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珍稀动物
10537900000007

第7章 国家二级保护哺乳类

1.“兔子尾巴”——短尾猴

在我国,短尾猴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安徽、青海、西藏等地。在国外主要分布在孟加拉国、缅甸、印度、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由于近年来的环境变化和人为破坏,短尾猴在我国的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它已被列入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短尾猴体型比猕猴大,整体看起像个圆柱形,显得比较憨厚老实。并且它的四肢比较粗壮,雄性的体长在70~82厘米之间,体重在8~16千克之间;雌性的体长50~58厘米,体重5~11千克。短尾猴的额头部分裸露无毛,呈灰黑色,脸颊部分的毛比较稀少。胸部、腹部,以及四肢内侧的毛比较浅,并且颜色很浅,肩部、颈部和背部的毛比较粗糙。尾巴短得出奇,竟然还没有后脚长,只有体长的1/10,而且背上的毛稀少,呈棕褐色。成年的短尾猴颜面是鲜红色,等到老了之后就会变成紫红色,幼小的短尾猴是肉红色。耳朵较小,尾巴不仅短而且还不长毛,看起来很不雅观。头顶毛较长,由中央向两侧披开。短尾猴的长相和藏酋猴十分相似,以至于很多时候人们都把它们当做是同一类猴子。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多明显的不同之处,例如短尾猴体型小,体毛长而稀疏,颜色为黑褐色或朱古力色;而藏酋猴的体型粗大,并且头很大,耳朵很小,体色较杂。

短尾猴喜欢生活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一般都会待在树上,有时候也会集群在地面活动。它们常在沟谷、山坡等处的地面上觅食,夜晚在高大乔木的横杈处休息。短尾猴的食物比较杂乱,主要以植物的果实、花、叶、根、茎及竹笋等为食;有时,为了能吃顿荤菜,也在河谷地带捕捉螃蟹、青蛙等小动物。

短尾猴生性比较害怕寒冷的天气,因此,一般在白天活动较多,到了晚上会在树上睡觉,有一些调皮的小猴子也会在悬崖边上睡觉。它们也比较喜欢群居,群体由成年强壮的雄猴带领。每个群体的数量在10~30只之间。每年9~10月份是它们的交配旺季,雌性发情时性皮肤变红。孕期大约是6个月,在第二年的3~4月份产仔,每胎产仔一只,一般是隔年生育一次。短尾猴的寿命大约是在20年左右。

2.猴中活宝——猕猴

猕猴生活在亚洲热带森林中,我国猕猴主要分布在南方诸省(区),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另外在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区也有分布。在国外,猕猴也有一定的分布,例如缅甸、尼泊尔、印度北部、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地区。

猕猴的种类有很多,包括恒河猴、西里伯猴、头布猴、帽猴、食蟹猴、狮尾猴、豚尾猴等等。不论猕猴的种类有多少,它们都具有猴子的特性,在习性上是相差不多的。猕猴的个体较小,雄猴身长在55~62厘米之间,雌猴身长40~47厘米。脸面瘦削,头顶没有向四周辐射的漩毛,额头稍微有些突,肩上的毛较短。尾巴较长,尾长在22~24厘米之间,大约是体长的一半。它的足和手与人类非常相似,分别有5个指头,并且有扁平的指甲。猕猴身上大部分毛色是灰黄色或者灰褐色,腰部以下是橙黄色,具有光泽,胸腹部与腿部的灰色较浓。不同地区和个体间体色往往会有一些差异。猕猴的面部、两耳的颜色是肉色,臀部是肉红色,雌猴臀部颜色更红,并且眉骨较高,眼窝深陷等。

猕猴喜欢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山林区或石山上,属于群居性动物,一般有十数只或更多集群生活。在繁殖和缺食季节,猕猴会把它们的集群扩大,因此活动范围也较大。猕猴善于攀援跳跃,会游泳,也会模仿人的动作,与人很相似,也会呈现出喜怒哀乐的表现。主要食物是树叶、嫩枝、野菜等,也吃小鸟、鸟蛋、各种昆虫;有时候甚至还吃蚯蚓、蚂蚁。

