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海洋馆漫游:海洋生物天地
10539500000007

第7章

可是光难过有什么用呢?得想法子救救它才好呀!医生一面这样想,一面拿来各种医疗器械,真的要为“小客人”进行医治。这位医生十分认真地给小海豚注射止血剂,又给它轻轻地擦洗流血的伤口。为了不使海豚的皮肤离水后干裂,医生吩咐不断给它身上浇水。然后又动手用肠线缝合伤口,足足忙了一个半钟头。在这段治疗期间,小海豚竟然一动不动地躺着,和医生配合得非常密切,周围的观众无不惊叹,都为小海豚的伤口得到医治而高兴。

手术做完了,船长吩咐将小客人小心地抬到船尾滑道上,让它缓缓地滑入大海。

小海豚绕着“阿马托夫”号兜游了几圈,便离船远去,消失在蔚蓝色的波涛中。

海底大胡子蠕虫

1979年冬天,美国一支海洋考察队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水深2500米的一处海底温泉口处,发现了一种新的须腕动物——科学家们暂时称它为“大胡子蠕虫”。这是人们从未见过的一种神秘生物。它的躯体全长约2米多,没有嘴、眼睛和消化器官,只有神经系统,全身呈粉红色。

大胡子蠕虫为什么能终年在不见阳光的海底生活?它以什么为食?这是科学家们很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生物学家们认为,大胡子蠕虫不可能获得海洋表面那些依靠太阳能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碳水化合物。那么,这种蠕虫的能量供给者又是谁呢?经过科学家们的长期研究,初步了解到,这种蠕虫是从生活在自己体内的细菌身上获得能量的。原来,细菌和大胡子蠕虫处于共生状态。这种细菌具有特殊的本领,为了报答蠕虫主子所给的居住之恩,就不断地给蠕虫供应食物,它利用溶解在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海底温泉水里含有的硫化物进行化学合成,形成碳水化合物,供蠕虫吸收。

要完成这种合成作用,必须依靠一种重要的物质——酶。加利福尼亚大学有3位生物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大胡子蠕虫体内的细菌能够制造这种酶。这样,科学家们就初步揭开了大胡子蠕虫为什么能在永久黑暗的海底生活的这一自然之谜。

但是,大胡子蠕虫身上还有一些谜没有被揭开。例如,大胡子蠕虫为什么能和细菌共生?科学家们仍然没有搞清楚。又如,大胡子蠕虫是所有生物中寿命最长的生物之一,所谓2米多长的蠕虫,实际上是指它自己建造的供居住的管子的长度,据生物学家分析,蠕虫建造这种管形住宅的速度很慢,哪怕是1毫米长也需要250年,如果建造75厘米长的管子,就需要18万年以上,要建造2米多长需要多少万年就显而易见了。大胡子蠕虫为什么会有如此长的寿命?这个研究课题就更加神秘和更加有意义了。但是,科学家们仍未能解开这一大胡子蠕虫的长寿之谜。

螃蟹岛奇观

在巴西马腊尼昂州圣路易斯市海岸外的大西洋中,有一个神秘的无人居住的小岛,由于岛上螃蟹密布,人们就称它为“螃蟹岛”。

关于这个螃蟹岛有许多奇闻,在人们中间长期地流传着,使人们感到这个小岛神秘莫测,充满了疑惑。

据说,在螃蟹岛的中心地带,有许多淡水湖泊,那儿有不少巨蟒、豹子、鳄鱼及奇形怪状的猴子,是一个野生动物汇聚的处所。这些动物是怎么来到这个大西洋上的孤岛上的?人们无法解开这个谜。

人们传说曾在岛上发现过野人。有一次,3个渔民乘船去岛上捉螃蟹,在船上看守的那位渔民突然发现一个全身长满毛发的野人,向船上扔树枝、树叶。他惊恐万状,大声呼喊自己的同伴,可是转眼间野人已不知去向。

