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大炮
10538000000012

第12章 霹雳神火——火箭炮

火箭炮是炮兵装备的火箭发射装置,发射管赋予火箭弹射向,由于通常为多发联装,又称为多管火箭炮。火箭弹靠自身的火箭发动机动力飞抵目标区。其特点是重量轻、射速大、火力猛、富有突然性,适宜对远距离大面积目标,实施密集射击。

火箭炮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弹的点火具和赋予火箭弹初始飞行方向。由于火箭靠本身发动机的推力飞行,火箭炮不需要有能够承受巨大膛压的笨重炮身和炮闩,也没有后坐装置。火箭炮能多发连射和发射弹径较大的火箭弹,它的发射速度快、火力猛、突袭性好,但射弹散布大,命中精度差,因而多用于对目标实施大面积性打击。

1.火箭炮的发展史

火箭是中国的一大发明。最早的多枚火箭连发装置和齐射装置,也是由中国发明的。早在明朝,茅元仪就在1621年完成了《武备志》一书,书中记载的火箭及其发射装置有几十种之多。其中,有一次可发射32支和40支火箭的“一窝蜂”和“群豹横奔箭”,有一发百矢的“百虎齐奔箭”和可连续两次齐射的“群鹰逐兔箭”,这些装置都可看作是现代火箭的原始雏形。

世界上第一门现代火箭炮,是1933年前苏联研制成功的BM13型火箭炮。这种自行式火箭炮,安装在载重汽车的底盘上,装有轨式定向器,可联装16枚132毫米尾翼火箭弹,最大射程约8500米。1939年正式装备苏军,1941年8月在斯摩棱斯克的奥尔沙地区首次实战应用。当时苏军的一个火箭炮连,以一次齐射摧毁了德国军队的铁路枢纽和大量军用列车。火箭炮齐射时,像火山喷发炽热岩浆,铺天盖地般倾泻在敌目标上,声似雷鸣虎啸,势若排山倒海。不仅消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和军事装备,而且给敌人精神上以巨大的打击。德军士兵后来一听到这种炮声,就心胆俱裂。为了保密,当时苏军并未给火箭炮定名,但在发射架上标有表示沃罗涅日“共产国际”兵工厂的“K”字。可能由于这个缘故,苏军战士便把这种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亲切地称之为“喀秋莎”。严格地说,“喀秋莎”是导轨火箭炮,而不是多管火箭炮。最早的具有炮管式发射装置的多管火箭炮,是德国于1941年正式装备部队的158.5毫米6管牵引式火箭炮和280/320毫米6管牵引式火箭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各国都非常重视火箭炮的发展与应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火箭炮又有了新的进步,其性能和威力日益提高,已成为现代炮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的火箭炮基本采用多联装自行式。其口径大多在200毫米以上,配用多种战斗部,并已开始配用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火控系统,射程在20~70千米之间,用于弥补战术地地导弹与身管大炮之间的火力真空。

我们知道,火箭炮和导弹是有很大区别的。通俗地讲,最主要的是造价的大小不同。火箭炮弹头要小很多,而且没有导航定位等设备,归根结底,是一种炮弹,比精密的导弹,要便宜得多。而导弹能算一种带有威力强大的弹头的自动飞行器。

2.中国63式107毫米火箭炮

中国在1960年推出了一款世界级的火箭炮。人们将AK-47突击步枪,RPG-7火箭筒和107毫米火箭炮,并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三种常规武器。107火箭炮,是中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63式火箭炮,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火箭炮。在越南战场、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当地的游击队就大量使用了这种来自东方的火箭炮。

107毫米火箭炮,是一种高度人性化的精品大炮,各种参数经过了反复优化。首先,该炮火箭弹设计为18.8千克,一个人正好扛一颗,即使在复杂地形长途行军,也可以承受。相比之下,俄罗斯著名的122毫米火箭弹,重达45.8~66千克,装填一枚炮弹,往往需要三人;俄罗斯最轻的140毫米火箭弹,重39.6千克,根本无法单兵携行。当然,国际上也有个别超轻型的火箭炮,如比利时的70毫米火箭炮、意大利的51毫米火箭炮,但他们的弹头威力太小。同时,这几种炮难以用人力搬运,所以对山地、丛林等复杂地形的适应性,远不及107毫米火箭炮。