在每年的11~12月是猕猴的发情期。在第二年3~6月产仔,或者是3年生2胎,每胎产一仔,孕期平均在5个月左右。雌猴2.5~3岁性成熟,雄猴4~5岁性成熟,但最早要在6~7岁才能参与交配。哺乳期约4个月。人工饲养条件下猕猴的寿命可以长达25~30年。

3.森林卫士——穿山甲

穿山甲属于地栖性哺乳动物,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巴扁平而且很长,背面稍微隆起。成年穿山甲身体的长度在50~100厘米之间,尾长在10~30厘米之间。体重1.5~3千克。头呈圆锥状,眼睛很小,嘴巴较尖。舌头很长,并且舌头上有黏液,没有牙齿,耳不发达。四足上各长有5个趾,并且还长有功能强大的爪;前脚上的爪长,特别是中间第3爪特别长,后足爪较短小。全身鳞甲如瓦状。从额顶部一直到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鳞甲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呈纵列状。鳞片的颜色为黑褐色,鳞片之间还有硬毛。两颊、眼睛、耳朵以及颈腹部、四肢外侧、尾巴根部等都生有长的白色和棕黄色稀疏的硬毛。

穿山甲是唯一有麟的哺乳动物,在雌性体上长有2对乳头。它胆子很小,遇到危险便会发出“嘘嘘”声,并缩成一团,将头和肚子护在当中,带着幼仔的穿山甲还会把自己的幼仔卷在一起。这样,穿山甲已变成了一种坚硬的球体,无论是多么凶猛的野兽,对它的这种样子都无可奈何。

穿山甲的主要食物是白蚁,它的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一次性可以容纳500克白蚁。据科学家观察,在250亩林地中,只要有一只成年穿山甲,白蚁就不会对森林造成危害。可见穿山甲在保护森林、堤坝,维护生态平衡、人类健康等方面也是有很大的作用。

穿山甲平时独居在洞穴之中,只有繁殖期才成对生活。穿山甲属于胎生动物,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其发情交配时间以每年的4~5月为主。发情期雌雄同居,交配后便分开。雌性分娩期在12月到第二年1月。孕期8个月左右,每胎通常产1只,也有的产2只,一年可繁殖2胎。小穿山甲在出生后6个月跟随母体外出觅食,过一段时间后便可以离开母体独立生活。

在我国,穿山甲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贵州、四川、云南、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在国外,它分布在越南、缅甸、印度、锡金、尼泊尔等地。

穿山甲的药用价值很高,它是我国特种药用动物之一,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由于大量捕杀野生穿山甲,致使野生资源遭到很大破坏。为了保护穿山甲野生资源,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开展了穿山甲人工繁殖和饲养工作。

4.狼的伙伴——豺

豺也叫豺狗、红狼等。它的分布范围较大,主要是在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和中部等地区;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新疆、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西藏等地。

豺的外形与狼、狗等很相近,但要比狼小,比狗大,体长一般在95~103厘米之间,尾长45~50厘米,肩高52~56厘米,体重在13~20千克左右。豺的头要比狼、狗的宽一些,额头扁平而低,嘴巴较短,耳朵较短,并且呈现圆形,额骨的中部隆起,所以从侧面看上去整个面部显得鼓起来,不像其他犬类那样较为平直或凹陷。另外,豺的四肢也较短,尾巴较粗,毛蓬松而下垂。体毛厚密而且很粗糙,身体的颜色随着季节和生长地带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头部、颈部、肩部、背部,以及四肢外侧等处的毛色是棕褐色,腹部和四肢内侧是淡白色或者是黄色及浅棕色;尾巴是灰褐色,尖端是黑色。总的来说,豺的全身是以赤棕色为主,所以也叫做红狼。

豺的栖息环境不固定,无论是热带森林、丛林、丘陵、山地,还是海拔2500~3500米的亚高山林地、高山草甸、高山裸岩等地带,都能发现它的踪迹。它居住岩石缝隙、天然洞穴,或隐匿在灌木丛中,但不会自己挖掘洞穴。

