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看《动物世界》,通过这个节目,大家对爬行动物的生理结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爬行动物是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羊膜动物,它们由两栖类中的迷齿类进化而来。由两栖类过渡到爬行类这一变化发生在石炭纪,所跨过的关口以羊膜卵的产生为标志。当然,羊膜的产生标志着动物向更高一级的进化,其生理结构也逐渐完善。除了产羊膜卵这一最为重要的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爬行动物发育过程不需要变态之外,爬行动物在骨骼结构上也表现出诸多与两栖动物不同的特征。
爬行类头骨比较高,不像迷齿两栖类那种通常的扁平形。爬行类顶骨以后的骨片有的变小,有的由头骨的顶盖部位移到了枕部,有的甚至完全消失。大多数爬行动物只有一个枕髁。爬行动物的脊椎骨由一个大的椎侧体和一个缩小成小楔状的椎间体组成,类型椎间体消失。原始的爬行类有两块荐椎骨,而两栖类动物只有一块。在许多进步的爬行动物当中,荐骨由很多块荐椎骨组成,有的类型增加到8块之多。肠骨也随着荐骨的扩大而扩大。原始的爬行类肋骨从头部到骨盆之间是连续的,而且大致相似,但是进步的爬行动物肋骨通常有颈肋、胸肋和腹肋之分。
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以肺呼吸。皮肤缺乏腺体,干燥,不透水,无法保持体温,体温随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这种生理特点,决定着爬行动物的分类以及生存环境随着气温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爬行动物分布广泛而复杂。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软躯干和尾共三部分;口腔中腺体发达,有温润食物、帮助吞咽的作用;舌发达,有助于吞咽,具有捕食器及感受器的功能;牙齿有多种形式,嗅觉较为发达,具有探知化学气味的感觉功能;除具视觉、听觉外,还具有红外线感受器,能对环境温度微小变化作出反应,从而更好地为自己选择生存环境。爬行动物以产卵方式进行繁殖,卵产出后借日光孵化,也有少数具有孵卵行为。
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和最原始的爬行动物是二叠纪早期的杯龙类。爬行类因其自身进化出来的繁殖方面的进步性而对当时的陆生环境异常适应,因此很快便爆发式地向各个进化方向分化开来。到了从三叠纪初至白垩纪末的中生代,形形色色的爬行动物几乎占领了地球上的所有陆地生态环境。并且,其中的一些类群还重新回到水域当中成为水域的霸主,还有一支爬行动物则飞上了天空,因此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
由此可见,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卵生,有羊膜卵,变温,皮肤干燥,被有鳞片或甲板,骨骼也具有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指趾有爪,有利于陆地爬行和攀援。
正是源于这些特征,才使得爬行动物盛行一时,而且对其存在于现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