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案例
胡子长出来了,喉结突兀出来了,声音变粗了,睾丸长大了……青春期就这样猝不及防的到来了,阿翰身体里那股子勃发的冲动,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也不想说。第一次梦遗的内裤是他自己洗的,因为他隐约中感到了这是男人的事,最好不让妈咪知道。
妈咪还是知道了。
那天中午,阿翰午睡起来,浑身又热又燥,下身的感觉让他不由自主的把手伸了过去……
“你在干什么?”妈咪的一声怒吼,犹如炸雷一般,震的阿翰两耳发麻。
阿翰什么都没说,妈咪也没追问,但是至此阿翰知道了妈咪的态度,这是不光彩的事情,绝对要离开妈咪的视线。
一个声音告诉阿翰“真下流!别这样做了!”另一个声音却说“没什么,你是大人了。”阿翰在内心的挣扎中一次又一次的寻求着那份属于自己的秘密的“快乐”。身体上的疲惫往往还抵消不了心理上的自责,但那种感觉突如其来的时候,他又投降了。
妈咪和爹地只知道孩子到了青春期,加强了他饮食上的营养,看到孩子眼窝深陷疲惫不堪的样子,他们为此忧心忡忡,直到隐藏在电脑里的文件夹被爹地找到,他们才如梦初醒。
案例分析
骨子里流有传统文化观念的父母,绝对做不到《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的父亲那样带儿子去妓院以治疗过度自慰;也不可能像《朱诺》里的父母那样满心欢喜的等着未婚先孕的女儿生育。
暂且不论东西方文化差异,也抛开一切道德论题,单就父母来说,最担心的无非就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当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多么害怕孩子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于是有的父母告诉孩子性是罪恶的,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远离“禁果”的诱惑,殊不知在“性=罪恶”的教化中成长起来的人,就算面对正常的性爱也无法正常起来,男人会ED,女人会冷感。另外也有的孩子正值青春期的叛逆阶段,父母越不让做的事情,孩子更是对此跃跃欲试,想通过某种行为证明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后果可想而知。
有的父母跟阿翰的妈咪一样,对此避而不谈,那么孩子从父母那里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只有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得“知识”了。
这两种态度所导致,孩子要么是病态的,要么真出了意外,父母也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为时已晚——这跟父母爱孩子的初衷是大相径庭的。
父母不必开化到跟孩子大谈性事,但最起码要做到让孩子知道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也要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同时出现状况的时候最该求助的人是爱他的妈咪和爹地。
性是一件美好的事,不是吗?为什么要给孩子丑化它?为什么要羞于启齿?为什么让孩子在茫然中犯错?为什么要让孩子受害父母自己也伤心呢?
青春期孩子的性冲动是自然而然的,有时候也是洪水般泛滥的,父母的正确做法不是堵,而是疏。
亲子指导
“我想我当时是……”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到了青春期的变化,及早告诉孩子一些常识。可以用自己年轻时的经验作为开场白,现身说法,让孩子遇到梦遗或月经初潮的时候不必惊慌或是困惑。也能增强孩子对于父母的信任度,心中有了疑问的时候自然最先询问父母,而不是躲着大人。
“你最好不要……”
杜绝一切“色情”文化的做法并不明智,因为孩子不可能活在真空中,父母可以采取善意的建议,比如用平和的语气告诉孩子“这种电影(书籍)并不适合你看,你最好不要看,等你再大一点才有判断能力。”
一般来说,从父母和学校获得了正确性教育的孩子,对某些有碍身心健康的东西也不那么好奇了。
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自慰行为,不必大惊小怪,也可以用建议告诉孩子过度的自慰对其身体的伤害,就好比说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一样。
“我很爱你,所以不想你受到伤害,所以你应该懂得保护自己。”
教给孩子一些避免性侵犯的常识很重要,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处于关心他才这样说。比如女孩子不要跟男性单独待在密闭的空间里,比如不要喝来路不明的饮料,比如遇到意外该如何自救等等。
父母不应该鼓励或是默许孩子的婚前性行为,但要教给孩子如何使用安全套。
“你已经是成年人了,绝大多数情况下要考虑后果,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懂得控制自己。”
当孩子有性冲动或是某种念头的时候,父母需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如何控制自己,比如鼓励男孩子多进行体育运动以缓解精力过剩,或者给孩子更多的娱乐时间。
“我是最关心你的人,也是你最值得信赖的人,相信我能帮助你。”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某些不当的行为,父母首先不该是责骂孩子,而是反思自己之前的教导是否存在偏颇,先跟孩子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耐心开导孩子,使其从阴影中尽早走出来。必要的时候向孩子道歉“妈咪之前的做法可能不太对,让你失望了,你能原谅妈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