107毫米火箭炮不仅总重量轻,还可以快速分解和结合,拆开后的单个部件,重量不超过30千克。为满足人背的要求,分解部分在结构尺寸上具备如下特点:上不过颈(便于抬头),下不过臀(便于跨步),宽不过肩(便于通过),重心贴身(防止扭腰)。从这些方面来讲,可以说107毫米火箭炮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火箭炮都不可以与之媲美的。

在阿富汗,当地武装早已把牵引式107毫米多管火箭炮,装在各种车辆上,成为自行火箭炮。事实证明,该炮和多种车辆都能完美结合,显示了极好的适应性。107火箭炮,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适合游击战和特种部队使用的重武器。1985年,107毫米单管火箭炮批量生产,火箭发射管长0.9米,用三脚架支撑,全重23千克,射程可达8.5千米,并且精度高、威力大。一个肌肉发达的特种部队战士,完全可以独自把这种单管火箭炮和两发炮弹扛到发射点,远距离袭击敌方的要害目标,然后安然撤离。

必要时,107毫米炮弹也可以不需要发射装置,直接放在地上,瞄准后用几节普通电池和两根普通铁丝或导线,就可以发射。一般而言,简易发射时,目标距离1000~1500米时效果较好。更有甚者,曾经有报道说,阿富汗人用石头把107毫米火箭弹的后盖砸掉,在地上摆成一排,然后用火直接点燃发射效果极佳。

3.俄罗斯龙卷风火箭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首先大规模装备了火箭炮。并在战后研制了精度和火力并重的“飓风”、“冰雹”和“龙卷风”火箭炮。其中,“龙卷风”被认为是集火箭炮技术大成的扛鼎之作。

“龙卷风”火箭炮,口径为300毫米12管发射,是俄罗斯最大口径的火箭炮,采用了多种无控和末端制导火箭弹。这些火箭弹的共同特点,是采用了初始段简易惯性制导,还采用了姿态控制、弹体旋转稳定和自动修正技术,火箭弹的散布精度技术。通过弹上的自动修正系统、陀螺定向仪和燃气控制系统三者配合,射击精度大大提高。

当火箭弹发射离开导向管后,尾端的弹翼自动张开,控制弹围绕中心轴自旋,以减小风力对飞行弹道的影响。在飞行过程中,还可通过高压气瓶推动液压动作筒,控制火箭弹修正弹道。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就可以将误差控制在射程的0.21%之内:其密集度指标,与传统火箭炮相比提高了三倍,接近了普通身管大炮的精度。

由于作战理论不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并不十分看重火箭炮的发展,而中国、俄罗斯则对火箭炮青睐有加。当然这和美国强调精确打击的战术也是分不开的。火箭弹威力足够,但是精度很差。而且发射时火焰和灰尘很大,很容易暴露目标。对于自身防卫能力不足的火箭炮来说,一旦暴露目标,就可能招致敌方空军、导弹的袭击,战场生存力不足。但是,美军仍然装备了一些M270自行火箭炮,用于给炮兵提供火力支援。

4.美国的M270自行火箭炮

M270采用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底盘,但做了若干改进。后部的发射箱装12枚待发火箭弹,火箭弹直径达到227毫米,所用的弹种主要有M26双用途火箭弹和AT2反坦克雷火箭弹。火箭炮的名堂,几乎全在“弹”上,M270的火箭弹更是花样百出。一辆M270发射M26弹时,一次齐射可以打出7726枚子弹,像“天女散花”一样,撒布到六个足球场大小的面积上,顿时一片火海。据美国海湾战争的战后报告称,一个M270自行火箭炮排(三辆M270)一次齐射的威力,相当于12个M109自行榴弹炮营(共288门炮)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整个M270都装备在履带式地盘上,机动性极好。它利用了完善的计算机火控系统,最适合执行“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战场生存力极强。M270多管火箭炮大量使用自动化程序,乘员只有三人,操作方便快捷。紧急情况下,一个人也可以完成大部分任务。

