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动物
10543400000021

第21章 柔软多环——环节动物的种类

角虫身体细长,栖息在退潮线附近的沙泥中或浅水滩中,没有疣足或刚毛,体表无明显环节。

沙蚕身体分节明显,体节两侧突出,具有刚毛的疣足,用以行动,长10厘米左右。沙蚕栖息在泥沙中,生殖季节或夜出觅食时,能游泳。这种动物在我国黄海和渤海沿岸很多,可作为鱼类、虾、蟹等动物的食饵。沙蚕同属有多种,分布在长江口的日本沙蚕,俗称“水百脚”,秋季常由海上溯河口或至稻田中生殖。广东人所食的“禾虫”,来自稻田,是同科的疣吻沙蚕。

仙女虫体透明,长3~10毫米,有眼点一对,背刚毛自第六节开始。仙女虫通常进行裂体生殖,或进行有性生殖,生活在淡水中,是淡水鱼类的食料。

蚯蚓,通称“地龙”。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和肥沃的土壤中,身体呈圆筒形,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蚯蚓前段稍尖,后端稍圆。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在11节体节后,各节背部背线处有背孔,有利于呼吸,保持身体湿润。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向前移动的,它的腹下有两行隐行的细小的“脚”,像磨砂层运动时增大摩擦便于行动,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

蚯蚓目前有1800多种,生活形态各具特色。

水丝蚓体细长5~6厘米,红褐色,后端黄绿色。末端每侧有血管四条,形成血管网,可进行呼吸作用,通常每节有刚毛四束。水丝蚓栖息在沟渠等浅水处,前端埋没污泥中,尾部在水中摇曳。水丝蚓可作鱼类的食饵,在水田中可危害秧苗。

白线蚓体细小,长4~15毫米,一般呈灰白色或透明状。白线蚓生活在草根或树根附近,可在室内培养,用作鱼饵。

台胃蚓,也称“中华合胃蚓”。体长而大,长约54厘米。台胃蚓体壁光滑,略透明,近于白色,前端微呈淡黄。除前三节外,每个环节都划分为四个体环,环带不显著。台胃蚓产于我国苏州、无锡和南京一带,是一种稀有动物。

直隶环毛蚓体呈长圆柱形,长达40厘米,背面黑褐色,腹面灰白色,是种较常见的环节动物中的蚓类。生殖带环状,受精囊孔3对,每一节环生刚毛数十至百余条不等。这种蚯蚓以带有机物的土壤为食,卵1~3个。

鱼蛭也称“中华颈蛭”。体长,背部稍隆起,长10厘米多。头部横卵圆形,颈短而狭,躯干扁阔呈长圆形,有少数横列黄点,后吸盘大。体色淡黄或灰白,环带粉红色;体侧有11对圆形皮肤囊,能做有节奏的伸缩。鱼蛭寄生在鲤、鲫等鱼的鳃盖下,吸取血液,对养鱼业有害,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各地。

水蛭也称“医蛭”。身体狭长而扁平,后端稍阔,长达5厘米。背面有灰绿色的纵行条纹6条,中央有一条白色阔带,腹面暗灰色。水蛭在水中靠肌肉伸缩而进行波浪式游泳,在水中物体上则靠吸盘及身体伸缩前进,水田、湖沼中极常见。它吸食人、畜血液,下水田劳动时,应加注意。

古时医学上用水蛭来吸取脓血。水蛭唾液中所含的水烃素,能抑制凝血酶的活性而发挥抗凝血作用。

蚂蟥是水蛭科的一属。我国常见的为宽体蚂蟥,也称“宽体金线蛙”。体略呈纺锤形,扁平而较肥壮,长6~13厘米,背面通常暗绿色,有五条黑色间杂淡黄的纵行条纹。蚂蟥前吸盘小,口内有齿,但不发达。蚂蟥在我国分布很普遍,水田、河湖中较常见,捕食小动物。它虽能刺伤皮肤,但不吸血。

山蛭也称“草蛭”。身体略成圆柱形,长约3厘米,呈黄褐色,背部有深褐色的纵线。生活在深山的草泽中,人行经其旁时,即附着在胫股上,进入皮肉中,吮吸血液,被螫处易成疮肿。因此山蛭同水蛭、鱼蛭一样是种害虫,危害着人类或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