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自然资源保护
10532200000007

第7章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1.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

海洋资源是指赋存于海洋环境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与海洋开发有关的海洋空间。海洋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与海洋空间资源。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中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内海、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广阔,海底资源极其丰富,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在2万种以上。此外,还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和海洋能力资源,据初步估计,中国海洋能源资源的总蕴藏量,约为4.31亿千瓦。大洋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也有养护和利用的权利与义务。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行业,主要有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盐和盐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滨海砂矿以及海水直接利用等。在海洋资源管理与保护方面,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海洋资源管理与保护机制以及相应的法规,对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局部海域,实施了污染控制和治理措施。迄今为止,国务院已经陆续批准了13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总体上说,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现在已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础。

中国海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海洋生物资源丰度锐减。当前,海洋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渔猎过度、传统渔业资源衰退。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规划管理、捕捞力失控以及海洋环境污染加剧。由于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要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必须从现在开始行动。

陆源污染物和海上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已使中国沿岸海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海域的有机污染加剧。三氮和活性磷酸盐等营养盐,已成为我国近海的第一污染物,近海海域的富营养化比较突出,赤潮发生频率上升。近海局部海域的污染、不合理的滩涂开发和围海造田,已影响到海洋生物的栖息和繁衍,严重地区已出现渔业资源锐减、优质品种减少和滩涂养殖场荒废等现象,直接危害海岸带自然生态系统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强化海洋生物资源管理,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通过合理捕捞,重点开发海水养殖,推动海洋渔业发展,实现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循环,使海洋渔业产量继续稳步增长,向优质、高效、低消耗型渔业发展,最终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建立大海洋生态系统监测与保护体系和环境预报服务体系。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和海上污染物的排放,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生态环境的退化和长期的不利影响,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海洋资源永续利用。建立布局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并加入国际海洋自然保护区网络。

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提高沿海居民生活水平。海岸带与岛屿的开发,应使其具备应付各种恶劣海洋环境的持续能力,同时又能使其对海洋和沿海资源的不利影响减至最小,从而实现海岸带与岛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大洋、极地资源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大洋资源。

2.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众所周知,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必须倍加珍惜,合理配置,高效益地开发利用。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当前,经济建设中95%的能源和80%的工业原料,依赖矿产资源供给。我国矿产资源已探明的储量明显不足,进入21世纪后,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将更加严重不足。与此同时,中国矿产开发存在不少问题,资源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从而加剧了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这反映了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的工作,均需要加强。因此必须在加强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增加矿产资源探明储量的同时,把“保护矿产资源,节约、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真正落实,并长期坚持下去,使公众了解,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不合理开采矿产资源,不仅会造成矿产资源的损失和浪费,而且极易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有效地抑制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减少矿产资源开采中的环境代价,已成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紧迫任务。

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总体目标是:在继续合理开发利用国内矿产资源的同时,适当利用国外资源,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水平,最大限度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努力减少矿产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环境代价,全面提高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我们知道,中国可利用的草地面积3.10亿公顷,其中人工草地10.53万公顷。草地资源是中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对发展畜牧业、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和维护生态平衡,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和价值。中国的草地,按照地区大致可分为东北草原区,内蒙古、宁、甘草原地区,新疆草原地区,青藏草原地区和南方草山五个区。

中国草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开发,具有下列特点:面积大、分布广和类型多样,是节粮型畜牧业资源,一些草地地区还适宜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大部分牧区草原和草山草地区,都居住着少数民族,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老区和贫困地区;草原和草山地区,大多是黄河、长江、淮河等水系的源头区和中上游区,具有生态屏障的功能;目前,草地资源平均利用面积小于50%,在牧区草原中,约有2700万公顷缺水草原和夏季牧场未合理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对草地资源采取自然粗放经营的方式,重利用、轻建设,重开发、轻管理,草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危机。目前,草地牧业基本上处于原始自然放牧利用阶段,草地资源的综合优势和潜在生产力未能有效发挥,牧区草原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的5%~10%。

因此,应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配套的法规建设和机构建设,加强草原建设,治理退化草场;利用洼地储积降水和地表径流,灌溉附近草场。有条件的,可以实行松翻补播,提高产草量。大力发展人工牧草,适宜地区实行草田轮作。建立永久的草原生态监测网,为草原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是一种平衡的关系。然而不幸的是,人类已把其自身与自然的有限能力,置于一种危险的不平衡的境地。许多自然资源,已经耗用到枯竭的程度。此外,自然对废物的同化能力,实质上已经受到损害,造成环境上的告急。事实上,人类已对自身的生态,造成威胁。因此,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已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头等大事。世界自然基金会认为,促进和实施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视为当今世界保护自然的一项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