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海洋馆漫游:海洋动物乐园
10539800000003

第3章

常言道:“无风三尺浪”,就是无论是否有风,大洋上都可以产生涌浪。若无陆地阻挡,涌浪可以传播到很远。一个传播速度比风快的波浪,压迫它前方的空气产生个上升气流,尽管这个上升气流可能很弱,仍能被海鸟觉察得出,并加以利用,海鸟可以“骑上”它往上飞,达上升气流的波峰处,也达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在滑翔过程中渐降到波谷。由于空气与波浪之间的摩擦作用,风不在同高度上方向和强度都有变化,海鸟就是巧妙地利用这种变化保持飞翔。

例如一只信天翁的一个滑翔周期是:第一阶段信天翁乘着上升气流往上升,达到最高处时,获得了一定的势能,此时它迎风前进,所受上升流的作用相对渐小;第二阶段信天翁转为顺风而下,随着高度的降低,势能转化为前进的动能,增大了向前滑翔的速度;第三阶段随着高度的降低,风速渐慢,而信天翁前进的速度达到最大,甚至比风还快;第四阶段待信天翁滑到波谷时,风速最慢,眼看就要落到海里时,信天翁又在波浪之前方向一改,转向迎风,升到波峰处时,又“骑”上上升流被速度渐强方向相反的风推向高处,直到风力降低到不能把信天翁继续有效地往上推高时,信天翁就重复另一个周期。上升时虽影响了向前的运动,但却获得了能量补充,可保持滑翔继续下去。在完全无风的天气,也能看见信天翁在涌浪的前方巡游,在风向多变的区域,它们也能利用上升流滑翔并结合波浪式飞翔。其他一些海鸟如海鸥、鲣鸟和鹈鹕等虽不及它们那样技艺高超,但也能表演出很高超的滑翔技巧。当然它们更多地是把滑翔技巧与有规律地鼓翼结合起来。

喷墨吐雾放烟带

章鱼和其他头足类都有一个装墨的囊,称墨囊。当它们处境危险时,能喷出墨汁,把周围海水染黑,状如烟雾,而且有时烟雾的形状颇像它们本身,很容易迷惑敌害,自己趁机逃之夭夭。章鱼能连续6次喷射墨汁,半小时后又能完全恢复。这种奇特的自卫方式,它们一出世就会,刚孵出一分钟后就能放出墨汁。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说;“海人言昔秦始皇东游,弃算袋于海,化此鱼,形如算袋,两袋极长。”就是说,秦始皇到黄海巡视时,尽兴之际不慎将装墨的袋子掉到海里,天长日久,变成乌贼,墨汁还保留在体内,就成墨囊。宋代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中说;“世号墨鱼为乌贼,何以独得贼名?盖其腹中之墨可写契卷,宛斯如新,过半年则淡然如无字,狡黠者为骗诈之谋,故谥曰“贼”云。”就是说狡猾的人向别人借钱,用乌贼墨写下借据,且久拖不还,这种墨初时很新鲜,过半年则淡然无字,若债主半年后催还,借债人索要借据时,就会发现借据已褪为白纸,无以为凭,借钱人就赖账不还了。于是人们把墨鱼汁看作是帮坏人行骗的工具,遂骂为乌贼。还有其他的传说,当然不足为凭。实际上乌贼墨是吲哚醌和蛋白的结合物,时间久了会被氧化,所以自然会消失。

章鱼等头足类喷出的墨汁除起烟幕作用之外,还有麻醉作用,即使大鱼在这种液体中也会失去嗅觉和辨别方向的能力。据观察,海蛇在捕食章鱼的时候,若被墨汁喷射,也会丧失嗅觉,虽近在咫尺,却捕捉不到目标。墨汁对章鱼本身也有危险,但对人似乎不起毒害作用。

蟹与龙虾是章鱼常吃的食物。当章鱼抓住猎物时,用腕上的吸盘将其牢牢吸住,再用灵活的喙状口去咬,然后经由一种特殊的水泵状器官将毒液注入牺牲者的咬伤处,将其杀死,再注入消化酶,把其中可供消化的物质一点点吸尽后,将空壳丢弃。人们在捕捉章鱼时,预防被它咬伤比预防被它的腕缠住更重要。

长胡须的鱼

在鱼类中,有不少鱼都长有胡须。它们的胡须不仅长、短、粗、细、扁、圆等形态不一,而且数目也不尽相同。鲱等鱼只生有1对胡须;鲤鱼、鲟鱼等生有2对胡须;海水中的海鲶和淡水中的大鲶各有3对胡须;胡子鲶等生有4对胡须;泥鳅生有5对胡须;还有生8对胡须的鲶鱼呢!

