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孩子成长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意识。身为妈妈,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在跟你唱反调,也不能总是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言行,要给孩子适当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如果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成为习惯,以后将会成为百依百顺、毫无主见的“乖宝宝”,那么所谓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了。
如今,年轻的父母大多只有一到两个孩子。面对家中珍贵的宝贝,许多妈妈都表现出过度的关爱和照顾;再加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妈妈眼中,孩子无论成长到多少岁都是自己的孩子,并非是与自己平等的独立个体,妈妈们认为孩子就应该听父母的,一切应该由父母操办负责,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以及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似乎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这样,妈妈在孩子的头顶撑起了一把有些独断专行的保护伞,不给孩子任何独立选择和做出决定的机会和自由,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孩子不可能永远在身边,他们迟早要脱离父母,独自成家立业,在社会打拼。因此,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必备也是最基本的能力。越早培养当然是越好。
妈妈们都一样,总是习惯于事事为孩子代劳,给他们洗衣服,给他们做饭,仿佛是永不疲惫的保姆,恨不得替孩子准备好一切。殊不知,这样容易扼杀孩子的自发活动和独立自主意识,扼杀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随着孩子的日渐成长,他们的内心也会渴望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希望能够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此时,妈妈们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达到他们的目的,满足他们的愿望,而不是无休止地代替他们去完成所有的事情。
如果想要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按照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去培养他们,让孩子在独立中成长。
故事
“努努,快让妈妈来帮你穿鞋,要不然会迟到的。”
“不行!我要自己穿。”
眼看着就要迟到了,可是努努还坐在椅子上穿鞋。看着女儿慢吞吞的动作,努努妈妈非常着急,却又十分无奈。
大概从两周前开始,五岁的努努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尽管早晨的时间非常紧迫,努努却偏要自己动手穿衣服、穿鞋子,妈妈伸手要帮忙,努努说什么也不肯,有一次还急得大哭了一场。
有一天,妈妈下班去幼儿园接努努,看见努努正把积木放到盒子里,非常认真的样子。
“努努,妈妈来接你回家了。”
“妈妈,你可以等我一下吗?等我把积木收好,我们就回家。”
“没关系的,把积木放下吧!一会儿老师会来收的。妈妈还要回家做饭呢!”
无论怎么劝说,执着的努努还是不肯停下来,直到把所有的积木都整齐地放在盒子里,才高兴地跟着妈妈回家。
评论
当孩子开始说“我自己做……”、“我会……”的时候,千万不要阻拦他们,更不能拒绝。因为,这正是孩子独立意识开始萌芽的表现。身为妈妈,一旦表现出轻视或不耐烦,那么很容易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意识。而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孩子一个欣喜的表情和一些鼓励的话语。“好啊!你来试一试。”这样简单而又及时的肯定,会使孩子的独立意识得到释放,即使是遇到了困难,孩子也不会退缩。
不要以为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就是关心和尽责的表现。其实,过多的照顾就等于亲手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让孩子错过,甚至丧失独立的能力。
妈妈都想将孩子培养成才,所以应该把孩子变成你手中的风筝。放手让他们去飞吧!就算一开始可能会被风刮得歪七扭八,但他们终将会成为自由翱翔的雄鹰。所以不妨从现在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让孩子在独立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