每门M270多管火箭炮不仅仅是火箭发射车,而且可以发射导弹——“陆军战术导弹系统”。这是一种短程地对地导弹,射程有150千米,每枚导弹可以携带956枚M74式子弹药,可以大幅度提升其射程和准确度。

在海湾战争中,一共有201辆M270多管火箭炮参加战斗。一位M270炮兵连连长称这种系统为“方格终结者”。因为M270多管火箭炮,完全有能力将标准军用地图上的一个方格地区(一平方千米)内的有生力量彻底摧毁。

在海湾战争初期,M270多管火箭炮主要被用于反击伊拉克的大炮阵地。一旦伊军的大炮开火,美军部署在战斗前线的炮火追踪雷达,就可以立即把敌军的大炮阵地位置解算出来。当敌人的第一发炮弹尚未落地之时,其位置资料已经被传输到M270多管火箭炮的控制系统中,几秒钟以后,就会有火箭弹就会腾空而起。

在战争的末期,伊军的大炮已经被清理干净。M270多管火箭炮,又被用来杀伤溃逃中的伊军人员及车队。美军的侦察机或者侦察卫星发展目标以后,立即把资料传送到控制系统,几十秒的时间,呼啸的火箭弹就会划过天空,把死神带给毫无防备的伊拉克军队。一门M270多管火箭炮,一次耗时50秒的齐射,就可以将7000多发子弹喷射到目标区域。难怪九死一生的伊军士兵把M270多管火箭炮称为“钢雨制造者”。

5.中国的“卫士”远程火箭炮

2008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国展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远程火箭炮系统“卫士WS-2D”。这种有着最远射程的火箭炮,一直为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

“卫士-2”口径为400毫米,战斗部质量200千克,最大射程达200千米,是世界上同类武器中射程最远的。2001年,“卫士-2”击败了美国的“M207”和俄罗斯的“龙卷风”,成功出口到土耳其,开创了中国武器出口到北约国家的先例。之后,“卫士-2”在土耳其的国庆阅兵中成功亮相。

“卫士-2D”是“卫士2”的最新版,口径增加到425毫米,射程达到了惊人的380千米。这个距离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远离前线的后方发动攻击,而不用担心敌人的反击。

现代的火箭炮,都是由一整套系统组成的作战单元。“卫士-2D”就是由发射车、运输装弹车、指挥车和通讯车组成的。每枚火箭用密封箱装载,运载车的自动装填系统发射完后,可迅速装填。该型火箭炮射速快、操作简便、机动性好、威力巨大、造价较低。

新型的“卫士-2D”比过去型号的最大进步,在于火箭弹由过去单一的高爆弹,增加了用于封锁滩头和地方机场的远程布雷弹、云爆弹、电磁脉冲弹、子母弹、燃烧弹以及反装甲目标的特种弹。由于增加了末段制导装置,火箭弹的精度较过去大为提高,堪称装甲集群目标的克星。

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此次还首次亮相了该炮配置的一种最新型战场侦察弹。该侦查弹把小型无人机装到火箭弹中,发射到目标上空后,无人机升空,开始搜索敌方地面目标并引导攻击。有了这些新弹种,“卫士”火箭炮由过去只能打“面”,变为可以打“点”,已部分接近战术导弹的水平。它除了可以直接摧毁目标之外,也可以发动远程布雷,将敌方封锁在一定区域内。就性能而论,该系统已经超过了俄罗斯在研的“龙卷风”300毫米多管火箭炮的改进型,包括美俄在内的各国,还没有同类型产品能与之竞争。

新型火箭弹采用惯性制导和雷达导航,大大提高了其射击精度,相当于简版的地对地导弹,威力不减而成本却大大减少。一旦爆发战争,解放军就迫切需要一种火力,对敌方一些重要目标,如机场、导弹阵地、雷达基地和滩头阵地,实施大密度、高强度、持续性攻击,这种武器就必须具备远射程和一定精度,还要价格便宜,可大量生产。在所有武器中,最符合这些要求的无疑就是远程、超远程多管火箭炮系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