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自然资源保护
10532200000005

第5章 我国自然资源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得天独厚,总量大都位居世界前列。有大约960万平方千米辽阔的疆域和广袤的土地,有遍布成网的江河水体,有丰富齐全的矿藏,有茂密的森林,有广阔的草地,有约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有多彩而诱人的景观。这些都是我国人民得以繁衍生息,民族得以文明昌盛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加上开发历史久远、不合理开发利用和浪费破坏,如土地的乱占滥用、矿藏的乱采滥挖、森林的乱砍滥伐、草地的超载过牧等,所以,造成多种资源日趋减少和贫化,人均占有资源量很低。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人均占有的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我国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

1.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1)土地资源

自然界形成的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土地,一旦与人类联系在一起,便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综合体,而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根。中国的农业问题或者说粮食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是加拿大的1/5;人均棉花产量,是美国的1/3;人均肉类,是加拿大的1/4.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占有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仅及世界人均的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2位,但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占1.2亿亩。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的总量十分有限。

种植业,为全国农民直接和间接地提供了40%~60%的经济收入和60%~80%的生活必需品。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均耕地减少了53%。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占有量迅速降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2)森林资源

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34亿公顷和101亿立方米,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为0.12公顷和9立方米,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在如此情况下,我国的森林砍伐,却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正日益使我国仅有的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改变,使我国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濒临灭绝,受到威胁的脊柱动物为433种,灭绝或可能灭绝的有10种。由于成熟林面积锐减,林木蓄积量少,采伐有限,我国木材及其他林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为满足国内需要,国家每年都要进口一定数量的木材。根据预测,我国木材紧张状况,近期不会缓解,在很长时间内,依靠进口木材补充国内需要的被动局面难以改变。

(3)草地资源

我国拥有草场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2%;但人均草地只有0.33公顷,为世界人均草地0.64公顷的52%;中国草地可利用面积比例较低,优良草地面积小,草地品质偏低;天然草地面积大,人工草地比例过小,天然草地面积逐年缩减,质量不断下降。草地载畜量减少,普遍超载过牧,草地“三化”(指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不断扩展,中国90%的草地,呈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中度退化以上的草地面积占50%,全国“三化”草地面积已达1.35亿公顷,并且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我国84.4%的草地分布在西部,面积约3.3亿公顷。

(4)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是自然界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牧草、家畜、家禽、水生生物、微生物和各种野生动物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各种群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对人类具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总称。按照生物的自然属性,可将生物资源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

我国疆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物种资源,物种的多样性居世界第8位。其中,我国现有种子植物2.57万余种,蕨类植物2400余种,苔藓植物2100余种,合计约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占全世界近30万种高等植物的1/10,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三位。陆栖动物仅鸟、兽、两栖、爬行类,就有2290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中国海洋生物有3000多种,其中鱼类有1694种。浅海及滩涂的生物资源,总数超过2500种,重要养殖资源有238种。

我国生物资源具有如下的特征:

①资源总量大,但质量普遍较低

我国的生物资源中,与生产、生活关系较密切的森林、草场和水产资源,存在着资源总量大,但资源质量较低的现象。

②资源结构不尽协调

据林业部全国森林资源统计,在我国现有森林中,用材林比重过大。

③生物生产力年际变化大,季节性明显

生物生产力随着水热条件变化而变化,年内表现出季节性,年际之间表现为丰歉年,这在草地资源,表现最为明显。

④区域分布不平衡

生物的生长,受光、热、水、土、气等自然环境诸要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我国森林资源,集中在华北、西北和南方山区,其面积、蓄积量与用材等,均占全国80%以上,而广大的华北、西北地区,由于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我国少林地区。

(5)淡水资源

淡水资源储备,是指储存于地表和地下的可利用水量,也就是所谓的可更新水资源量。据有关部门计算,我国水资源总量每年2.8万亿立方米。

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的问题是:①水资源量分布不均,南多北少,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约占4/5,广大北方地区,只占有水资源总量的1/5;②我国的降水,受季风影响,冬少夏多,夏季降雨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并且多水年和少水年连续出现,因此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淡水资源日益不足,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问题日趋严重,它必将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6)海洋资源

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1%,是约占三亿六千多万平方千米的浩瀚海洋,其中蕴涵着丰富的资源。它是人类获取食物、药物及生活用品等物资的重要来源。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陆地环境的不断恶化,陆生资源日益匮乏,人们将研究和发展的重心,从陆地移向海洋。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它巨大的开发潜力,是解决人类人口剧增、环境恶化及能源短缺这些问题的希望。