豺的主要食物是各种动物,不仅能捕食鼠、兔等小型兽类,也敢于袭击水牛、马、鹿、山羊、野猪等体形较大的有蹄类动物;有时甚至也会向成群地狼、熊、豹等猛兽发动挑逗和进攻;有时也会吃一些甘蔗、玉米等植物性食物。由于豺的嗅觉灵敏,耐力极好,因此猎食的基本方式与狼很相似,多采取接力式穷追不舍和集体围攻、以多取胜的办法。它的爪牙非常锐利,胆量也非常大,因此显得凶狠、残暴。在捕食过程中,一般先把猎物团团围住,前后左右一齐进攻。把猎物捕获到手后,它们会对猎物内脏吃干净后才会去食用猎物的肉,一群豺一会儿工夫就把猎物分吃干净了。

豺以群居为主,多由较为强壮而狡猾的“头领”带领一个或几个家族临时聚集而成,少则2~3只,多时可以达10~30只左右,但也能见到单独活动的个体。豺在每年的秋季交配、繁殖,这时雄性和雌性多成对活动。雌性的妊娠期约是60~65天左右,产仔则在冬季,每胎产3~6仔,最多达到9仔。初生的幼仔被有深褐色的绒毛,1~1.5岁性成熟,寿命在15~16年左右。

正是因为它们有非常好的灵活性,因此它们也敢向水牛、马、鹿、山羊、野猪等体形较大的有蹄类动物下手,有时候甚至会向成群的狼、熊、豹等猛兽发动挑逗和进攻,往往会吓得这些动物落荒逃走。这样,豺就可以从这些动物中夺取它们捕获的食物。如果这些猛兽不放弃食物,一场激战就不可避免,最终多半是豺获得胜利。因为虽然单打独斗时豺并不是它们的对手,但一群豺在集体行动时,互相呼应和配合作战的能力却要高出一筹。但遇到虎的时候,豺通常并不马上冲上前去夺食,而是耐心地等待虎吃饱后离去,再分享它吃剩的食物。当然虎也不会主动向豺发动进攻,虎还常利用感官灵敏的豺来了解周围的情况。

不过,在印度曾经发生过多起孟加拉虎与一群豺为了争食而激烈血战的事情,结果每次都是在虎咬死、咬伤几只或十余只豺之后,没能冲出重围,终于精疲力尽,倒地不起,被这群穷追不舍的豺活活咬死。因此,可以说在亚洲各地的山林中,只有体型巨大的亚洲象能够免遭犲的威胁。当豺的群体成员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它们也会互相撕咬,常常咬得鲜血淋漓,有时甚至连耳朵也被咬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豺虽然没有那些凶猛的动物性格暴烈、凶残。但是,它们却有很大的胆量,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豺都有勇气去试一试,搏一搏。正是由于这样,它们才能在大自然里生活得如此强势。

5.九节狼——小熊猫

在我国,还生活着一种和大熊猫体态相似的小熊猫,也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不过,大熊猫和小熊猫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不是同一家。目前,小熊猫已成为世界上最罕有的动物之一,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在国外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等地;在我国四川、西藏、云南等地也有少数分布。

小熊猫其实叫“浣熊”,也叫“九节狼”,它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尾巴非常蓬松而且很粗,尾巴的长度超过身体的一半左右,尾巴上有9条棕色和白色相间的环纹,因此也叫“九节狼”。

小熊猫体形有些肥胖,体长在40~60厘米之间,体重大约为6千克。全身大部分都是红褐色,四肢是棕黑色,全身毛长而蓬松,脸呈圆形,并且有白色斑纹;嘴唇、耳朵和脸颊都为白色,眼睛炯炯有神。

小熊猫的动作非常灵巧,就像家养的猫一样,性情也很温和,常常爬到又高又细的树枝上去休息。它们喜欢生活在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密林中,居住在枯树洞或岩洞里,早上或者是晚上出来寻找食物。它们主要以野果、野菜、嫩叶、昆虫、小鸟和鸟蛋等为食物。小熊猫非常爱清洁,吃东西前先要把食物放在水里洗一下。