鱼类的胡须既不是它们年龄的标志,也不是性别的特征。因为长胡须的鱼类,不分雌雄,也不分老幼。那么鱼类的胡须有什么妙用呢?原来鱼须是鱼类的触觉器官,它具有重要的触觉功能。长胡须的鱼,多数是视力不太好的底层鱼类,它们就是依靠触须在水底寻找并选择食物的。胡须还能帮助它们感觉到猎物放出的微弱电流,而去捕捉猎物。例如鲟鱼在摄食时,先用吻部把泥掘起,水变得浑浊起来,这时它的那一对小眼睛已不起作用,只好依靠胡须的触觉来觅食了。

深海鱼类的胡须,有的在顶端还可以发光。这些能发光的胡须,不仅起到触角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

绿毛龟是逗人喜爱的观赏乌龟。它的背甲、四爪和颌上都长满了3~7厘米长的柔软的绿毛,非常有趣。

那么,绿毛龟身上的绿毛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种“毛”,不是乌龟本身长出来的,而是寄生在龟背上具有细胞结构的水生低等绿色植物——丝状绿藻,包括刚毛藻和基枝藻等。

刚毛藻和基忮藻很像银色的“毛”,通常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里。它们都生有固着器,这是一种根状的构造,能牢固地着生在具有钙质的基质上。只要有适宜的温度和阳光,它就可以在水中终年生长,迅速繁殖。

龟是一种爬行动物,它具有坚硬的含有钙质的龟壳,不仅适应陆地环境,而且更多地生活在水中。龟又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外界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它就会进入洞穴休眠。加上龟的行动迟缓,寿命长,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藻类的固着和生长。

有一种黄喉水龟,它的趾间有蹼,能长期在水中生活,很少上岸活动。当这种龟在刚毛藻或基枝藻生长的地方觅食时,藻体成熟释放出的孢子就固着在龟背上,龟就像长浓密的绿“毛”来。

从不迷路的企鹅

企鹅是一种有趣的动物,尤其是它那一摇一摆、步履蹒跚的姿态,可爱又可笑。企鹅有一个本领:从不迷路。

南极的11月,白雪皑皑,晴空万里,长达半年的白昼到来了。雌、雄企鹅带着小企鹅远离故乡,向千里迢迢的海洋觅食去了。而当第二年2~3月份南极寒夜来临时,企鹅的一家又回到了故乡。

令人惊奇的是,广阔无边的南极大陆是一片白茫茫的冰雪原野,地上什么标志也没有,而企鹅是怎么前进的,为什么总不迷路呢?

多少年来,为了揭开这个谜,科学家在南极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验。科学家在企鹅繁殖地捉了5只企鹅,并在它们身上作了标志,然后用飞机将它们运到远离故乡1500千米外的一个海峡,从5个不同地点把它们放走,10个月后,这5只企鹅竟然不约而同.地全部返回了故乡,这真是太奇妙了。

科学家还在乌云蔽日时,将企鹅放走,当早晨6点钟时,它们会全体面向太阳在它们右边的方向,因为那儿是正北方。12点过后,太阳渐渐移到它们左边,它们却不受影响,仍然面向北方。

为什么企鹅总是向着北方前进呢?有人认为,从南极大陆通向海洋的方向都是北方,它们每年离开故乡都是向北方前进,返回故乡时,要调转180°,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习惯。

