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元曲(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10544500000028

第28章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自幼聪明苦读,被荐为东平(今山东东平县)学正。武宗时,任监察御史,因直言敢谏,得罪权奸而罢官。仁宗即位,复起用,官至礼部尚书。英宗至治元年(1321)参议中书省事,因感仕途险恶,弃官归隐。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又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全力治旱救灾,到官四月,即因劳累过度而死于任所。追封滨国公,谥文忠。着有《归田类稿》。散曲集名《云庄体居自适小乐府》,其中多为晚年归隐后所作,在抒写田园隐居生涯的同时,流露出对仕途风波的厌恶。此外还有一些关心民生疾苦之作,在元代散曲中较为难得。

〔中吕·红绣鞋〕警世才上马齐声儿喊道,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①,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②。

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急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③。

又正胶漆当思勇退④,到参商才说归期⑤,只恐范蠡张良笑人痴⑥。

捵着胸登要路⑦,睁着眼履危机⑧,直到那其间谁救你?

注解:

①“才上马”二句:是说一做了官就威风凛凛,架子十足,这就种下了倒台的祸根。喊道:古代官员出行,前有衙役高声吃喝,使行人回避。这的:这个。

②恰:才。

③旧来时:从前。

④胶漆:如胶似漆。比喻关系亲密,深得信任。勇退:指毅然引退。

⑤参(shēn)商:二星宿名。参宿在西,商宿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借以比喻双方隔绝或不和睦。

⑥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张良:汉初开国功臣,封留侯。这两人都是功成不居,急流勇退的典型。

⑦捵(tiān):同“腆”,挺出。要路:喻显要的地位。《古诗十九首》之四:“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⑧“睁着”句:是说明明有危机,却视而不见。危机:潜伏的祸端。唐刘禹锡《题欹器图》诗:“赢相功成思税驾,晋臣名遂叹危机。”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①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②。

望西都③,意踌躇④。

伤心秦汉经行处⑤,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解:

①潼关:旧址在今陕西潼关县东南,关隘在山腰,下临黄河,形势险要。为古都长安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②“峰恋”三句:是说通向潼关的路上,群山聚集,波涛怒吼,关外有黄河,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表里:里外。

③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汉代以长安为西都,亦称西京。

④意踌躇:内心思绪起伏。

⑤“伤心”句:是说一路上看到不少秦汉时代的遗迹,引起无限伤感。

⑥宫阙(què):宫殿。

阙,宫门前两边供眺望的高楼。

〔双调·庆东原〕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①,喜沙鸥也解相留恋②。

一个冲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③诗句欲成时,满地云撩乱。

注解:

①“鹤立”二句:是说白鹤站在花边好像玉石一样洁白美丽,黄莺在树梢歌唱好像弹琴一样美妙动听。杪(miǎo):树梢。

②解:懂得。

③“一个”三句:分别写沙鸥、黄莺、白鹤的动态。冲开锦川,指沙鸥在美丽的河川中游泳;啼残翠烟,指黄莺在绿阴翠雾中不停地歌唱;飞上青天,指白鹤冲天而飞。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情景相似。

〔双调·清江引〕咏秋日海棠①寂寞一枝三四花,弄色书窗下②。

为着沉香迷,梦见马嵬怕③,且潜身住在居士家④。

注解:

①《雍熙乐府》题作《秋意十阕》,此首和下一首分别为其七、其九,不注撰人。原选归于无名氏,题作《牡丹》。张养浩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收此曲,题作《咏秋日海棠》,共十一首,此首为其七,下首为其九。今从之。秋日海棠:即秋海棠,草本,秋季开花,一名“八月春”,与春季开花的木本海棠不同。此曲取其花名相同,而加以联想生发。

②弄色:指秋海棠卖弄娇艳的姿色。

③“为着”二句:以杨贵妃喻海棠。沉香:

指唐玄宗在沉香亭召见带醉意的杨贵妃,说她像春睡未醒的海棠。马嵬:指马嵬坡,杨贵妃自缢之处。详见马致远《四块玉·马嵬坡》注①、②。

④居士:隐士。作者自指。

〔双调·清江引〕咏秋日海棠睡起不禁霜月苦①,篱菊休相妒②。

恰与东君别,又被西风误,教他这粉蝶儿无去处③。

注解:

①不禁霜月苦:指秋日开花的秋海棠难以禁受秋霜冷月的摧残。

②篱菊作相妒,希望篱边的秋菊不要妒嫉这可怜而娇弱的花朵。

③“恰与”三句:从蝴蝶的角度写秋海棠的悲剧命运。说蝴蝶儿刚告别了繁花盛开的春天,在秋天找到美丽的秋海棠,却又被无情的秋风给摧残了,这采花的蝴蝶也就没地方可去了。恰:刚刚。东君:春神,一作“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