每年的3~4月间是小熊猫发情交配时期,这一期间它们常常发出求偶叫声。生性温和的小熊猫在发情期间,群体之间非常和谐,如果有另一群落的雄性闯了进来,那么它们就会一起进行抵触,有时候还会发生争斗,同时是会发出非常尖锐的叫声。雌性小熊猫的孕期是3~5个月,每胎可以产2~3仔。

6.虎兄豹弟——金猫

金猫别名原猫、狸猫,也叫亚洲金猫,在国外主要分布在尼泊尔、孟加拉、印度、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在我国,主要在秦岭、甘肃以南、河南伏牛山以及部丘陵、大别山以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以及西藏南部等地区有分布。

金猫属于一种中等体型的猫科动物,体长大约是90厘米,尾长大约是50厘米,体重在12~16千克之间。金猫的体毛多数是棕红色或金褐色,也有一些变种成为灰色甚至黑色。通常金猫身体上的斑点只在下腹部和腿部出现,某些变种在身体其他部分会有浅浅的斑点。金猫颜色变异较大,正常情况下颜色是橙黄色,带有美丽的暗色花纹。变异色型有红棕色、褐色和黑色。不管金猫怎样变化,但是它们的脸谱都是一样的,一般在它们眼的内上角有一道镶黑边的白纹。

金猫喜欢在地面上捕食,但也能攀爬到高处。能捕食黄麂、毛冠鹿、麝等动物,但主要以各种体型较大的啮齿动物为食,也捕食地面较大的雉科鸟类、野兔等。捕食方式类似于典型的猫科动物,另外金猫还会成对地捕捉比较大的动物。

金猫喜欢独居在山岩之间的森林中,偶尔也栖息于亚洲的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和落叶林以及一些林缘较开阔的灌木林等,有时也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白天栖息在树上洞穴内,夜间下地活动。善于爬树,但多在地面活动,只是在逃避敌害或捕食前后才会在树上活动。

虽然金猫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但是多在冬季进行交配,春季产仔,孕期约91天,每胎能产2或3仔,一般在树洞内生产。也有的会选择岩洞或土洞,岩洞一般选择靠近河边的小石洞,而土洞则选择在较高处的其他动物(如穿山甲、猪獾、豪猪等)遗弃的废洞。洞的开口处有较多的灌木或草丛来进行隐蔽,如果母金猫一旦感觉到有人或其他食肉动物发现了它的窝巢,那么就会马上搬家。

7.神出鬼没的骑兵——马鹿

马鹿,别名赤鹿、八杈鹿、白臀鹿,属于大型鹿类,体长180厘米左右。它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欧洲南部和中部、北美洲、非洲北部、俄罗斯东部、蒙古、朝鲜和喜马拉雅山地区。在我国,马鹿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贺兰山、北京、山西忻州、甘肃临潭、西藏、四川、青海、新疆等地。野外种群已经在21世纪初绝灭。

马鹿的体重比较大,有时候超过了400千克,仅次于驼鹿,也长有一对相当大的角(只有雄鹿长角,雌鹿没有),最多可分8个杈。马鹿从外表上看很像马,因此得名“马鹿”。成年雄性马鹿体重约200千克,雌性约150千克。马鹿的头与面部较长,耳朵很大,呈现圆锥形。鼻端裸露,其两侧和唇部为纯褐色。额部和头顶是深褐色,颊部是浅褐色。脖子较长,四肢也长,并且蹄子很大。不过,马鹿的尾巴较短。

马鹿喜群居,一般由年长的雌鹿为首领。由于马鹿身强力壮,所以奔跑速度极快。雄马鹿好斗,繁殖期几乎整天整夜都在猛烈格斗中,但它们比较有团结精神,一般不会发生伤亡事故。马鹿在白天活动,特别是黎明前后的活动更为频繁,以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要食物,种类多达数百种,也常饮矿泉水,在多盐的低湿地上舔食,甚至还吃其中的烂泥,夏天有时也到沼泽边和浅水中进行水浴。

