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大炮
10538000000014

第14章 以我之矛,克敌之盾——反坦克炮

反坦克炮,是主要用于打击坦克和其它装甲目标的大炮。它炮身长、初速大、直射距离远,发射速度快。穿甲效力强大多属加农炮或无坐力炮类型。反坦克炮的弹道弧度很小,一般对目标进行直接瞄准和射击。相对于坦克来说,反坦克炮操作比较简单、成本也较低,非常适合大量装备。

1.反坦克炮的发展历史

反坦克炮是随着坦克的出现而出现的。有矛必有盾,自从坦克这个钢铁怪物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天起,人们就一直在不断地寻找对付它的方法。威力大、射程远的大炮,自然成了首选武器。有意思的是,最早的承担反坦克任务的大炮,并非地面压制大炮,而是高射炮。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就参加了战斗,为了对付飞机,德国大量装备了数量众多、性能优良的高射炮。

早期的反坦克炮和其它大多数大炮一样,都是牵引式的,而且多为骡马拖曳式。毕竟那时候的汽车并不普及,更重要的是,机械化战争的条件还不成熟。而反坦克炮对机动性的需求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自行反坦克炮并不能有效增加其作战能力,反而会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得不偿失。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世界军备处于一个停滞阶段,各种军事理论和军种装备一直停滞不前,装甲力量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当然,反坦克炮的发展也不例外,并没有太大的进展。

战争,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话题。当1916年坦克第一次出现在德国人面前时,德国人发现他们手中的武器,对坦克几乎无能为力。机枪和步枪打不穿坦克的装甲,而地面压制大炮又无法对付机动目标,此时,唯一能够对付英国坦克的居然只剩下高射炮。无论是精度、反应速度、威力和射程上,高射炮都是对付坦克的上上之选。从一战开始,高炮打坦克几乎就成了德军的传统。有人称,隆美尔将军在二战中首创用高炮打坦克,不符事实。

到了二战时期,一方面由于坦克装甲强化,反坦克炮需要更大的口径。这样也就造成了反坦克炮重量增大,机动困难;另外,为了对付敌方的装甲集群的机动突击,对反坦克炮机动性的要求反而更高。如此一来,以往的牵引式反坦克炮,已经不能满足部队的需要。于是自行反坦克炮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当然,对付敌方坦克最好的手段,就是更多更好的本方坦克,但坦克的成本是要成倍地高出自行反坦克炮的。一辆坦克的成本,相当于2~3门火力相当的自行反坦克炮。在军费有限的情况下,将坦克用于进攻,而将自行反坦克炮用于防守,是一种效率较高的作战方式。

世界上第一种自行反坦克炮出现在德国人手中。1939年,为了弥补坦克数量的不足,德国人将从捷克缴获的性能优良的47毫米反坦克炮,装在已经处于淘汰期的一号坦克车体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种自行反坦克炮。

坦克歼击车又称驱逐坦克、歼击坦克,这是一种纯粹的反坦克武器。由于苏德两国较早卷入战争,坦克歼击车的研制发展立足于实战需要,在战场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之下,设计理念殊途同归。它们都是利用现有坦克底盘,装备大威力大炮和良好的装甲防护,并且取消炮塔,以简化生产和降低高度。苏德两国的歼击坦克,经受住了实战考验,战后依然发挥了余热几十年。

2.德国“斐迪南”坦克歼击车

1943年7月,出现在库尔斯克的斐迪南式重型坦克歼击车,在坦克歼击车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厚重彩的一笔。

1941年5月26日,德国军方决定研制一种新型重型坦克,来对付苏联先进的T-34中型坦克。经过不断地努力,德国终于研制了一辆代号为VK4501,由保时捷和亨舍尔公司竞争,后来亨舍尔公司的样车H被军方选中,定型后便是“虎”式重型坦克。而保时捷公司的PX型样车,已经生产了90辆,公司的总设计师波尔舍博士向希特勒建议,将这些底盘改装成重型坦克歼击车。1942年9月26日,希特勒批准了这一建议。随后,保时捷公司利用虎式坦克的底盘,生产出90辆重型突击炮,最后命名为“斐迪南”坦克歼击车。“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装备有一门88毫米大炮。

该大炮的首次使用是在库尔斯克战役。德军装备了两个“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营,分别是第653、第654装甲营,各营下辖“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45辆。在会战第一天的进攻中,“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遭受了苏军毁灭性的打击,主要原因是指挥官让这种威力惊人的专用反坦克装备,去执行突击炮的任务。再加上其本身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没有设置自卫的机枪和一些机械问题,在突破苏军的防线后,被苏军的步兵摧毁了不少,没有取得足够的战果。

为了可以射击靠近它的苏军士兵,德军临时采取了在车体后部,搭载装甲掷弹兵的方法。不过,这带来的直接负面影响就是人员的巨大伤亡。尽管如此,“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还是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摧毁了苏军大量的坦克和自行大炮,并在德军进攻阶段取得一定的突破。可以说,“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是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威力最大的一种坦克歼击车了。库尔斯克会战后,剩下的50辆车都装上了MG34型7.92毫米机枪,由机电员操纵射击。其后,“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还参加了苏德战场上其它的战役,以及在意大利的战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坦克炮有了长足的发展。大炮口径急剧增长,种类、型号繁多,装备数量庞大,并且出现了自行反坦克炮,一度成为各国,尤其是苏军反坦克作战的中坚力量。而次口径钨芯超速穿甲弹、钝头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等能力更强的弹种的诞生,也使反坦克炮的性能得到提高。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粉碎纳粹德国的集群坦克,曾装备使用了上万门反坦克炮。同时,由于在战争中后期,苏联的新式坦克在火力、防护能力等方面超过了德国坦克,而德国一时还难以研制和生产出,在性能与数量上能与苏军相抗衡的坦克。于是,德国便将一些大口径反坦克炮安装在坦克底盘上,变牵引式反坦克炮为自行反坦克炮,并加以较厚的防护装甲,这种改装型反坦克炮当时被称为“强击炮”。它可以打击坦克等装甲目标,也可以像坦克一样,以直射火力打击步兵、掩蔽部队等地面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反坦克导弹的大量装备,自行反坦克炮与坦克歼击车都进入了沉寂期。与这两者相比,反坦克导弹系统具有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一辆现代化的坦克需要400万美元,一门能够摧毁此类坦克的自行反坦克炮,大概需要150万美元,而一辆装有反坦克导弹的轻型装甲车只需要50万美元甚至更低。并且反坦克导弹在射程和威力上,往往占有更大的优势。