还有人说,这里出现过飞碟袭击人的事。1976年,有4个渔民来岛上捉螃蟹,正当他们在船上睡觉时,突然遭到一股奇怪大火的袭击,他们急忙把船开到附近的港口,可是两个渔民被烧死,另一个也被烧伤。这场火灾是怎样烧起来的呢?不可能是闪电引起的,因为船只完好无损。经过一番调查,未能得到确切的结论。许多人都认为,肇事者很可能是飞碟。

螃蟹岛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夜晚来临,岛上经常出现一些奇特的强光,红光闪烁,景况动人。但这些光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们至今也未解开这个谜。

在这个孤零零的海岛上,滋生着各种蚊子。令人不解的是,它们在白天也很活跃,成群结队地袭击动物和人。来这儿捉螃蟹的渔民,必须带着用纸卷成的又粗又长的蚊香,点燃来驱散这些可怕的蚊子。

螃蟹岛的地质构成也非常奇特,岛的四周全是密实的胶泥,气味恶臭。这种恶臭的胶泥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在这种胶泥上会繁殖如此众多的螃蟹?这又是一个谜。由于胶泥深厚、柔软,上岛来的捕蟹者必须先脱掉衣服,迅速地匍匐前进,绝不能停留在一个地方,否则会深陷泥潭,不能自拔。为了安全,他们往往每6-8人一组,集体行动。捕蟹者都要有一种特殊的本领,他们把手伸进蟹洞,抓出螃蟹,举到眼前,认出雌雄,这一套动作几乎不超过一秒钟。为了不使生态不受影响,他们总是把雌蟹留下,只把雄蟹带走。上岛捕蟹是很辛苦的,但却收获颇丰,每条小船来岛一次可捉到1500-2000只大螃蟹。

在这个海岛上,最动人的场面是螃蟹的“恋爱舞会”。这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奇观。螃蟹交尾有固定的时日,它们总是选在满月时。交尾仪式一开始,雌雄双方先是翩翩起舞,数不清的螃蟹在月光下一起踏着整齐的步伐,气氛十分热烈。此时“舞会”上尽管没有欢声笑语,可是观看者却能感到这里“歌舞正酣”。众螃蟹交尾后,便纷纷钻进洞内,消失在富含碘的胶泥中。

神秘的螃蟹岛的许多疑谜,仍在等待着人们去揭示。

海豆芽长寿之谜

当海水退潮,在海边沙滩上经常能找到一种形似黄豆芽的小动物,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活化石”——舌形贝。它是世界上现存生物中最长寿的一个属,至今已有45亿年的历史了。

舌形贝体形奇特,上部是椭圆形的贝体,像一颗黄豆,下部是一根可以伸缩的、半透明的肉茎,宛若一根刚长出来的豆芽,所以舌形贝又有“海豆芽”的俗称。

海豆芽有双壳,但却不属于贝类,而被归入腕足类。它的肉茎粗大,能在海底钻孔穴居,肉茎还能在孔穴内自由伸缩。海豆芽大多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一般水深不超过20-30米。它们赖以栖身的潮间带,是一个波涌浪大、环境变化剧烈、海生物众多的世界,区区海豆芽能跻身于此,是和它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分不开的。

海豆芽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洞穴中隐居,仅靠外套膜上方的三根管子与外界接触,呼吸空气,摄取食物。它们非常胆小,只在万无一失时,才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一有风吹草动,便十分敏捷地躲进洞中,紧闭双壳,一动不动。海豆芽在不会移动而又无坚固外壳保护的情况下,运用这种穴居方式保护自己,无疑是它们在生存竞争中的一个成功。

世界生物学界普遍认为,一个物种从起源到灭绝,平均生存不到300万年;一个属从起源到灭绝,平均生存800-8000万年。可是海豆芽却生存了45亿年!在地球的沧桑之变中,许多庞大而强悍的动物都灭绝了,而小小的海豆芽却生存至今。这种情况在生物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生物界这位“老寿星”?除了它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外,在生理、生化方面它们有什么特殊性?至今还是一个谜。

