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海洋
10536500000002

第2章 海洋资源

1.海洋原来是个大药库

据有关医学专家预测,人类将在21世纪制服癌症。陆地上的各种植物和各类物种,很早以来就被人类所研究。近年来,科学家们经研究后发现,海洋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最大药库。

海参是一种含有高蛋白的名贵海味。然而,你可能没有想到,有几种海参会从****释放出一种毒素。而这种毒素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牡蛎—这种小小的贝类,十分鲜美可口,不过它更大的价值却在它含有一种特别的抗生素。

目前,一些制药业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从海藻和微小海洋生物提取有毒化合物的实验,以作为医治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初步实验表明,从某种海绵状生物中提取的有毒物质,有抑制癌细胞发展的作用。从****鱼体内提取的某种物质有助于治疗糖尿病,美国的海洋学专家形象地说:“海洋生物犹如一个可提供有关健康问题解决办法的咨询中心。”

从海洋中采药的医学专家们十分重视对珊瑚的开发和利用。实验表明,从珊瑚礁的囊中提取的有毒物质刺丝胞,和某种海绵状生物中提取的毒物一样,都具有抑制癌细胞发展的作用,而从珊瑚礁中提取的其他物质可以减轻关节炎和气喘病的炎症。有一种产于夏威夷的珊瑚,它含有剧毒,可用于提炼治疗白血病、高血压及某些癌症的特效药。中国南海有一种软珊瑚,这种珊瑚的提纯物,具有降血压、抗心律失常及解痉等功效。

鲨鱼是一种古老的海洋性鱼类,在全世界分布较广,共有250多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上许多科学家对鲨鱼身体各部分的药理、化学、生物化学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悉心的研究,特别是对鲨鱼体内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更加深入。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生物学家对鲨鱼进行了几十年的调查研究后,发现鲨鱼的体内几乎不会有病变,极少患癌症。鲨鱼似乎对癌症有天然的免疫力。有些科学家将一些病原菌和癌细胞接种于鲨鱼体内,也不能使它们致病。由此看来,在鲨鱼体内有某种特殊的能够抗癌或者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的防护性化学物质。

中国的有关专家开始对鲨鱼进行研究。1985年,上海水产学院和上海肿瘤研究所的专家们首次发现,鲨鱼血清对人类红细胞性白血病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这一科研成果为人类从海洋生物资源中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2.海洋里的聚宝盆

海洋是矿产资源的聚宝盆。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10年海洋勘探阶段”,人类对海洋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储量有了全新的认识。例如:油气田、砂矿、海底热液矿藏、可燃冰等。

人类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石油是极重要的能源。陆地上的一些大油田由于比较容易开采,率先受到开发,而今已濒于枯竭。为此,近30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花大力气来发展海洋石油工业。

探测结果表明,世界石油资源储量为10000亿吨,可开采量约3000亿吨,其中海底储量为1300亿吨。中国有浅海大陆架近200万平方千米。通过海底油田地质调查,我国先后发现了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以及我国台湾浅滩等7个大型盆地。其中东海海底蕴藏量之丰富,可以与欧洲的北海油田相媲美,我们要很好地开发和保护。

砂矿主要来源于陆上的岩矿碎屑,经河流、海水(包括海流与潮汐)、冰川和风的搬运与分选,最后在海滨或陆架区的最宜地段沉积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铂、金刚石、砂锡与砂铁矿,及钛铁石与锆石、金红石与独居石等共生复合型砂矿,都是宝贵的海底矿藏。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在红海首先发现了深海热液矿藏。随后,一些国家也陆续在其他大洋中发现了30多处的此类矿藏。

热液矿藏又称“重金属泥”,是由海脊(海底山)裂缝中喷出的高温熔岩,经海水冲洗、析出、堆积而成的。它还能像植物一样,以每周几厘米的速度飞快地增长。它含有金、铜、锌等几十种稀贵金属,而其中的金、锌等品质含量非常高,所以又有“海底金银库”之称。饶有趣味的是,这些重金属五彩缤纷,呈现有黑、白、黄、蓝、红等各种颜色。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虽然海底热液矿藏还不能立即开采,但是,它却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在力的海底资源宝库。一旦能够进行工业性开采,它将同海底石油、深海锰结核和海底砂矿一起,成为21世纪海底四大矿之一。

现在,地球上人们能够开发的各种能源数量逐渐减少。科学家们正积极寻找新的能源。可燃冰是科学家们在海洋里发现的一种新能源。它位于海洋深处,样子像冰。

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为白色固体物质,主要成分为水分子和烃类气体组成,也称甲烷水合物。它可以燃烧,可以用作各种交通工具的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目前,中国、美国等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以便将来开采与使用这种海洋中的可燃冰,满足人们的能源需要。

3.海洋是最丰富的粮仓

有的人可能会想,海洋中怎么能生长粮食,怎么能成为未来的粮仓呢?

