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海洋馆漫游:海洋生物天地
10539500000012

第12章

在爬行动物中,只有一部分蛇能够适应海洋中的生活。已知的海蛇有48种,不过,其中有半数离不开陆地。其余的海蛇则从不上岸,因为在岸上它们无能为力,而且也从不下到海底,从不钻进暗礁的石缝里或藏入藻类丛中。一般说来,它们的身体从不接触硬的东西。它们的一生都是在水中度过,在水中繁衍,成熟后生育后代。

海蛇不产卵,在水中直接生出幼蛇。通常是一胎1至2条,幼蛇体型较大,几乎是成年蛇的一半。

海蛇的头小,颈又细又长,尾巴扁平(有时全身都是扁平的)。鼻孔在鼻子尖上并且有瓣膜。它们不是在水中吸收氧气,而是把鼻子尖露出水面呼吸。当蛇潜入水中时,鼻孔里的瓣膜紧闭。如果蛇呆在水下不动,那么储备的空气够用6个小时。海蛇借助肺部和口中血管丰富的粘膜进行呼吸。海蛇经常用海水漱口,从中摄取氧。

如果将海蛇的小头和细脖子与其身体的后半段相比,那后者则显得过于粗大。假如是条水下船体的话,那么蛇体的后半段可以做起重机(头和脖颈)的支架。蛇悬在水中可以随意地操纵脖颈和头。淡水中的蛇可不会这样做。它们的躯干没有这样的支架。

大多数的海蛇都有毒。它们的毒性比陆地上最色险的蛇毒还要厉害好多倍。这是因为海蛇的主要食物是鱼类,而鱼类对蛇毒不太敏感。在印度沿海诲蛇出没的地方,任何一个村子里都可以听到有关渔民被蛇咬伤而丧命的事情。海蛇蛇毒毒害神经系统。人被海蛇咬伤后,人体很快就会麻痹。如果不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过2~10个小时人便会死掉。但海蛇也并不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们的毒液不多,毒牙短小,不会咬人皮下深处。

海龟

海龟是热带动物。这些活潜艇有椭圆形甲壳,短短的脖子上长着一个大脑袋,鳍脚取代了脚。成处海龟的甲壳长60厘米~140厘米,体重可过400公斤。人们正是为了用这种海龟做出有名的海龟汤才去捕捉它的。要是人们只在海里捕捉海龟也就好了,以前人们主要是趁着海龟爬上岸在海滩上产卵时捕杀它们,有的时候甚至不等它们产下卵来就被捉走了。人们四处找寻海龟蛋并且收集起来,要知道海龟蛋的味道极其鲜美可口。

在沙滩上捉海龟可再简单不过了,因为海龟在岸上移动非常吃力,并且常常是夜间爬到岸上来。捕龟者找到海龟后,把它掀个底朝天,海龟自己是绝对不能再翻过身来恢复原态的。天亮之后,人们把海龟集中起来运走。可是人们只把最大的海龟运走了,而其余的则丢下不管,任其在热带阳光的爆晒烧烤下死去。

绿海龟因其可以一连几个月不吃不喝而尽人皆知。在帆船队盛行的时代,航海者长期在海上航行,没有地方可以随时补充粮食储备,又没有保存肉类食品的条件,于是他们便带上些绿海龟航行,把海龟背朝下往船上一扔,慢慢吃吧。

为了繁殖后代,海龟是离不开海滩的。它们挖一个不算太大的沙坑,把70至200个圆形的卵产在沙坑里边,然后再用沙土埋好,踏实,转身爬回大海里,漂游到离海岸数千公里之外的地方。海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在产卵期爬上岸来,在选中的沙滩上产卵。然而,在海滩上急不可耐地等着它们的除了人以外,还有小型的掠食者。这些掠食者把大部分的海龟蛋一扫而光。一个半月后,侥幸活下来的小海龟破壳而出,成群结队地奔向大海。成群的掠食者要一饱口福,水中的猛鱼也在等侯着它们。小海龟是在什么地方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期的呢?科学家们目前也尚不清楚。它们中的幸存者在繁殖期又回到故乡的沙滩上,把自己的卵埋在沙坑里。

如今在海龟产卵的大部分海滩上,已经禁止捕捉海龟和捡拾海龟蛋。此外,在许多的海滩上有专人捡拾海龟蛋,从中孵化出小海龟,在养鱼池中放养一年后再放归大海。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增加海龟在南方海域的数量。

独角鲸

独角鲸的身躯不大,最大的雄鲸也超不过6米,体重达一吨。雌鲸略小一些。圆圆的脑门,头两侧长着一对小眼睛,一点儿也不像海豚的头,没有一般的海豚那样的尖嘴。它的身体下部呈浅色,而上部,特别是头部的颜色暗一些。

虽然独角鲸是没有牙齿的动物,但它仍属于齿鲸亚目。在独角鲸的下颚上没有长过牙齿的迹象,而上颚倒是有两排退化的牙齿。雌鲸从未长过牙齿,而雄鲸也仅长出一个左边的牙。这颗牙齿从嘴唇下钻出来,一直朝前伸着,长达2米~3米,牙齿上面有逆时针的密实的螺纹线。为什么只长一颗门牙,为什么只长在“左边”一这都是海豚的不解之谜。

