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海洋
10536500000014

第14章 世界四大海洋渔场

渔场大多分布在营养盐类多的海域,这里的浮游生物比较丰富,鱼类的饵料来源充足,因此集中了大量的鱼类资源。

一般在水深200米以内的浅海范围内,特别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大都可成为优良的“索饵渔场”(饵料生物比较丰富的渔场)。适宜的水温和盐度,有利于形成产卵渔场。外海高盐水与沿岸低盐水交汇处的混合海水区,及冷、暖流交汇的海域和深海中有自下而上的上升水流涌升海域等,也可成为良好的渔场。

从洋流对渔场影响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大致分布有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海流形成的。

1.秘鲁渔场

秘鲁沿岸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这是与该海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

秘鲁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经过,在常年盛行南风和东南风的吹拂下,海水由岸边流向大洋深处,海区海水减少,海洋底部冷海水上泛补充,也就是上升补偿流,将大量磷酸盐、硅酸盐带到海水表层,成为浮游生物的饵料,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因此能吸引很多的鱼类。

另外沿海多云雾笼罩,日照不强烈,既有利于沿海的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也为冷水性鱼类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秘鲁沿岸盛行的上升补偿海流形成了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

秘鲁渔场的鳀鱼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然而,厄尔尼诺的发生,使该渔场的捕鱼量降低。

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鱼群有以下几方面影响:秘鲁寒流通过秘鲁渔场,因而该渔场主要以冷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海水温度升高,水中氧的含量降低,鱼类因缺氧而死亡;厄尔尼诺现象的爆发,会导致东南信风减弱,使渔场涌升流削弱,鱼类食物减少,鱼类数量因而减少。

2.纽芬兰渔场

纽芬兰渔场位于加拿大境内,大西洋上的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它地处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引起营养盐类物质上泛,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鱼类在此大量繁殖,出现了“踏着水中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以走上岸”的景象。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纽芬兰渔场,有一天会成为历史。那里传统的捕鱼方式是用大船运载着小船,在离海较远的海域卸下小船,分头捕鱼。渔民每年都有定期的休息时间,在此期间又正好是鱼类繁殖的季节,这样避开了鳕鱼群产卵的繁殖季节,保证了鱼群能够不断繁衍。

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运用了大量的大型机械拖网渔船,拖网船所到之处鱼虾蟹都在劫难逃。这些渔轮夜以继日地作业,不管晴天雨天,也不顾鱼类是否处于繁殖季节,纽芬兰渔场因此遭到了“灭顶之灾”。

加拿大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陆续勘察纽芬兰渔场的鱼群状况,发现渔场的生产量开始急速下降。1977年加政府以保护渔业资源为由,宣布了200海里领海权,把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渔船排除到了大部分纽芬兰渔场之外。

但因为渔业的诱惑太大,加拿大政府也不遗余力地支持本国的渔业公司。现代化的破冰船和高科技电子、声纳技术,让残存的鳕鱼无处可逃,并且将这一海域的生态环境破坏殆尽。到20世纪90年代,鳕鱼数量下降到20年前的2%,达到了历史最低点。

1992年,加拿大政府被迫下达了纽芬兰渔场的禁渔令。这使经营了近500年的纽芬兰第一大产业—捕鱼业顷刻破产。然而,直到2003年—禁渔令实施了11年后,纽芬兰水域还是一片死寂,昔日似乎取之不尽的鳕鱼如今却是踪影难觅。

更致命的是,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鳕鱼基因已经开始变异,它们的生长和繁殖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就意味着无论花多少钱,都不可能再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以走上岸”的日子了。

无奈之下,为了拯救纽芬兰渔场的自然生态环境,加拿大渔业部只得宣布:彻底关闭纽芬兰及圣劳伦斯湾沿海渔场。

3.北海渔场

北海是浅海,它经常受气旋风暴侵袭,翻滚的波浪把海底的无机盐类卷到上层,为浮游生物的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北海渔场处于北大西洋海流(暖流)与来自北极的海水(冷流)交汇处。

冷、暖海流交汇,产生涌升海流。涌升流区域海水不断从下层涌到表层,海水下层的腐解的有机质等营养物质也随之被带到表层。因此,这一海区水质肥沃,形成北海高产渔区。这里的鱼产丰富,种类繁多,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鲜鱼的产量占世界的一半,附近各国沿海人民均以渔业为主要工业。年平均捕获量3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捕获量的5%,鲱鱼和鲐鱼几占总捕捞量的一半,其他有鳕鱼、鳘鱼和比目鱼等,还盛产龙虾、牡蛎和贝类。

北海不但渔业资源丰富,它的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北海海底被英国、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瓜分成几个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区。

现在北海已探明的石油贮藏量为230亿桶,是世界排名第九的大油田。在北海油田的开发中,挪威和英国获益最大。挪威从1971年开采北海石油起,到1975年已自给有余,成为西欧第一个石油输出国;英国从1975年开始开采北海石油,1984年原油产量达1.3亿吨,成为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

但由于海区四周城市集中,工厂林立,长年大量向北海倾倒和排放废渣和污水,尤其近20年来随着北海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油轮、油管经常漏油,北海受到严重污染,急需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若非科学的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北海海区的前景令人堪忧。

4.北海道渔场

北海道鱼场是世界著名渔场之一。地处亚洲东部的日本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北海道附近的海域。

由于海水密度的差异,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发生垂直搅动,把海底沉积的有机质带到海面,为鱼类提供在丰富的饵料,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由于捕鱼业的科技发达,国家的养殖渔业也很发达,从而使此海域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日本北海道渔场主要盛产的鱼类是:鲑鱼、狭鳕、太平洋鲱鱼、远东拟沙丁鱼、秋刀鱼等。

鲑鱼又叫三文鱼,是一种流行的食品,也是一种甚为健康的食品。鲑鱼肉含有高蛋白质及脂肪酸,但脂肪含量却较低。鲑鱼肉呈橙色,是红肉的鱼类,但有少量白肉的野生品种。

狭鳕又称明太鱼,分布于日本海南端到白令海峡北侧的楚科奇海及加拿大等沿海,沿寒流少数可达朝鲜半岛西侧。其为冷水性海鱼,在日本海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鲱鱼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其鱼群之密,个体之多,无与伦比,可以说它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一种鱼。鲱鱼的密集游动,是一个十分壮丽的场面。因为鲱鱼的产卵场所的水深只有1米左右,由于鱼群过于密集,所以上层的鱼头部和脊背都会露出水面。在繁殖季节,雄鱼排出的大量精液,致使海水都因此而变成白色胶状的样子。

秋刀鱼属中上层鱼类,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温带水域,体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等,味道鲜美,所以蒸、煮、煎、烤都可以,而且价格便宜。

北海道

北海道面积占日本国土的五分之一,面积约为7.8万平方千米,位于北纬40°,东经139°,是日本第二大岛,南北宽420千米,东西长540千米。

北海道渔场对于全日本的渔业经济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