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10541300000014

第14章 恐吓,只能让事情更糟

个体案例

阿文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妈咪稍不留意,他就会制造些不大不小的麻烦。这不,妈咪带着阿文去超市购物,恰好碰到了熟人,妈咪停下来说了两句话,一眨眼的功夫,阿文就从妈咪的眼皮下消失了。

从1楼到2楼再到顶楼,从食品货架到玩具货架……妈咪的嗓子都喊哑了,就是找不到阿文,妈咪不得以只好求助于超市的广播找人,最后才从一位带孩子的女士那里见到了阿文,原来阿文找小朋友聊天去了!

阿文的妈咪又惊又喜,担心小东西再到处乱跑,于是在回家的路上告诉阿文:“再乱跑,小心给坏人抓去。”

“坏人是什么人?”阿文很是好奇。

“就是跟大灰狼一样吃小孩子的人!”妈咪知道阿文最怕童话故事里的大灰狼。

“啊!”阿文恍然大悟,紧紧的拉住了妈咪的手。

妈咪没想到的是,阿文回到家不仅没胃口吃饭,还有点微微发烧。妈咪赶忙带阿文来到医院,医生边给孩子检查边仔细询问孩子的情况,然后告诉妈咪,阿文发烧的原因很可能是受到了惊吓,不必用药,只需回家静养即可。

妈咪这才想起自己之前的“大灰狼”,看着孩子萎靡不振的样子,方才后悔不已。

案例分析

在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在孩子违背大人意愿的时候,父母的耐心被磨没了,父母的理智也不见了,于是这些话就脱口而出了“不听话,让鬼把你抓去!”“看到没?警察叔叔就是来抓不听话的孩子的!”“乖乖的,要不带你去医院打针!”“不洗手,小心虫子钻到你肚子里去!”

有时候,这些话还蛮管用的,孩子有可能立即停止了哭闹或是顽皮。

可是父母有没有想过,这些“恐吓”的话,对孩子的心灵是否有好处?

孩子最信任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而当父母用某些夸大其词或是不存在的事物来吓唬孩子的时候,孩子是当真害怕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父母有时候描述的恐怖事物会让孩子比真的遇到危险,都更令他感到恐惧。

有的孩子会在“阴云笼罩”的环境中变的懦弱、胆小;有的孩子会为了逃避来自父母的恐怖感受,而变的努力讨好父母,渐渐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也有的孩子在一次次的“狼来了。”中学会分辨谎言,变的无所畏惧,难以教化。

当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某些恐惧感是与生俱来的,如果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随意的恐吓,孩子会由心理的疾病转变成身体的疾病。

当阿文听了“危言耸听”的故事以后,会感到害怕,而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心理变化,于是出现了身体不适。如果妈咪在虚惊一场后,告诉阿文自己的担心以及一些必要的规范,孩子就不会被恐惧伤害到身心了。

很多时候,孩子没有被现实的问题所伤害,倒是被父母的恐惧给先吓破了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父母反思的问题。

亲子指导

孩子是需要父母保护的,也是应该被告之有危险的事物,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掌握“危险”与“恐怖”的关系呢?

首先,父母不应该养成随意恐吓孩子的习惯,或是任意捏造一些“虚无缥缈”的恐怖事件。当孩子出现不听话的时候,父母还是应该保持克制与理智,以说服孩子为主。

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父母在气恼的同时,应该用严厉的眼神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听着你哭闹心情都很不好,周围的阿姨叔叔也会不开心。”“你为什么不高兴呢?能不能告诉妈咪呢?”“瞧,前面有个不错的玩具,我们要不要去看看?”

父母可用的方法很多,讲道理的,描述自己感受的,分散注意力的,甚至仅是关爱的态度,其实都比一句“再闹!让坏人把你抓去!”要来的治标治本。

其次,父母在告之孩子危险的时候,切忌不要夸大其词,因为有些言语上的描述会让想象力丰富的孩子陷入恐惧难以自拔。

比如应该告诉孩子“父母不在的情况下,有些陌生人的话是不可以信的。”但是如果只恐吓孩子“谋生人都是戴着人面具的鬼怪。”那么,孩子一遇到谋生人就唯唯诺诺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当孩子真的在外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你真的就希望孩子不向任何陌生的面孔求救吗?孩子应该知道“带孩子的妇女,穿制服的工作人员等”都是在意外情况下值得求助的对象。

最后,当孩子已经出现了某种恐惧情绪,变的有些胆小的时候,父母千万不可以用“胆小鬼”等负面的词语来给孩子贴标签,这只会让孩子更难受。应该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恐惧感受,父母在根据实际情况为其解释或是开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