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病毒
10542900000008

第8章 病毒的防治

1.抵抗疾病的秘密武器——疫苗

你知道什么是疫苗吗?

如果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疫苗,还得从免疫系统说起。前面我们说过,免疫细胞,可以识别侵入到体内的病毒和细菌。那么,它们为什么可以识别这些微生物呢?原来,这些入侵微生物,虽然身体很小,但也和人类一样,各有各的样子。构成这些生物的表面蛋白和性状,决定了它们的模样。我们把这种蛋白的排列方式和性状,叫做抗原表位。任何一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抗原表位,而我们身体里的免疫小卫士,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抗原表位,来识别这些入侵的微生物。

我们所使用的疫苗,就含有和特定微生物的抗原表位相同的蛋白或其他大分子物质。疫苗本身没有毒,但是能激发免疫系统的反应,使免疫系统对持有相同抗原的病毒,更加敏感。

2.疫苗是如何发号施令的?

疫苗,通过模仿病毒的形态(就是抗原表位),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但是它不会像病毒那样有毒性。它可能就是失去活力的病毒,或减毒的病毒。比如说,乙肝病毒疫苗,它就是灭活的乙肝病毒,具有和有生命的病毒相同的抗原表位。当我们身体注射过乙肝病毒疫苗后,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就会识别这种外来物,产生可以消灭这种抗原表位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一旦真正的乙肝病毒入侵时,这些免疫细胞和分子,就会立刻大量增多,消灭入侵者。这就好像警察已经掌握了犯罪分子的容貌,向全国发出通缉令,只等着那些犯罪分子落网了。

3.疫苗的种类有哪些?

当一个微粒,它“长”得像病毒,就具有抗原性。人类把它接种于机体,人的机体就可产生特异的自动免疫力,可抵御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这样的制剂就称为疫苗。过去,人们把以细菌制备的制剂,称为“菌苗”;而把病毒及立克次氏体制备的制剂,称为“疫苗”;以细菌代谢产物——毒素制备的制剂,称为“类毒素”。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学会了纯化和提取有效抗原,接着学会基因重组抗原,将来可能进行人工合成抗原等。这些疫苗可以分为八大类:

(1)减毒活疫苗:我们所说的减毒活疫苗是什么呢?那些能侵入到机体内,给机体造成伤害的病原体,经过各种处理后,发生变异,毒性减弱,但它的抗原性仍保留着,它是活的病原微生物,我们将它制成疫苗,这就是减毒疫苗了。我们把它接种到身体内,一般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但病原体却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引发机体免疫反应,起到获得长期或终生保护的作用。这类疫苗,免疫力强、作用时间长,但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病危险(有可能在人体内,恢复毒力),如麻风腮疫苗,有些儿童注射了疫苗后,就会有过敏反应。

(2)灭活疫苗:在自然中,不少材料都含有细菌和病毒,人类利用理化学方法(热、射线、甲醛、乙醇、染料、烷化剂等)处理,把细菌和病毒里的核酸杀死,让它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它的衣壳蛋白却保留下来了,它还具有免疫原性,人类把这一类生物制成制剂,就是灭活疫苗。接种灭活疫苗后,人类的机体就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这种灭活疫苗在机体内,不能生长繁殖,相对安全稳定,但需要进行多次接种,才能让机体产生巩固的免疫力。灭活疫苗可分为灭活菌苗、灭活疫苗和脏器组织灭活苗、培养物灭活苗,其特点是无毒,安全,易于运输保存,疫苗稳定,便于制备多价或多联苗,以及剂量大、多次注射等,如安全性很高的甲肝灭活疫苗。

(3)多糖疫苗:这类疫苗由长链糖分子构成,如细菌的多糖荚膜就是这种长链分子。多糖疫苗和其他疫苗有很大不同,它有如下特点: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T细胞参与,为体液免疫,无免疫记忆;重复注射,不引起抗体滴度提高等。

(4)组分疫苗:又称亚单位疫苗。它是从细菌或病毒培养物中,以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提取纯化有效特异性抗原,制成的疫苗,如副作用很小的亚单位流感疫苗。

(5)基因工程疫苗:是以基因工程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系统,使表达出该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如乙肝疫苗就是这类疫苗。

