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焦虑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静心
10534700000031

第31章 你所迷恋的,并不值得迷恋

有一个问题,我们似乎从来没有留意过:不论我们迷恋的是什么,财富也好,爱情也罢,或者是权势地位,或者是美貌才华,它们都是依赖各种因缘和合而成的。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金刚经》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

佛陀又说:“须菩提,如果你有这样的念头:如来不因具足三十二种殊胜妙相的缘故,才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不要这样想,如来不因为具足三十二种妙相,而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更不能有这样的念头:发起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的人,就说一切诸法都是断灭空性。你千万不能有这样的念头。为什么呢?生起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的人,对于一切诸法不说断灭相,也不会以此去加以判断,更不会执着断灭相。”

如果说,女人是世间最可怜惜的花,那么爱情便是滋养、浇灌她的清泉。爱情之于女人来说,那分量有多重要,只有女人自己才清楚。多少女性为了那个“情”字或悲或喜。于诗人看来,这种痴情最可赞颂。但若是我们从佛法的角度去看,因为自己痴迷于爱情之中而大悲大喜,甚至不惜以身殉情,那可真的不是什么智慧的做法。

女人迷恋爱情,便成了爱情的奴隶。当爱情顺利时,便觉得世间百般皆好;若是爱情出现了问题,那么在许多女人看来自己的人生真是黯淡至极,似乎生活中什么都不重要了,什么都没有意义了,爱情已然不在,那么无论如何便都不能开心起来。

笔者身为女子,自然也经历过爱情的跌宕起伏。两人相爱时,心中甜蜜非凡,巴不得天天都黏在一起;一旦与恋人分手,那真是觉得生命里的一切都是灰蒙蒙的,似乎再找不到一点亮光了。

世上有女人痴迷于爱情,自然就有女人迷恋着其他事物,比如财富、权力、地位,等等。有些女人说:“财富能让自己更有安全感,所以要不停歇地创造财富。”于是,她们的整颗心都被金钱捆绑住了,但是要那么多财富做什么用呢?自然是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啊。可若是所谓的“好日子”就是挥霍财富,用钱去买快乐,那可真的是步入歧途了!金钱也许能买来快乐和满足感,但它买不来一颗安宁自在、平静祥和的心。

有女人说:“还是权力好!因为它能带给我尊严和别人对我的尊重!”可是,真正的尊严感可不是靠着权力才能得到的。佛陀舍弃了尊贵的王位,放弃了荣华富贵,可他不仅在当时受到无数人的敬仰,乃至到了今时今日,也依然受到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们的尊重。看来,这权力并不能让人的尊严感得以持久。

有位朋友的遭遇很是不幸。她生来就没有安全感,总想着要控制自己的生活,但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着一定因缘在起作用的,并不是我们想要如何便能如何。这个朋友的爱人倒是很包容她,而且也很有悟性,他经常对她说:“只有变化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你不要害怕,也不要焦虑,该来的迟早会来,该到的我们必然逃不掉。”

我的这位朋友觉得丈夫的话很对,她于是就把丈夫当成自己在世间唯一的依赖。可是很不幸,前不久她的丈夫突然离世,至今想来,她都觉得那一天、那一天之前的所有经历,都如同是一场大梦一般!为什么呢?梦醒之后,什么都不留,一点痕迹也没留下!

也正是经历过这场变故之后,她才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世间的无常到底是个怎么回事。从世俗的层面来看,这位女子的经历确实很不幸,那么疼爱自己的人忽然就去世了,这样的事情真让人痛惜。可是,若我们把目光放得长远些,从这个不幸的事件跳脱出来再去看,便会觉得,这“无常”带来的也不一定是不幸。她还可以从这件事中得以觉悟,忽然地就放下了心头的不安,因为她明白,原来心头的不安和焦虑,全是因为自己固执地认为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切人、事、物都会恒久长存。因了这样的念头,她说她的心从来没有安静过、平和过。但是自从爱人离世之后,她便觉得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每一个遭遇,那都不过是一种时间相续的过程而已,这些现象不会久远,不会永恒。它们都不过是当下的存在。

我们所迷恋的爱情,或者是其他的人、事、物,其实并不值得我们如此迷恋——这倒绝对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也不是对自己那易碎的玻璃心进行的深度抚慰。从《金刚经》的般若智慧来看,事实本来就是如此!

不论是你迷恋的人,还是某个事物,或者是一种感受、情绪,都不会长久地存在。所以智者才说,我们所迷恋的,并不值得迷恋!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这个世间本来就在不停歇的变化之中,比如情人的誓言“我永远爱你”,谁能说清楚这“永远”是多久?“永远”又是个什么样的时间概念?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也无非是因缘和合所生,它们也会有消亡的那一天,虽然我们看不到。如此去想,我们的心量便可无限扩充,乃至将自己的心化成那整个虚空。因为我们不再对时空存在产生执着,生命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存在,自然更不会挂在心上,成为一块沉重了。

爱人口中的“永远”,也抵不过自己内心的整片虚空,更抵不上自己当下的一分安宁。这虚空,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也没有自己与他人的隔阂。这样的境界,是不是很清净?这样一想,自己的心是不是慢慢地就能静下来?当我们的心静下来,不再充满躁动、焦虑、郁闷、不安,我们的人生便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之中。此时此刻,我们的身心宛如重生一般。

世人总觉女子小心眼儿,大抵便是因为他们觉得女性缺少一种对自心的观照。比如在爱情中,女人总是患得患失。但是,如果你读过《金刚经》,那么便该知道有这样一个佛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不论是色身相貌,还是声音,都不能代表佛陀。同样,爱人的音容笑貌也不能代表他这个完整的人,甚至他内在的学识、修养、兴趣爱好等,每一样都不能代表他整个人。我们所爱的那个人,是这些内容的总和。

人身本就由色、受、想、行识和合而成,有时我们反问自己究竟爱上对方的哪一点时,往往会说“我爱的就是那种感觉”。即便是我们看得见的物质,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何况是心上的感觉呢?所谓的某一个感受,某一种感觉,那更是瞬时变化的。我们一心希望本来就随时变化的人、事、物不发生变化,这岂不是一种妄想?我们这个“我”和所爱之人一样,都是五蕴和合而组成,连这个“我”都不能在心上执着,更何况是那个“他”了。

想透了这个道理,你对心头放不下的人、放不下的情,乃至所迷恋的一切,还会那么执着吗?

“静心禅语”

自他两利,心生欢喜,虽在尘世,也得菩提;

破妄除执,心不沉迷,时刻灵活,生创造力。

梦幻泡影皆是虚幻,烦恼喜悦都不要执迷;

因缘流转一刻不息,看破放下便不生滞碍。

§§第九课 《金刚经》的世界里没有焦虑

曾经有朋友问我,读完《金刚经》之后有怎样的感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部经书不会告诉我们股票走向,也不会教给我们如何“降服”爱人的心,更不会传授给女人如何走在时尚前沿,成为“万人迷”。

但是,它却能让我们自己的心灵趋向一种开放自在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生活,我们自由、轻松、自在。所以,《金刚经》引导着女性逐渐脱离“小我”,向一个无限开放的“大我”境界迈去。

《金刚经》的世界里没有焦躁不安,我们读到的不仅是“净”,也有“静”。既能净心,也能静心,而我们的心,正慢慢地被它柔化,我们的心变得不再那么僵硬,而心内的烦恼也早已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