龙角”的蚕卵细胞打孔,然后从中注入称为“黑缟”蚕的某种染色质溶液,经过孵化培育,就得到了具有特殊性质的新品种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