马鹿在自然界里的天敌有熊、豹、豺、狼、猞猁等猛兽,但由于性情机警,在加上奔跑很快,又有巨角作为武器,即使当无路可逃的时候也会与敌人进行一番激烈搏斗。

马鹿的寿命在16~18年之间,它的鹿茸产量很高,是名贵的中药材,鹿胎、鹿鞭、鹿尾和鹿筋也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所以在我国广为养殖,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8.“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水鹿

水鹿又叫黑鹿、青鹿,身体强壮,体重在100~200千克,我国的水鹿体重可达200千克。水鹿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体型最大的鹿类。雄水鹿的角很粗大,一般可以长到70~80厘米,最长可达到125厘米,叉宽可达130厘米。

水鹿体毛粗糙而稀疏,雄兽一般背部呈黑褐或深棕色,腹面呈黄白色;雌兽体色较浅且略带红色,也有棕褐色、灰褐色的个体,颈部沿背中线有直达尾部的深棕色纵纹,这是水鹿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面部稍长,鼻吻部裸露,耳朵大而直立,眼睛较大,眼眶下线特别发达,尤其发怒或惊恐时,可以膨胀到与眼睛一样大。

水鹿主要喜欢生活在海拔300~3500米之间的阔叶林、季雨林、稀树草原和高草地等环境。一般在日落后活动,它们没有固定的巢穴,并且很少到远离水的地方去生活。水鹿非常喜欢水,全年都在泥水中跋涉,甚至在冬天地面上出现寒霜时,也常见到水鹿卧在浅水中。在雨后水鹿显得特别活跃,如果是在夏天常到偏僻的水洼地打滚洗浴,弄得满身泥污,但这对于生活在野外的它们是一种保护,因为可以借此防止蚊蝇。即使到了冬季,也常流连于水塘,因此博得“水鹿”之称。

水鹿主要食物是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嫩叶、嫩芽、鲜果等。平时大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只有繁殖期才集群,每群的数量从几只到十多只不等。

水鹿的繁殖期不是很固定,大多在夏末秋初进行。雌鹿的孕期约为6~8个月,一般在次年春季生产,每胎产1~2仔,幼仔身上有白斑。2~3岁时即发育成熟,寿命为14~16年。

水鹿分布在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中南半岛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贵州、云南、江西、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等省区,是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

9.世界之最——驼鹿

驼鹿是世界上最大的鹿,驼鹿的身高可达到210厘米,体重超过810千克,有的竟达1吨重。这种巨鹿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有一对巨大无比的角,角的长度可达180厘米,宽度达40厘米,而且形状也十分奇特,像一把大铲子或手掌,其重量达30~40千克。驼鹿体型巨大,但却能以58千米的时速奔跑,还能长距离游泳达20千米,又能潜入5~6米深的水中觅食。

驼鹿的形状略像牛,但是比牛高大,因背部明显高于臀部,又与驼峰很像,因此被称为“驼鹿”。驼鹿头大脖子粗,鼻孔较大,鼻形如驼,背部平直,臀部倾斜,四肢高大,尾较短。只有雄鹿头上长着大角,雌鹿的头上不长角,驼鹿身体颜色是棕、黄、灰三色混合,四肢是白色。冬天全身的毛是黑棕色,夏天是灰棕色,颈背具有深棕色的鬃毛。

驼鹿分布在北半球的高寒地带,诸如欧亚大陆和北美洲。中国仅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驼鹿一般没有固定住所,但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和路线。夜晚或黄昏是它们觅食最为频繁的时段。另外,驼鹿的听觉和嗅觉非常灵敏,活动能力也很强。虽然身躯巨大,但可以在池塘、湖泊中跋涉、游泳、潜水、觅食,行动轻快敏捷。在冬季积雪比较厚的情况下,驼鹿也能自由走动。

驼鹿最喜欢吃植物的嫩枝条,主要是柳树、桦树、杨树等的嫩枝叶,也吃睡莲、眼子菜、慈菇、香蒲、浮萍、蓬草等,春夏喜欢在盐碱地舔食泥浆。休息时将所吃下的食物倒入口腔,进行细嚼后咽入重瓣胃中。

