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地球美图大观
10545600000013

第13章 怪肉的真相是什么

1999年5月中旬,从北京丰台区马家堡地下挖出了一个巨大的球状怪物,引来众多群众观看,一时间各种猜测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发现了怪物,有人说发现了怪肉,也有人说这是菌类,究竟是什么呢?

科学家对怪肉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从外表看,怪物整体近于球形,直径约60厘米,重量约30千克,表皮粗糙,棕红或锈褐色,似松树皮,被剥开的部位皮层近革质,似牛筋,内部乳白色似肥肉,有韧性,含水量很大,手指压此物稍有柔软感。

科学家首先取内外层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没有发现真菌所具备的细胞组织结构,也没有发现任何孢子及Melzr反应。科学家推测,如果是有生命的物质,必然有蛋白质和核酸细胞遗传物质。所以又对其做了260和280紫外线吸收峰试验来测试。结果没出现典型的吸收峰,说明没有核酸的存在。再取样用蛋白显色反应法做蛋白质测定,结果无任何显色反应。

据此,科学家得出结论,它不是真菌类生物,而且属于非生命物质。

1982年在内蒙古河滩上曾发现过这样的怪物,其重量达23.5千克。1992年8月,在陕西周至县也曾发现过类似的怪物,从外表看其色泽、质感、形态均很接近。经西北大学组织生化、生理、动物、植物、细胞、微生物、真菌、医药等方面13位专家研究鉴定后,将其结果发表在该大学校刊上。在题为关于‘不明生物体’的文章中,把这一怪物定为大型黏菌复合体。文中描述,该物体表面结构凹凸不平,质地较硬,呈褐色并有密集脉纹结构,内部呈白色,结构细腻、鲜嫩、柔软,且具有韧性。经动植物专家鉴定为非动植物。但该物具有呼吸和生长能力,且含蛋白质和核酸,实属生物。经内部和表皮显微镜观察后认为,该生物体是以多种黏菌和黏细菌等形成的黏菌复合体。该复合体以细菌、酵母菌、霉菌孢子等其他微生物为食,以纤维素、甲壳质为营养,故认为该生物体是以黏菌为主体的特大罕见黏菌复合体。当时这一罕见黏菌复合体的发现和报道震惊了我国真菌界以及黏菌研究者。

除此之外,1993年7月,河北省某村民打井时,也发现重达10千克左右的怪肉,有人认为此怪肉是3种真菌的共生物,有人则认为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记述的太岁或太岁菌。

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依然没有研究出它到底是菌类,还是其他的非生命的东西。它的化学成分又是什么呢?后来中科院化学所高分子化学专家又到现场观察并取样分析,结果认定,此物含有多种醛类和酸类,但不含生命物质氮。据此有人认为它是化学物质,但是却无人知道这些化学物质究竟是怎样聚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