是的,海洋里不能种水稻和小麦。但是,海洋中的鱼和贝类却能够为人类提供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蛋白食物。大家知道,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最重要的物质,是生命的基础。

现在人类消耗的蛋白质中,由海洋提供的不过5%~10%。令人焦虑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捕鱼量一直徘徊不前,因为有不少鱼类已经呈现了枯竭现象。用一句民间的话来说,现在人类把鱼的子孙都吃得差不多了。要使海洋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仓,鲜鱼产量至少要比现在增加十倍才行。美国某海洋饲养场的实验表明,只要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大幅度地提高鱼产量是完全可能的。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数不清的食物链。在海洋中,有了海藻就有贝类,有了贝类就有小鱼乃至大鱼……海洋的总面积比陆地要大一倍多,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渔场,大都在近海。

这是因为,藻类生长需要阳光和硅、磷等化合物,这些条件只有接近陆地的近海才具备。海洋调查表明,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水中,硅、磷等含量十分丰富,只是它们浮不到温暖的表面层。因此,只在少数范围不大的海域,那里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深海水会自动上升到表面层,从而使这些海域海藻丛生,鱼群密集,成为不可多得的渔场。

有关专家乐观地指出,海洋粮仓的潜力是很大的。目前,产量最高的陆地农作物每公顷的年产量折合成蛋白质计算,只有0.71吨。而科学试验表明:同样面积的海水,饲养产量最高可达27.8吨,而具有商业竞争能力的产量也有16.7吨。据科学家计算,由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光照强烈,在这一海域,可供发电的温水多达6250万亿立方米。如果人们每次用1%的温水发电,再抽同样数量的深海水用于冷却,将这一电力用于饲养海洋生物,每年可得各类海鲜7.5亿吨,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类消耗的鱼、肉总量的4倍。

通过这些简单的计算,不难看出,我们要加大对海洋的开发和保护,使海洋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是完全科学可行的。

一口海水里的生命

国际海洋生物学家在全球多个海洋研究点采样调查和分析后惊讶地发现:生活在地球海洋中的微生物种类可能比人类目前估计的数量多100倍,达到上千万种。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名泳者不小心吞下了一口海水,他同时也会吞下了1000种微生物。

海洋微生物是地球最早生命形态的后代,因此科学家迫切地希望对这些生物进行研究。他们使用一种DNA技术分析海水样本。这种基因分辨技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杯海水中分辨出数千种微生物种类。

无论是舀起一桶海水还是咽下一口海水,无论这些海水看上去多么晶莹透亮,都有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在其中。地球的海洋是无数小动、植物,统称浮游生物的家园。“浮游生物”这个词并非指的是某种特殊的有机体,它所界定的是那些个头太小而无法游过大洋流的海洋生物。

浮游生物包括水体病毒、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的海藻和水中细菌、小虫子、甲壳纲动物,还有鱼卵、大动物和植物(如海草)的幼体,以及螃蟹、龙虾、鱼和海胆的卵。因随波逐流,大水母也被归类为浮游生物,虽然浮游生物的重要性不必夸大。

但是,浮游生物却为世界上高级生命形式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氧源。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共同支持着整个海洋水生食物链。

4.海底“沉宝”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满载黄金、白金、白银、珍珠、宝石等稀世之宝的遇难船只,默默地沉睡在深邃辽阔的大海中。海洋就像一座座神秘而诱人的金库,吸引着许许多多梦想发财和冒险的人。

据有关人员统计,有史以来世界上大约沉没了100万条海船。尤其是在海战中沉没海底的船舰为最多。如发生在公元前480年的古代最大的海战萨拉米斯海战,有1173艘船参加了战斗。近代最大的海战是1916年的日德海战,有252艘战舰参战。经过这样的大海战,损失掉不计其数的舰船。甚至在和平时期每年也要沉没100条海船。