每年的8月下旬驼鹿开始发情,发情旺季在9月中旬,一般10月结束。雌鹿比雄鹿晚一周左右发情,发情的雄鹿异常兴奋,毛被蓬松,角膜充血,在早晨和黄昏发出吼叫,经常在树干上磨角,将树皮擦掉,使树干上留下许多坑痕。这一时期的雄鹿嗅觉也格外灵敏,能够在3000米外根据气味得知雌鹿的存在,并且立即心急火燎地赶来,挥舞头角,发出一阵阵向雌鹿求爱的“噢噢”叫声,或者像牛一样“哞哞”的鼻声,雌鹿的叫声则比较低沉。如果当时有其他的雄兽同时向雌兽靠拢,就会互相用巨大的角去拦阻,并大声咆哮,如果彼此互不相让就会引发一场残酷的搏斗。然后雌鹿选择获胜的雄鹿进行交配,雌鹿的孕期为242~250天,一般在次年5月末至7月初产仔。幼鹿1岁以后就能独立生活,3~4岁时达到性成熟。

驼鹿的寿命一般20年左右,在我国因数量稀少,并且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所以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10.堪比宝马——黄羊

黄羊又叫黄羚、蒙古原羚、蒙古瞪羚、蒙古羚等,虽然它的名字叫黄羊,但实际上它并不是真正的羊类。在国外,黄羊主要分布在蒙古和西伯利亚南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吉林西北部、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贺兰山、甘肃北部以及新疆北部等地。黄羊喜欢栖息在半沙漠地区的草原地带,很少生活在高山或纯沙漠地区,偶尔才到高山或者峡谷地带,但从不进入沙漠之中。

黄羊体形纤瘦,体长在100~150厘米之间,肩高大约是76厘米,体重一般在20~35千克之间,最大的可达到60~90千克。黄羊的脖子粗壮,尾巴很短,四肢细长,前腿也较短,有窄而尖的角质蹄,适合在沙漠地区行走。夏天的毛很短,并呈现出红棕色,腹面和四肢的内侧是白色,尾巴的毛是棕色。冬天的毛密厚而脆,颜色较浅,略带浅红棕色,并且有白色的长毛伸出,腰部毛色主要是灰白色为主,有稍微的粉色夹杂其中。

黄羊善于跳跃,喜欢群居,主要是以枯草、积雪来充饥和解渴。黄羊能忍耐长时间的饥渴,有时可以几天不喝水,差不多都可以与骆驼相媲美了。黄羊在冬季休息的时候,通常先用蹄子把积雪刨开,形成浅坑,然后群体成员聚拢在一起,卧在其中。如果是在十分寒冷的白天或者风雪交加的夜晚,那么,它们彼此会依靠得更加紧密,通常是缩成一团来互相取暖。

黄羊奔跑的本领也是一流,在牧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羊窜一窜,马跑一身汗。”这个谚语就是用来比喻黄羊的奔跑速度的。由于黄羊的奔跑速度快,再加上它们天生的灵敏,所以在遇到天敌后并不是很害怕,可以用快速的奔跑来甩掉追逐的天敌。而且有意思的是,它们在奔跑一会儿后,会停下来回头观察一下“敌人”的动静,然后再继续奔跑。

狼是黄羊的主要天敌,能沿着黄羊的足迹不停地追赶,虽然它们的奔跑速度比不上黄羊,但可以袭击因老弱病残等原因而落伍的个体。另外由于黄羊有喜光的特性,因此,很多时候敌人就是利用这一点来捕获它们的。例如狩猎者就是根据它的这个习性,在夜间架好猎枪守候在汽车里,同时开亮车灯。当黄羊在远处因看到光亮而奔跑过来时,他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奔跑而来的黄羊捕获。甚至那些开始并没有被射中的,在眼花缭乱的灯光下,也会像着了魔似的不肯逃离,最后只能束手待毙。但是如果在阳光明媚的白天,黄羊被射伤后或者看着同伴受伤后,能够十分顽强地拼命逃跑,直到精疲力尽时为止。