门牙是独角鲸非同寻常的装饰品。独角鲸聚集成群,头擎令它价颇为自豪的武器,一举一动、潜入水下、浮出水面,步调完全一致。成群的雄独角鲸就像手握长矛向敌人进攻的哥萨克骑兵连。

独角鲸是典型的北极地区的动物。当坚冰融化成水的时候,它们急速奔向北纬80~85度的地带。随着冬季的来临,动物们又向南迁移到挪威、英国、荷兰一带的沿海,偶尔也看看太平洋和白海。它们最中意的地方是加拿大北极地区列岛和格陵兰岛的沿海,而夏季则是新地岛和法兰约瑟夫群岛地区。

独角鲸喜欢过小型群居生活,有时也有数百条鲸群居在一起,偶尔还有上千条的时候。

它们以软体动物和缓行的底栖鱼类为食。看样子,用没有牙齿的嘴也很容易捕食以上那些动物。为了寻觅食物,它们有时下潜到差不多半公里的水下并能在那儿逗留很长时间。

独角鲸不畏严寒。如果海水仅仅结了一层薄冰,那么雄鲸就用门牙将薄冰穿个大窟窿,于是成群的独角鲸接二连三地从冰窟窿露出头来换气。只要不太冷,独角鲸便在冰面上穿出许多个冰窟窿或者不让尚未结冰的水面结冰。在最冷的时候,成群的鲸只能守着一个狭小的冰窟窿度日,冰洞小得甚至不能有两条鲸同时换气。独角鲸在这里能度过几个月的时间。这对他们来说并非是灾难,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冬季定居生活。海豚科动物擅长在水下逗留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它们可以游出数公里远。由于捕食的地域广阔,所以它们吃得很好。独角鲸很有耐心地等待着冰块开始移动并出现许许多多的裂缝。

在北极地区越冬并不总是平安无事的。在冰块开始移动时,冰块中间的水可能会堵在一起,于是大群的鲸被挤在一个小小冰窟窿里。由于大批的独角鲸都想到水面换气,搅得海水浪涛滚滚。如果外面的气温还在下降,被发狂的鲸激起的浪花就会在冰窟窿周围结冰,结果换气孔越来越小,使得动物们的处境越来越困难。过去,住在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就曾从一个冰窟窿里捕捉到100多条独角鲸。但是,无论鲸群的处境多么限难,独角鲸在争夺换气通道的斗争中,个个举止得体,表现颇有分寸。它们在从同伴的躯体中间挤出来换气的过程中,竟能做到不会用长牙伤害别的鲸。

在厚冰中间未结冰的水面旁边,白熊毫不迟疑地跳到海豚科动物的背上,咬死它并把它拖到冰面上来。北极流浪者(白熊)趁人之危,利用独角鲸身处绝境的机会,大肆储备过冬的食物。躲藏在换气孔旁边的掠食者利用利爪猛击因缺氧而变得浑身无力的海豚科动物,把它们一个接一个地拖到冰面上,以此保证了自己今后能吃得饱饱的。有一次,人们在冰层里发现了一个白熊存放食物的地方,那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21具独角鲸的尸体。

白鲸

所有的鲸鱼都能发出声音,嗓门最大的是我国北方的海豚科动物——白鲸。它们的演出剧目真是丰富多样:吱吱声、喀嚓声、响亮的打击声、低沉的呻吟声、尖叫声、口哨声、像鸟叫一样的呜叫啼啭。难怪挪威人把白鲸称作海上的金丝雀。白鲸主要是会大声地吼叫和剌耳地尖叫。如果成群的白鲸在一起大声吼叫,那种声音确实令人感到恐惧害怕。这些海豚科动物的声乐练习为后来广为流行的说法“鳇之吼”奠定了基础。于是,俄罗斯中部地区的居民把沿海居民流行的说法改成了“鲸之号”,虽然鳇类是不会哭叫的鱼,但在俄语中那种说法已约定俗成了。

白鲸是大型的海豚,雄鲸身长可达6米,重2吨。1929年,在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的昂加瓦湾捕获到一条最大的白鲸,其身长超过了85米。雌鲸略小一些。新出生的鲸不是很大,才长15米。幼鲸吃母奶,长得特别快。母奶中含27%~33%的脂肪。

白鲸没有尖嘴。头圆圆的,大脑门,头与躯体中间连接的部位有点儿不太像脖颈。白鲸的前鳍脚宽大,有八块趾骨,也就是说比其他哺乳动物要多。有时,第四个或第五个鳍脚又分成两个,结果,白鲸就成了“六只手”。

白鲸的名称与它们白色或者浅黄色的躯体有关。大群的白鲸在蔚蓝色海洋的衬托下非常壮观,那种美景令人终生难以忘怀。白色也是它们在冰天雪地里的保护色,用来逃避主要的敌人——虎鲸。杀手虎鲸发现不了藏着不劫的白鲸。但是,只要白鲸失去自控,拔脚逃跑,那它们就在劫难逃了。

白鲸广泛分布于白令海和颚霍次克海,经常光临北大西洋,深入海湾和大江大河。白鲸群沿颚毕河逆流而上到达1500公里处,到汉特-曼西自治区一游,进入额尔齐斯河。它们还沿叶尼塞河向上游出800公里,到达石泉通古斯卡河。当黑龙江水比较平静时,白鲸沿江可以游到哈巴罗夫斯克,甚至能到达远离大海2000公里以外的额尔古纳河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