只有沉没在近岸浅水区的某些船只被打捞起来了,而从深水海域打捞沉船即使用现代的设备目前也是做不到的。因此,无数的珍宝也同沉船一起沉落于海底。

以前人们认为,装有数量最大的一批黄金沉入海中的船只是西班牙的运金船,后来证实不是,而是1917年被德国水雷炸毁在北爱尔兰附近水深40米处的英国“劳伦季克”号海船。该船装有43吨黄金,价值2500万美元。经过7年潜水打捞以后,只剩下两锭黄金还留在海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大西洋的美国沿岸被击沉的海船超过几千条,其中装有比西班牙运金船所有的黄金还要贵重的货物。例如,仅一条装满锡矿的海船就价值2600万美元。1956年“安德列亚·多丽亚”号邮船在美国东北岸边水深72米处沉没。从那时起一直在努力打捞。其中打捞出来的有与真人一样大小的多丽亚海军上将(16世纪******海军统帅,曾率领欧洲海军联合舰队进行反对土耳其的战争)青铜雕塑像和保存得极好的雷达装置。而这条邮船装有的无价之宝—雷姆布兰特(17世纪初荷兰著名的写生画家,现实主义艺术家)的油画还没有打捞出来。

毫无疑问,海底有价值数亿美元的宝库。其中浅水区的珍宝已经被打捞得差不多了。但在更深的水域中,如水深超过60米,潜水用的潜水服会失去作用,因此进行潜水工作是很危险的。气候恶劣,水深湍急,若是军舰,舰上的弹药随时可能会引起爆炸。再加上沉没已久的残骸几乎总是长满了珊瑚虫、塞满了淤泥沙土,能见度极差,因此水下作业十分困难和危险,致使大量珍宝仍然沉睡海底。

水下宝藏的探索者中也有很多人是走运的,像神话一样般的成功机会是有的。如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65年1月号曾登载了一条新闻:瓦格涅尔等人找到了沉没在佛罗里达沿岸一带的一些西班牙海船,宝物价值100多万美元。1977年6月由土耳其和美国合作组织的水下考古队在罗兹岛以北地区挖掘古沉船,发现许多保存完好无损的艺术珍品。更令人目瞪口呆的是有两名日本珍宝搜寻者公开宣称,他们已经找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笔沉于海底的珍宝,这笔包括黄金和白金在内的珍宝,价值大约37亿美元。

海洋是神秘的,它能奉献给人类许多珍品,同时也会无情的伤害和虐夺人类的生命和财产。

5.海洋内的重水资源

重水从外观上看和普通水一样,也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不能燃烧。从化学组成上也和普通水没什么两样,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所不同的是,组成重水的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氢的同位素氘。这氘的原子核内除了一个质子外,还比普通氢原子多了一个中子,因此氘原子的质量要比氢原子大一倍,因此氘又被称为重氢,由氘和氧生成的化合物就叫重水。

重水之所以愈来愈受重视,主要是因为组成它的氘是一种具有很大威力的能源。目前重水主要用在原子能工业中,原子反应堆中的“重水堆”,就是以重水作为重要原料加以应用而得名的。

由于重水可以任何比例与普通水混合,因此要想把混在海水中的重水分离出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往往要经过同一分离过程的多次重复才能实现。

目前已经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分离方法有电解法、水蒸馏法、液氢蒸馏法、氢水蒸汽蒸馏法和双温交换法等。各国都在不断探索新方法来获得重水,如冷冻法、生物浓缩法、光解析法等。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在积极开展“氘”的“核聚变”研究,我国及美国、日本的研究已初见成效,一旦研究成功,海洋重水就能解决人类能源的重大危机。

6.海底的玻璃之迷

日常我们所见的玻璃是以花岗岩风化而成的硅砂为原料,经过高温融化、成型、冷却后便成为我们所需要的玻璃制品了。但最近人们在大西洋底发现了一种海洋玻璃,非人工制造,成分和普通玻璃几乎没有差别。

关于海底玻璃从何而来,人们主要有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这种玻璃的形成,有可能是海底玄武岩受到高压后,同海水中的某些物质发生一种未知的作用,生成了某种凝胶体,从而最终演变为玻璃。但是有些化学家把发现海底玻璃地区的深海底的花岗岩放在实验室的海水匣里,加压至400个大气压力,结果是根本没有形成什么玻璃。奇怪的海底玻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迄今仍然是一个未能解开的自然之谜。

另外一种看法认为大西洋海底玻璃是月球撞击地球形成的。月球撞击地球之后产生的高温高压使月球和地球的接触面瞬间在高温高压下熔化。

当月球脱离地球之后,强气流的突然降温,使月球的撞击面大西洋海底变形成了大面积的玻璃状结构的岩石,也就是形成人们发现的海底玻璃。

7.关于海水的几个问题

(1)海水能喝吗?