黄羊在正常情况下的寿命可以达到7~8年左右,是我国重要的动物资源。它的全身都是“宝”,例如,它的皮革可以加工成皮衣等用具,肉可食用,角能制成各种纤细的工艺品或入药,因此造成人类对它们的大规模捕杀。现今黄羊的数量在急剧下降,已经是我国的稀有物种了。

11.山地“主人”——盘羊

盘羊又叫大头羊、大角羊,是世界有名的巨型野羊。另外,盘羊也是典型的山地动物,喜欢在海拔3500~5500米左右的半开阔的高山裸岩带及起伏的山间丘陵生活。夏季的时候,喜欢活动在雪线以下的地方,冬季当栖息环境积雪深厚时,它们就会从高处迁至低山谷地生活。

盘羊体长在150~180厘米之间,体重在110千克左右。盘羊头大脖子粗,尾巴很小,四肢粗短。体色一般是褐灰色或污灰色,脸面、肩胛、前背呈浅灰棕色,前肢前面毛色相对于其他部位要暗很多。通常雌羊的毛色比雄羊的深暗,个别盘羊全身毛色为一致的灰白色。

盘羊都是有角的,不论是雌雄,只是角的形状和大小有些不同。雄性盘羊的角特别大,呈螺旋状扭曲,角根部一般呈浑圆状,角尖部分则又呈刀片状,全角长达1.45米左右;雌羊的角形相对来说简单很多,较雄羊的要细小,长度一般不超过50厘米,呈镰刀状。但比起其他一些羊类,雌盘羊角还算比较大。

盘羊的视觉、听觉和嗅觉敏锐,性情非常机警,稍有动静,便迅速逃跑。冬季雌雄盘羊喜欢在一起活动,配种时期每只雄盘羊与几只雌盘羊一起生活;在交配期间,雄性盘羊争夺交配对象很激烈,也会为了雌盘羊进行搏斗。一般情况下,搏斗也以角相撞,响声巨大,人们在山坡上可以听到山的另一侧雄盘羊争偶时巨角撞击的声音。因此,与羱羊相比,它们的搏斗残酷一些,一般雄盘羊羊角上都会撞击出许多痕迹。当配种季节结束后又分开活动,雌盘羊产小羊羔在第二年夏季,怀孕期约180天,每胎1仔,一般两岁性成熟。

我国内蒙古是最大的盘羊生活区域,目前因人类大肆捕杀导致盘羊的数量在剧减,我国已将它们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12.高山来客——羱羊

羱羊又叫岩羊、悬羊,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崇山峻岭中,属于典型的高山动物,我国的羱羊生长在西北及西藏海拔5800~6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主要以各种草、花、叶为食。

雄性羱羊一般可以成长至1米高,100千克重,而雌性羱羊的体型较小,大部分只能达到雄性体型的一半。除了体型,雄性与雌性最大的区别是雄性长有胡子,雌性没有。雄性及雌性羱羊都有大而向后弯曲的角,雄性的角可以生长到1米,最长可以达到1.47米。它们会用角保护自己,免受捕猎者的袭击。它们的天敌是狼、山猫、熊、胡狼及狐狸等,幼羊也会面临大型雀鸟,便如鹰的袭击。羱羊在夏天呈褐灰色,冬天则转为深褐色。

每年的深秋时分是羱羊的发情期,雄性羱羊会离开它们的雄性羱羊群落,独自寻找雌性羱羊群。在繁殖期间,雄性羱羊会因为争夺雌性对象而互相打斗,以确定谁与雌性对象结合,这种情景就像西方的骑士一样,会为了心爱的人决斗。不过,它们的搏斗比较温和,除了以角相抵外,很少会真正伤害对方。雌性羱羊经过6个月怀胎后,会顺利产下第一胎。

羱羊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几乎它身体的所有部分,甚至排泄物,都可以用作治疗不同疾病的药用成分。由于人为利益的驱使,羱羊遭到大量杀戮。19世纪初,羱羊面临灭绝。1854年,意大利为羱羊提供保护,羱羊的数目保有量为3万只。时至今日,羱羊依然处于低危状态。