(6)合成肽疫苗:仿特异性抗原的某些肽链,或蛋白人工合成的抗原,它是一种新型疫苗,目前还未临床实施于人群的疫苗。

(7)抗独特型抗体疫苗:抗独特型抗体(AId),是针对抗体分子上的特异抗原表位群(称为独特型)的抗体。抗独特型抗体,与原来抗原的决定簇分子,互为“内影像”关系,可模拟抗原结构和功能的作用,而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疫苗。

(8)基因疫苗:或称核酸免疫:是指将含有编码特定抗原蛋白质的基因序列,克隆到合适的质粒载体上,制备成核酸表达载体,通过肌肉注射等方法,将其导入机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来合成抗原蛋白质,从而激发机体免疫系统针对外源蛋白质,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

4.疫苗可以后发“治”人吗?

疫苗是不是只能在机体还没受到病毒传染时注射才有效呢?其实疫苗预防除了预防疾病外,还可以后发“治”人治疗疾病。

根据使用疫苗的目的,我们可把疫苗分为两类:一类是预防性疫苗,另一类是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是传统的疫苗类型。它用于尚未被感染的人体,让免疫系统做好准备。一旦将来病原体侵入,它能及时作出免疫反应。此类常见疫苗包括脊髓灰质炎、乙肝、破伤风疫苗等。目前全世界使用的疫苗几乎都是预防性的。治疗性疫苗是指病人在被病原体感染后,利用疫苗来诱导和增强免疫反应,达到控制病原体的目的。目前科学家还在努力研制这类疫苗,如治疗SARS病毒的疫苗和治疗H1N1型病毒的疫苗。

5.接种疫苗要注意什么呢?

接种疫苗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治疾病,所以接种哪种疫苗,应该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所处的免疫情况不同,遗传因素与环境不同,所以需要接种的疫苗也不同。

除了按自己机体情况接种疫苗外,还应该接种计划免疫必选疫苗。计划疫苗,是为了防治我国比较普遍的一些重大疾病,或危害性特别严重的疾病,因此必需接种。

列入计划免疫的疫苗,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由专业人员按计划接种,不可随意自行注射。计划免疫,是由国家免费提供疫苗的一项工程,接种的人,只需要支付接种费。每一个新出生的婴儿,都应在当地防疫部门,办理计划免疫接种卡,并按照规定时间,接种疫苗。有一些疫苗,是国家强制必需接种的,可以参考什锦资料园的内容。有的疫苗,需要多次接种,比如说乙肝疫苗,需要在接种第1针后1个月、6个月时,再接种2次,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按照我国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婴幼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5种疫苗的接种,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种:

(1)乙肝疫苗。一般在出生两天内、1个月、6个月,各注射1次。

每3~5年,加强注射1次。目前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它可以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

(2)卡介苗。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卡介苗,在一般婴儿出生后,即可接种,如果出生时,没接种,可在2个月内,接种。在3岁、7岁及12岁时,如结核试验阴性,应进行复种。

(3)小儿麻痹糖丸。口服小儿麻痹糖丸,可预防婴儿瘫,即医学上的“脊髓灰质炎”。现在服用的,均是白色三价混和疫苗,出生后满2个月,初服,以后每隔1个月服两次,连服两次,4岁加强1次。

(4)百白破混合制剂。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剂,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可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与生命。接种,一般是在婴儿出生满3个月时进行,初种必须注射3针,每次间隔4周~6周,孩子1岁到2岁时,再复种1次。

(5)麻疹疫苗。注射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第一次接种,应在婴儿满8个月,到2岁、7岁、12岁时,再进行复种。

6.什么情况下不宜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有许多禁忌,有以下情况的人群,不适宜接种疫苗:

体温发热,超过37.5℃时,应查明发热原因,治愈后,才能接种疫苗。

患急性传染病时期,或病情痊愈后两周内,应缓期接种。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免疫缺陷病患者,不宜接种。

肿瘤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时,不宜接种。

过敏体质,有哮喘、荨麻疹等疾病,或接种疫苗发生过敏者,不宜接种。

患有神经疾病,如癔病、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疾病,不宜接种疫苗。

患有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肾脏某些疾病、严重心脏病,不宜接种。

妊娠期、哺乳期及月经期,应推迟接种某些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