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和多种元素等,其中许多元素是人体所需要的。有人认为,海水盐度高于人体含盐量的四倍,喝了海水会使体内总渗透压升高,虽然暂时可以解渴,但不久就会大量排尿,使体内水分大量丧失。

海水中各种物质浓度太高,远远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如果大量饮用,会导致某些元素过量进入人体,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影响人的健康。

但如果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海水是否可以饮用?

被誉为“海军的榜样”的法国博士阿兰·邦巴尔强调了海水只有在生死紧急关头,严格控制下方可引用。即用两份淡水、一份海水掺和在一起用,一般不会伤害人的身体。这样也是为了积聚力量去捕鱼和收集雨水,也才能继续航行或者是适当发出求救信号。

所以说,在没有淡水的情况下,少量引用海水不失为一种求生的方法。

(2)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海水是盐的“故乡”,海水中含有各种盐类,其中90%左右是氯化钠,也就是食盐。另外还含有氯化镁、硫酸镁、碳酸镁及含钾、碘、钠、溴等各种元素的其他盐类。

氯化镁是点豆腐用的卤水的主要成分,味道是苦的。因此,含盐量比重很大的海水喝起来就又咸又苦了。

如果把海水中的盐全部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陆地的高度可以增加153米;假如把世界海洋的水都蒸发干了,海底就会积上60米厚的盐层。

海水里这么多的盐是从哪儿来的呢?科学家们把海水和河水加以比较,研究了雨后的土壤和碎石,得知海水中的盐是由陆地上的江河通过流水带来的。

当雨水降到地面,便向低处汇集,形成小河,流入江河,一部分水穿过各种地层渗入地下,然后又在其他地段冒出来,最后都流进大海。水在流动过程中,经过各种土壤和岩层,使其分解产生各种盐类物质,这些物质随水被带进大海。

海水经过不断蒸发,盐的浓度就越来越高,而海洋的形成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海水中含有这么多的盐也就不奇怪了。

(3)海水会不会干枯?

海水有没有枯竭的一天?要想了解这个问题,得首先从水循环讲起。

从海洋上蒸发到空中去的水很多。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这些水分上升到大气中;随着大气的运动和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水汽凝结为液态水降落至地球表面;一部分降水可被植被拦截或被植物散发,降落到地面的水可以形成地表径流;渗入地下的水一部分,或从表层壤中流出,或以地下径流形式进入河道,成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贮于地下的水,一部分上升至地表供蒸发,一部分向深层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溢出成为不同形式的泉水;地表水和返回地面的地下水,最终都流入海洋或蒸发到大气中。

海洋里的水就这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循环不停,所以海里总有许多水,永远也不会干枯的。

(4)海水为什么每天都要涨落两次?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知道,海水每天几乎都很会有规律地涨落两次。白天海水上涨叫“潮”,晚上海水上涨叫“汐”。海水为什么有时候会上涨,有时会下落,而且那么有规律呢?

其实这种潮汐现象是因为地球与月亮、太阳之间的引力而产生的。由于星球间存在万有引力。因此,地球每天自转一圈,对某一地点来说,那个地方的海水就会发生两次涨落。也就是说,从这次涨潮至下一次涨潮,或者说,从这一次落潮至下一次落潮,大约是相隔半天的时间。

(5)海洋为什么每月会发生两次特别大的高潮和特别小的低潮呢?

原来,太阳对地球也有引力。但由于太阳和地球距离较远。因此,其引力较小,平时不明显。可当地球、月亮和太阳处于一条直线(满月或新月)时,月亮对海水的引力和太阳对海水的引力叠加在一起,就出现大潮。这好像两个人一起用劲来拔萝卜,萝卜就容易被拔出来一样。当月亮与地球和太阳与地球形成的角度呈直角(上弦月或下弦月)时,两种引力相互抵消,就出现小潮,这好像一个大人在前面拉板车,而后面却有一个小孩在拖住板车,板车前进的速度放慢一样。由于这种情况每月出现两次,所以每个月总有两次特别大的高潮和特别小的低潮。

海洋潮汐是一种极复杂的自然现象,除主要与月亮、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外,还与海盆的形状、海水深度、气流情况等也有一定关系。

(6)怎样利用潮汐发电?