13.飞渡成名——斑羚

斑羚在国外常见于尼泊尔、印度、缅甸以及西伯利亚等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及西南等地。并且,在我国对它有各种不同叫法,例如叫“青羊”,有的叫“山羊”,有的叫“灰羊”,还有的叫“野羊”。斑羚的体长在80~130厘米之间,体重在28~35千克之间,体毛厚密而松软,通常是灰褐色,但在毛的尖端有的是黑褐色,远观时似有若隐若现的麻点。

斑羚喜欢生活在山地的林密谷深、陡峭险峻的地方。性情孤独,喜欢单独活动,偶尔会结成2~3只的小群。冬天大多在阳光充足的山岩坡地晒太阳;夏季则隐身于树荫或岩崖下休息,其他季节常单独待在孤峰悬崖之上。早晨和黄昏是斑羚觅食活动较为频繁的时候,为了躲避天敌,一般在固定的范围内觅食。食物主要是青草和灌木的嫩枝果实,以及苔藓等。

斑羚的视觉、听觉极为灵敏,善于跳跃和攀登,在悬崖绝壁和深山幽谷之间奔走如履平川;有时也能纵身跳下10余米高的深涧并且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它的叫声和羊的叫声差不多,受到惊吓的时候就会摇动两耳,并且会用蹄跺地,发出“嘭—嘭”的响声,嘴里还发出尖锐的“嘘—嘘”声,用这样的方式来向敌人示威。如果发觉自己面临危险了,就会马上飞奔而逃。

14.狡猾机警——雪兔

雪兔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在欧洲,但是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在欧洲北部、俄罗斯、日本北海道和蒙古等地方也有一定的分布。此外,在我国的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和新疆北部一带也有分布。

雪兔也叫变色兔,它的毛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其实这样也是一种保护自己免受天敌伤害的好办法。雪兔的动作非常敏捷,能在一秒钟内由静止状态变成时速15千米的奔跑状态,并继续加速还可以达到超过25千米的时速。秋天一到,雪兔脚上便长出坚硬直挺的毛,以利于在雪地上行走。像其他野兔一样,雪免不掘地洞,一般喜欢居住在地面上的浅坑里,幼兔也在这里出生。刚出生的幼兔长满绒绒的毛,而且两眼睁开。雪兔的眼睛很大,长在头的两侧,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它们的视野范围,可以同时前视、后视、侧视和上视。虽然雪兔可以坐那不动,而达到眼观六路,但是由于眼睛间的距离太大,要靠左右移动面部才能看清物体。很多时候,当它们快速奔跑时,往往来不及转动面部,因此常常会撞墙、撞树。“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恐怕就是由此而来的吧!

雪兔是食草动物,以草本植物及树木的嫩枝、嫩叶为食,在冬季,植物都枯萎的时候,它们还会以树皮为食。

雪兔一般都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除外。白天隐藏在灌丛、凹地和倒木下的简单洞穴中,里面铺垫有枯枝落叶和自己脱落的毛。清晨、黄昏及夜里出来活动,它们的巢穴并不固定,因此有“狡兔三窟”的说法。雪兔非常聪明,为了能够躲开猎人的追捕或者天敌的追杀,它从不沿自己的足迹活动,总是迂回绕道进窝,接近窝边时,先绕着圈子走,把周围的情况打量一番,观察细听,然后慢慢地退着进窝。可见雪兔性情是多么的狡猾、机警。另外它的嗅觉十分灵敏,巢穴通常都在略微通风的地方,睡觉时鼻子朝上,以便随时嗅到随风飘来的天敌气味。两只耳朵也警惕地倾听任何一点异常的声音。冬季一般是捕获雪兔的最佳季节,因此雪兔为了不让猎人或天敌发现自己,一般会挖1米多深的洞穴居住,并且在雪地上形成纵横交错的跑道用来迷惑敌人。当遇到危险时,它的两眼圆睁,耳朵紧贴在背上,呈低蹲伏状,这样就能利用它的天然保护色而躲过天敌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