海蛇之谜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有许许多多解不开的谜,而海蛇之谜就是其中之一。

1947年,一位名叫夭治·泽格斯的受惊渔民,发现一个个子很大、颈长、眼睛漆黑的东西在盯着他;同年12月,一艘从纽约开往卡塔赫纳的希腊定期远洋轮“桑特一克拉拉号”,撞死了一只从未见过的海洋动物。人们称它为“海蛇”。该远洋轮的船长在纽约说:当怪物还在视线之内时,就被撞死了,周围的海水被染成了红色。怪物的头宽25英尺,粗2英尺,长约5英尺。圆柱形身体的直径达5英尺,颈的直径有15英尺,外皮呈现褐色,无毛。

1959年12月1日,德班的一群渔民突然在海里看到了一群从未见过的海洋动物。据一条船上的目击者说,这群海洋动物是20条10~15米长的怪物。

1966年7月,美国人布莱特和里奇埃,驾着一只划船穿过大西洋时,也碰到了一个奇怪的海洋动物。在夜间两点左右,发磷光的海浪中出现了一条刺眼的亮带。接着,一个从未见过的动物探出水面。一双突出的眼睛,闪着绿光,冷冷地盯着吓得发呆的人,动物慢慢游动,转动着长颈上的头。

人们目击到的这些动物,究竟是一种还是几种呢?根据古生物资料对长颈动物的描述来判断,首先想到的就是15米长的蛇颈龙,这种动物数量不会太多。它们生活在深海区或不是经常用网捕鱼的域。由于它们的听觉和视觉很发达,行动也很谨慎,因而一般不会被发现。

人们所看到的可能是中年或老年的蛇颈龙,因功能丧失才被发现了。

目前,人们对海蛇的一些认识,只是猜测,而真正的“海蛇”之谜仍未揭开。

深海怪物之谜

1937年,在澳大利亚海域,发生了一起采集珍珠的潜水员失踪事件,随后又接连不断地发生潜水员失踪事件,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事过15年以后,1953年的夏天,澳大利亚潜水员约翰,身穿最新式的潜水衣,准备创造深潜水最高纪录。

当约翰刚潜入海水中不久,一条四五米长的鲨鱼就从后面跟上来,它可能想找机会捕食约翰,一直若即若离地跟在他后面。约翰为了摆脱鲨鱼,直向深水处游去,再往下是一个黑洞洞的深渊。这时鲨鱼在他头顶5米左右的地方来回游动,好像在等待有利的时机。

约翰突然感到海水开始变冷,水温在持续下降。这时他看见从黑乎乎的深渊里钻出一个又黑又大的团状怪物。

“啊!”说时迟,那时快,没等约翰喊出第二声,那个大黑团已经摇晃着它那肥大的身躯从约翰身边浮了上去。那是一个大得出奇,行动缓慢,呈褐色的东西,它扁平的躯体像个杂乱的麻团,仔细一看,没想到它居然还长着手、足、眼睛和嘴等器官,如果它不动还真不敢相信是活物。

大怪物一边晃动着身体,一边向约翰头顶上更高的地方游去。这时海水变得更加冰冷了。不知道鲨鱼是因为怕冷还是害怕大黑团的缘故,悬浮在原来的地方一动也不动,不一会儿,那褐色的怪物就靠近了鲨鱼,接触到鲨鱼的表皮,鲨鱼痉挛起来,没有看见它作任何抵抗,就被那怪物一口吞到肚子里去了。然后,那个怪物若无其事地晃着它那肥大的身躯,慢慢地又沉入到漆黑的深渊里去了。

这种大怪物到底是什么动物?它同潜水员失踪是否有关?至今还是个解不开的谜。

最大的海水鱼

1919年在泰国湾内捕到一条鲸鲨,体长177米,重量约405吨,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条鱼。鲸鲨是鱼中之王,它那庞大的体躯,仅次于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这样大的鱼,小木船遇到它,得退避三舍,不然的话,难免翻船。