潮汐能的重要应用之一是发电。潮汐发电就是利用海水涨落及所造成的水位差来推动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动机来发电。它的原理就和一般的水力发电完全相同,也是利用水能发电。

简单地说,潮汐发电就是在海湾或有潮汐的河口建筑一座拦水堤坝,形成水库,并在坝中或坝旁放置水轮发电机组。涨潮时大量的海水流进水库,冲击水轮机旋转,并带动发电机发出电来。落潮时,海水又从水库流入大海,这样又从相反的方向带动发电机组发电。就这样海水的一涨一落,电力就源源不断地产生了。

由于潮水的流动与河水的流动不同,它是不断变换方向的,因此就使得潮汐发电出现了不同的型式,如单库单向型,只能在落潮时发电;单库双向型,在涨、落潮时都能发电;双库双向型,利用两个相邻的水库,使一个水库在涨潮时进水,另一个水库在落潮时放水,这样前一个水库的水位总比后一个水库的水位高,两个水库始终保持着水位差,因此可以全天发电。

潮汐发电以海为源头,潮汐不像河流那样有枯水期和洪水期,它的涨落是很有规律的,这是潮汐发电的优势所在。而且潮汐发电成本低、环保、节约能源,每度电的成本只相当火电站的八分之一。

(7)冬天海水会结冰吗?

冬天,河水早已结上了厚厚的冰,如果到海边你会发现,海水依然波涛滚滚、碧波荡漾。很奇怪,同样的温度气候条件,冬天的大海为什么没有结冰呢?

我们知道这是由于淡水的温度在0℃以下时会结冰。而海水里含有大量成分的盐。而盐水的冰点很低,有的海水在-20℃时都没有结冰。海水结冰必须是在气温、水温下降到冰点或冰点以下,同时要有凝结核才能结冰。

结冰是一种凝固现象,每一种液体都有自己的凝固点,也叫冰点。例如乙醇的凝固点是-117℃,水银的凝固点是-39℃,而海水溶解了氯化钠、氯化镁等盐类,凝固点很低,所以它不容易结冰。

当然,大海只是冰点比较低而已,只有当气温很低的时候才会偶尔看到海水结的冰。海水的冰点温度是-1.332℃。

在合适的低温下,会有一部分的纯水从海中凝结出来,因此如果有机会尝尝海冰,你会发现它是淡的。

另外,地球两级地区附近的冰山也并不是海水冻成的。在格陵兰岛和南极洲上有大片的冰原,大块的冰断裂之后就飘到了海洋里,慢慢地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冰山。

(8)为什么入海比登山难?

人类的足迹早已踏上了远离地球38.4万千米之遥远的月球,但在十几千米的深海底留下人类的脚印还是有些困难,至少在目前科技还没达到,入海要比登山难很多。入海面临着许多困难。

首先是巨大的压力。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压力就要增加一个大气压。在水深十几千米的海底,压力将高达到1000多个大气压,这些压力足以使普通的钢铁构件粉碎,更何况是人的血肉之躯呢?

其次是呼吸问题。呼吸空气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人类在一个大气压下可以自由呼吸。但是在水下的时候,人的胸部、肺部及心脏等身体器官受到的压力不止一个,人体的器官会受到各方压力的挤压无法正常工作。特别是呼吸器官不能承受这种压力,难以继续工作。这样在水下的人将因为不能呼吸而死亡。

再次是恶劣的环境。辐射到海中的太阳光,一部分将被海面反射掉,进入海面中的那部分又将很快被海水吸收。1厘米厚的水层,就吸收了表面光能的73%,10米处水的光能只有表面的18%,100米深的就剩1%。这样一来,能到达十几千米深海底的光能基本就所剩无几了。我们可以想象深海底的环境有多恶劣,那里光线稀少,又难以保留热量,水下既寒冷又黑暗。而且一不小心就会遇到水下的暗流、漩涡及吃人的鲨鱼。

正因如此,所以说入海比登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