会放电的鱼

在众多的鱼类中,能够放电的鱼有近百种。像生活在南美淡水中的电鳗,或栖息于地中海的电鲼等鱼类。它们能产生几十乃至几百伏的电压。在我们家庭中的用电电压是220伏,而电鳗产生的电压竟能达到300伏。相比之下,不能不为电鳗的特殊功能惊讶。这种鱼类就是靠放电的本领,震击小动物,使它们一命呜呼,以便捕到食物。

原来,在这些鱼的体内存在有一种特殊的电器官。这种电器官是由肌细胞中数百万个扁平细胞(发电粒子)依次规则地串联、并联构成的。这种串、并联的巧妙组合,以使鱼适应各自的环境,并获得产生电压和电流的最佳效果。在放电时,电器官能接受延髓中神经细胞群的指令,当指令传递到运动神经细胞时,由于突触延迟的微妙调节,使数百万个发电粒子能同步动作,完成数毫秒的脉冲放电。

其实,不仅仅是一些电鱼有电,人和其他动物,就是那些植物也都同样产生着电流,不过微弱些罢了。在科学上,称这种生物体带电的现象叫“生物电”。

娃娃鱼

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大型有尾两栖动物,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它生活在淡水中,与青蛙和蟾蜍同属一个大家庭,学名叫大鲵或鲵鱼,娃娃鱼是它的俗称。它一般体长60~70厘米,体重几十斤。1971年,在湖北省神农架溪流里,曾捕到体长2.4米,体重60公斤的大鲵。

大鲵叫声似婴儿啼哭,因此得名叫娃娃鱼。它运动器官不是鳍,而是短小的四肢,体表皮肤裸露而没有鳞片。全身棕褐色,背面有深色斑纹,腹面色较浅,头扁圆而宽,口很大,有许多细齿排列在上下颚上;眼睛很小,位于头部背后,还有一条左右侧扁的大尾巴,看上去有点像墙上爬着的壁虎。大鲵的幼体完全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经常露出水面,主要用肺呼吸,也能爬到陆地生活。它在水中游泳时,四肢紧贴身体的两侧,以减少水的阻力,主要依靠尾巴和躯干的不停地摆动使身体前进;在水底运动时,腹部贴在溪底地面上,以后肢推动身体前进,前肢用于变换身体运动的方向。

大鲵生活在山区水质清澈而湍急的溪流中,一般匿居于山溪的石隙或洞穴里,头向外,尾朝里,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食物和敌害。大鲵以小鱼、蟹类、蚯蚓为食,也能捕食蛙、蛇等动物,这在两栖类动物中是很少见的。因此,它算是两栖类中最凶猛的一员。因为大鲵的眼睛不发达,怕光,一般白天躲在洞穴中,夜间出来寻找食物。为了获得食物,它有时爬上岸,一动不动地等待着。这时候,如果有青蛙过来,大鲵立即猛扑过去,一眨眼功夫就把猎物吞食掉,美餐一顿。另外,它常常在滩口的流水处觅食,展开大嘴巴等候,吞食随水下来的小动物。

大鲵的性成熟年龄为5年,每年繁殖一次。到了8月下旬至9月上旬,就是大鲵的产卵期,产卵量为300枚以上,最多达2100枚。大鲵的卵呈圆形,卵外有腹膜连成卵带,受精卵在水温18~22℃的条件下,经过45天左右,就能孵化出鲵苗了。

大鲵还是一种可食用的动物,它的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肉及皮都能人药,可治疗贫血和疯癫病。大鲵的分布较广,我国湖南、湖北、贵州、广西、四川、河北、陕西和山西等省区都可以找到。但是,由于大量滥捕,大鲵也有濒于灭绝的危险。近年来,在湖南、陕西等地建立了大鲵自然保护区,使大鲵的数量开始增多。

鲨鱼

海洋动物有成千上万种,鲨鱼恐怕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了,它生性凶猛残忍,遇到目标就发起进攻,但多数鲨鱼不会伤害人类。