我国是海洋大国,漫长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加上岛屿岸线则达3.2万多千米。大陆沿岸的海域面积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我国海洋资源中,不仅生物资源繁多,还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海水资源。我国近海石油储量,据估计可达5万亿~15万亿千克,其他海洋资源的总蕴藏量约有9亿千瓦,沿岸砂矿中,含有锆英石等多种价值极高的原料。海水中还含有盐、溴、钾、钠、镁等多种化学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其种类繁多,蕴涵着地球上80%以上的生物资源,与陆地生物比较,海洋生物往往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我国是东亚地区重要的海洋石油国,在渤海、南黄海、东海、北部湾等6个大型油气盆都打出了高产井。我国滨海砂矿中含有多种原料。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开发能力较低。目前我国海洋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左右,低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海上矿产资源开发、能源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难以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现阶段资源短缺的状况。

(7)矿产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同时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而储量较多的是部分用量不大的矿产(如钨、锡、钼等);二是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冶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很大;三是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8)能源资源

我国的能源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总的来看,这些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但人均占有量不多,尤其是石油资源更显得不足,供求关系紧张,满足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需要有一定困难。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一次性能源,目前是我国最现实的能源。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

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很大,可以满足国家长期需要。据统计,全国已累计探明储量9000亿吨,煤炭资源潜力很大。

煤炭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已探明的资源量89%集中在北方,因此,我国北煤南运情况不会改变;②勘探程度不高,已探明储量中,还有45%以上的储量需要进一步精查,方可建井开发。

我国的石油资源储量比较丰富,根据最新资料预测,我国石油资源量在800亿吨左右。目前,已累计探明储量130多亿吨,剩余储量还有30多亿吨,按年产1亿吨水平计算,如果不增加新的探明储量,这些储量的可采期仅有30年。

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据勘探,我国天然气远景储量在40万亿立方米左右,说明潜力很大,也表明我国天然气勘探程度低,还未把潜在资源变为探明储量。

我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广阔。其中小水电可开发量约为1.25亿千瓦;陆地和海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约为10亿千瓦;陆地表面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1700亿吨标准煤;生物质能,包括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超过6亿吨,约合3亿吨标准煤;森林和林业剩余物,相当于两亿吨标准煤。

(9)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指大气圈中光、热、水、风能和空气中的氧、氮以及负离子等,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为人类形成使用价值的气候条件,主要由光照、热量(温度)、降水、风力等组成。它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型、清洁型资源,但其价值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以呈现。气候资源还具有普遍存在性,但其在地理分布、丰富程度和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气候资源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差异很大。

我国陆地每年接受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但由于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和天气状况的影响,太阳能资源分布差异较大。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在太阳能利用方面有很大发展,但仍处于试验阶段。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为太阳能热水器,另外还有太阳能干燥器、被动太阳房、太阳能航标灯等。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台湾、海南、广东中部和北部湾西北部,超过2000毫米;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为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少于50毫米。除了地域上的不均匀分布,降水在时间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在水资源丰富区,雨季4~5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7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80%以上。我国西北干旱区严重缺水,除了制约经济发展外,还会加快当地的荒漠化进程,对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都将造成严重影响。即使在水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也存在局部性的水资源贫乏。天空水资源是可为人们所利用的另一部分水量。人工增雨是目前人们主动利用天空水资源的重要方式,已有50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常被视为缓解旱情的办法之一,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风力资源的总储量,为每年16亿千瓦,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我国的风力发电与国际上发达的工业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具有非常巨大的开发潜力。

2.资源开发利用粗放,资源形势严峻

土地利用方面,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低。近年来,城市用地增长率,远远高于城市非农业人口增长率。开发建设中,盲目批地,土地征而未用现象严重,造成土地大量闲置。农村土地使用,也存在人均用地远远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等许多问题。

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仍然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生产能耗高,2003年我国煤炭消耗量已占世界煤炭消耗总量的30%,但创造的GDP不到世界总产值的4%。

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严重,地方性开采比比皆是,浪费惊人。我国钢铁、水泥等主要原材料的物耗,比发达国家高5~10倍。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占有量的下滑,这种矛盾更为突出。

中国的水资源,在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上为0.4,仅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0立方米,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

我们仍未摆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一面是资源匮乏,一面是资源利用效率极低。在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道路。

总之,一方面,从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来说,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另一方面,我国资源的生产力和资源效益低,我国中低产农田比重大,多种矿产资源品位和回采率低,草地产畜量少,水资源南丰北缺。所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根据这样的国情,需要切实加强对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开发、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