鲸鲨的长相颇为特别,与其他鲨鱼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鲨鱼的嘴在头部腹位,而它的嘴在头的前端;它的鳃也与众不同,鳃弓具角度鳃耙,相互交叉结成海绵状过滤器;背部两侧灰褐色,散布许多白色或黄色斑点,体侧自头后到尾柄有白色或黄色横纹30条,每侧还有2条显着的皮嵴,眼小,鼻孔大,一副怪模样。为大洋性的鲨鱼,常成群结队游于水面,有时洄游到近海。我国南海、东海、黄海均有发现。鲸鲨的胃口是很大的,张开大嘴巴,通过鳃滤出水中的小鱼、小虾和浮游生物,然后吞下肚去,一顿要大量的小鱼、虾和浮游生物。饱食后常懒洋洋地浮在水面晒太阳,人们常常趁机将它捕获。它的肉并不鲜美,可制鱼粉和药;肝可制鱼肝油;皮可制革,故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在将近250种鲨鱼中,多数种类齿利性凶,游泳迅速,在海洋中横冲直撞,肆虐其他动物,有时还袭击人,但鲸鲨尽管是个庞然大物,却性情温和,无危害,只要不伤害它,它总是很有“礼貌”。据记载,国外还有潜水员骑在它的背上遨游海洋的。

最大的章鱼

章鱼与乌贼的形状很相似,只是乌贼头上有5对足(或称腕足),而章鱼为4对,故俗称8爪鱼。

章鱼的脑已相当发达,可说是“海洋中的灵长类”。它那灵巧的腕足能搬运石块、贝壳、玻璃等“建筑材料”以修造自己的房屋,建设海底“都市”。

受过训练的章鱼,竟有认记主人的能力。更有趣的是章鱼还有对器皿嗜好成癖的习性。法国潜水家库斯托和久马曾在距马赛不远的海底,发现一只古希腊时期的沉船,货舱中有许多盛酒用的双耳瓶,几乎每个双耳瓶内都有1只章鱼。小章鱼常把牡蛎、海螺的贝壳作为栖身之地。上世纪初,希腊、日本的渔民大量捕捉章鱼,意在利用它的奇特习性来打捞沉没在海底的贵重陶瓷器皿。

章鱼的每只腕足上密集着大小不一,约100来只吸盘,能将猎物紧紧吸住,因而被认为是它们最可怕的武器。传说中常把章鱼描绘成凶残的海怪。

着名的法国作家雨果在他的《大海的劳工》一书中,把章鱼刻划成“一具有形体的恶魔,将会把人拖住吸干”,其实哪有如此毛骨悚然的情景。居住在大洋洲吉尔柏特群岛的土着,往往利用章鱼的脑就在两眼之间表皮下的特点,二人一组,一个作饵,另一个对准它脑部用牙咬把它杀死。当然,在这生死关头,必须配合准确,一瞬不差。

迄今已知的最大章鱼是普通的太平洋章鱼,潜水员们热衷于和这些大动物进行搏杀。1973年2月18日,潜水员海根在华盛顿州的夏胡德运河183米深处,用单手以“角力”方式捕捉了1只章鱼,其腕足展开后的半径是78米,重达536公斤。另有一则报道说:“1896年11月,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奥古斯丁的海滨,曾发现一堆重约6~7吨的海生动物残骸。经华盛顿美国国家博物院化验,直到1970年才确定那堆残骸是大型章鱼的遗体,估计腕足张开可达61米”。人们也许在感叹章鱼之大以外,更要感叹获得这一化验报告的时间之长了!

最毒的鱼

毒鱼可分为有毒腺的鱼类和有毒鱼类,前者又可称为棘毒鱼类。世界上最毒的棘毒鱼类是毒鲉科鱼类。它们相貌丑陋但色彩艳丽,是爱打扮的丑八怪。

生活在印度、太平洋的热带水域中。其中最危险的要算是毒鲉,它有一个很大的毒腺,通过其背部的13根耸立的背棘来放毒,使受害者在6小时内即毙命。它有一个第二呼吸系统,所以它在离水情况下,还能存活10小时以上。它那坚韧的刺能够刺穿胶鞋底和皮肤。但尽管如此,鲉鱼也有它们的天敌,成鱼有时会被鱼工鱼吞吃掉,幼鱼则常成为大海螺的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