鲨鱼形体扁长,前宽后窄,呈流线型,有背鳍,尾巴上下竖立,犹如锋利的尖刀。它在水中的游速奇快,像闪电般一划而过。鲨鱼的皮很坚韧,生有花纹和斑点。鲨鱼和一般鱼类有许多不同之处:一般鱼类都有活动的鳃盖,而鲨鱼则以皮肤上的口来取代;它的脊椎骨是软骨;嘴巴大得出奇,牙齿也不像普通鱼类那样长在颌骨牙床上,它的牙齿只是口腔中的“齿状突起”,而且是可以不断替旧换新的,所以它的牙齿锋利异常,能把任何生物都咬个稀巴烂。

鲨鱼的种类有250多种。它们以食鱼为主,也吃海豚、海豹和企鹅。其中以虎头鲨和大白鲨最凶险。虎头鲨产于热带海洋,有的重达270千克,它可以吞下整个海狮,有时也侵袭人类。最可怕的还要算大白鲨,体长可达12米,食人对它来说是很平常的事,甚至连巨大的海象也能被它一口吞下。

凶残的噬人鲨

众多的海洋鱼类中,提起凶狠残暴的噬人鲨,人们无不谈之色变。着名的灾难片电影《大白鲨》,讲的就是噬人鲨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和灾难的故事。

噬人鲨是海洋里的“老居民”了。早在一亿多年前就已称霸海洋。作为软骨鱼类的现生代表,它们成为科学家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参照对象。

噬人鲨身体修长,骨骼为坚韧的软骨,它的尾鳍宽大而有力,不仅是极有用的运动器官,也可用来攻击敌人。它的嗅觉非常灵敏,血腥味能很快地将它们吸引过来。噬人鲨的牙齿最为可怕,像一把把利刃,齿上又生出锯齿,仿佛一把把锋利的锯子。这些牙齿成排成排地长在嘴里,一旦落进这样的牙齿丛林中,立刻会被磨成肉酱。噬人鲨的牙齿还能“新陈代谢”,旧的牙齿折断了或是损毁了,又能生出新的牙齿来代替。

噬人鲨生性贪婪,肚子里能装下许多食物,有的时候它也会饥不择食,把路上遇到的东西都吞下去。所以有人形容它的胃就像一个杂货店,在里面甚至能发现玻璃瓶、雨衣和罐头盒。

作为软骨鱼类的一种,噬人鲨的生殖方式是很奇特的卵胎生。这或许是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保护后代成长而选择的一种方式。

鲸鲨

鲨鱼一向被视作凶猛的、善于攻击的动物,但是有一种鲨鱼却生性温驯,并不伤人,这就是海洋里最大的鲨鱼,也可以说是最大的鱼类——鲸鲨。

鲸鲨体长20米,体重可达.5吨,生活在热带和温带的海域中。它的体色青褐,装饰着深色的条纹和斑点,腹部颜色变浅。鲸鲨长着宽扁的大头,靠近脊背上方,每侧有两行皮脊,背鳍没有硬棘。它的模样虽然令人胆寒,牙齿也又细又密,但它的牙却不是用来撕咬食物,而是像蓝鲸的须板一样,起过滤海水、阻挡食物漏掉的作用。

鲸鲨吞食海水和浮游生物时,它的鳃似巨大的过滤器,滤掉海水,保留食物;同时又将水中的氧气吸收,再将排泄的废物释放,排出体外。

鲸鲨浑身是宝,除肉可食,皮可制革,肝脏可提炼鱼肝油外,它的内脏和骨骼还可加工成鱼粉,用于饲料、饵料生产。鲸鲨的鳍还可作鱼翅,是“上八珍”之一的海产美味。

噬人鲨不吃身边小鱼之谜

噬人鲨也许是鱼类中最凶猛残暴的了。因为它皮肤色白,最爱向人发起攻击,不少沿海地方的居民都称它是“白色死神”。噬人鲨个头很大,体长一般为7~8米,也有长达12米的。它的牙齿很特殊,属于多出性牙系,假如咬碎坚硬的东西时将牙齿折断了,会重新长出新牙来,如果再一次折断,还会再一次长出,一生中可以6次长出新牙来。还有,它的牙齿有好几排,最多的可以达到7排。这些牙齿不仅非常锐利,而且可多达1.5万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