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动物探索:中华文化撷英(四)
10535100000028

第28章 同性恋产生的进化机制

有性生殖并非从来就有的,而是进化的产物。生物界先有无性生殖,后有有性生殖。最简单的无性生殖是细胞的一分为二,无性生殖存在着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不能适应变化剧烈的环境的缺点。有性生殖的出现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有性生殖是由无性生殖进化而来的,在进化的历史长河中出现的过渡性状及行为会不会给我们某些启示呢?

有性生殖即通过配子的结合(结合两配子的遗传物质)产生合子,从而产生下一代的生殖方式。最原始的有性生殖是同配生殖,即两种形态结构及大小都相同的生殖细胞(这里实际上就是没有雌雄之别)结合产生合子,这是不是让我们联想到了同性恋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进化后,出现了较大的配子与较小的配子结合,这又让人们联想到了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在这里,较大的配子相当于卵细胞,提供产生合子的一半遗传物质和供合子生长所需的较多的营养物质;较小的配子提供另一半遗传物质,同时也供合子生长所需的较少的营养物质。当这个较小的配子遇到更小的配子时,它又会表现出相对的雌性行为。注意,这里的两个细胞并没有性别上的分化,而只是大小上的分化,这就是相对性别的现象。在高等生物类群中自然不乏相对性别的行为表现,就像一只较弱小的雄猩猩在另一只强壮的猩猩面前就相对的表现出。了雌性,而乐意与强壮的猩猩接近,甚至发生同性性行为。生命的进化真是妙不可言,自然选择规律总是在帮助生物们选择那些最适合它们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于是,有性生殖的最高级形式——卵配生殖出现了。有性生殖的两种配子以两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形式存在,即卵子和精子。有性生殖使生物能够保持一定的基因改变频率,能够最快的适应突然变化的环境,在个体上则表现出了结构分化、功能分工以及生殖效率的更加提高。

生命发展早期的地球是一个日新月异、沧海桑田的世界,有性生殖的出现无疑是生物至今能够繁荣发展的重要手段。先进的高等生物已发展成了高度分化的两性世界,可是在一些动物中仍然保留着无性生殖的痕迹,这些为我们研究同性恋的起源提供了证据。

众所周知,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等的、两性高度分化的动物。人类的第23对染色体(即性染色体)的不同,决定了人的性别。男性是xy

染色体,女性为X染色体。受精卵发育到一定时期,有xr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个体中出现了睾丸,有。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个体中则出现了卵巢。可是,人的最终性别并不仅是由染色体决定的,还取决于胚胎发育时期一些化学物质的分泌。在胚胎发育阶段性别还未分化时,胚胎中都会有一种称之为米勒氏管的结构,正常情况下,如果是。染色体,米勒氏管则发育成正常的雌性器官;如果睾丸存在,就会分泌一种叫做米勒氏管抑制素的化学物质,抑制雌性器官的发育,使个体产生正常的雄性器官。当米勒氏管抑制素不能正常分泌时,个体则会长成一个外表是雌性,而染色体是xy的人。也就是说,男性在胚胎期有着分化成两种偻别的潜能。人如此高等,在结构上尚且能留下两性器官的蛛丝马迹,更不用说其他的生物和看不见摸不着的性格发展,以及变化莫测的行为发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