3.俄罗斯牵引式反坦克炮

前苏联的地面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仍然大量装备了反坦克炮,且大部分为牵引式。因为前苏联的统帅们认为,反坦克炮是最后一道防线。在敌方巨大的压力下,自行反坦克炮的指挥官有可能会未战先撤。这一举措虽然可以保存自己的部队,但会给整个防线带来灾难性后果。而牵引式反坦克炮的指挥官没有别的选择,要么击退敌人,要么以身殉国——想跑也跑不了。

4.反坦克炮东山再起

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行反坦克炮发展迅速。中国推出了89式120毫米反坦克炮,俄罗斯有2S2512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瑞典有CV90/120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等,并且,新的型号正在不断出现。其实,这些装备都具有相同的特点:与主战坦克相同的火力和轻型底盘,完全符合传统的自行大炮的特点。

其实,反坦克炮之所以东山再起是有它的原因的。首先,反坦克炮较其它大炮更经济。冷战期间,东西方都竭力组建装甲力量,装甲战车的总数超过20万辆。冷战结束后,虽然大多数此类战车已解甲归田,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旧式战车参加了局部战争。对于此类目标,用反坦克炮比反坦克导弹更加经济。一枚导弹价值数万美元甚至更多,而一发炮弹仅需几百至几千美元。

其次,反坦克炮能完成的任务弹性更大。反坦克炮不仅可以用穿甲弹打装甲目标,用碎甲弹炸毁工事,还可以用榴弹打击步兵。而这些都是反坦克导弹所不具备的,而且导弹代价也过于昂贵。在冷战期间,由于军队规模庞大,分工明确,反坦克炮的这类优势不能体现出来。随着冷战结束,各国纷纷裁军。这就要求各国武器装备功能更全面,具有更大的任务弹性,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再次,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反坦克炮备受青睐。冷战期间,先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发明,使得反坦克炮的威力倍增。因此,反坦克导弹在威力上的优势已经消失。到了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爆炸反应装甲。此类装甲对反坦克导弹的聚能战斗部有非常好的防御效果,但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却没什么影响。这使得反坦克导弹的威力,相对而言大幅度下降。到了90年代,又有了能够干扰和拦截反坦克导弹的主动防御系统,此类系统仍然具有大大降低反坦克导弹的效能,但却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无效。如此一来,目前最好的反坦克导弹已经不能确保摧毁最好的坦克,但最好的坦克,在较好的反坦克炮面前都会显得脆弱。被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命中后,坦克即使主装甲没有被贯穿,但产生的剧烈振动,会使坦克的电子设备和观瞄系统无法承受。这两种关键部件受损的坦克,已经不再具备战斗力了。

在这些情况下,反坦克炮的优点被人们重新认识。它虽然无法取代所有的反坦克导弹,但却能够有效地补充反坦克导弹的不足。

5.反坦克炮装甲薄弱

当然,自行反坦克炮最大的弱点,在于自己薄弱的装甲,它通常只能防御轻武器和弹片的打击。这个弱点与它的作战任务性质,是密切相关的。就拿自行反坦克炮来说,有谁见过带有重型护盾的反坦克炮,或者拥有700毫米前装甲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吗?当然没有,这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自行反坦克炮,不能装备重甲。反坦克炮与坦克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如果没有了这个优势,反坦克炮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只要直接装备更多的坦克就行了。以89式反坦克炮为例,自重只有28吨,使用59式坦克的520马力发动机,正面装甲60毫米左右。如果炮塔正面和车体前部采用重型装甲,那么,两侧和后方的装甲也得相应增加。同时,车体前部的装甲也必须加强,至少要接近炮塔前装甲的水平。这样一来,89式的全重就可能达到40吨左右,机动性将大大降低。如果要维持原有的机动水平,则必须增加发动机功率,采用新型发动机和传动系统,而且车体也要重新设计过。于是,89式的全重就要接近50吨,跟96式差不多了。

其实,缺乏重型装甲并不会导致自行反坦克炮作战效能的明显降低。防暴警察手中通常都有盾牌,但战场上的狙击手却不会有这东西。盾牌只能防石块,根本防不了子弹,狙击手带上它反而是个负担。反坦克炮也一样,即使装甲得到增强,在坦克的主炮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反坦克炮的生存,一是靠工事和伪装手段的掩护,二是靠先于敌方开火的优势,争取在敌方火力反应过来之前,重创甚至歼灭目标。另外,自行反坦克炮不需要像坦克一样担任突破任务,正常情况下,不需要考虑如何防御敌方的地面反装甲力量的打击。

然而,许多威胁是不可能通过增强装甲来解决的。面对敌方的远程大炮、机载反装甲武器的威胁,无论多强的装甲也是无用的。从这方面来说,反坦克炮必须加强伪装,注意反侦察手段。更重要的是,己方的远程大炮、防空部队的空中力量,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