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导读
10531600000018

第18章 宋代的民族和宗教

两宋时期,各个少数民族政权和两宋政权并立、对峙,民族战争不断。民族战争中两宋政权始终处于劣势,以议和、送岁币苟且偷安。民族偏见强烈,民族隔阂严重,并且两宋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攻灭。

宋代理学是在继承和改造两汉经学与魏晋玄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以天理说取代了汉代的天神说,以理气说取代了魏晋的贵无论。它摄取佛道的思维方式与修养方法,使自己既具有政治上的优势,又具有足以与佛道抗衡的理论

优势。

理学具有一定的神学色彩。首先表现在把忠孝与五常拔到天理的高度,给神权披上理性的外衣。天理至善至美,神圣不可侵犯,存天理必须灭人欲,以此扼杀人们身上违背传统道德的感情欲求。其次是直接吸收佛道神学。理学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都有这方面的特点。

宋代的佛教仍然是中原流行的最大宗教流派,其中禅宗一家独盛,禅与佛几成同义语。在汉族地区,因唐武宗与后周世宗两次灭佛的沉重打击,使盛唐时代靠大量读经、讲论来吸引信众的佛教义学一蹶不振,而宣扬不读经、不拜佛,直证本心简单法门的禅宗却很快得以恢复,并占领了其他宗派遗失的地盘。宋代汉地佛教除了禅宗外,天台宗较有影响。

宋代道教因帝王的信奉、扶植而蓬勃发展。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宋理宗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崇道帝王,其中宋真宗、宋徽宗的佞道行为为后人所诟病。以陈抟、张伯端为代表的一批清修派道士,发展完善了道教内丹学的理论与方法。

伊斯兰教曾于唐代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宋代海外贸易发达,阿拉伯、波斯诸国胡商大量到广州、泉州等口岸城市通商,从海上再一次将伊斯兰教带入我国。宋代政府对外商的宗教信仰表示尊重,允许他们在集中聚居地建立礼拜堂,从事宗教活动。不过在中原,伊斯兰教基本上只是一种胡商的宗教,对汉族社会影响甚微。

“宋代的民族和宗教利弊得失分析”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汉民族精神、汉民族政权衰落的开始。宋代的尚文轻武,使汉唐以来的尚武风气从此衰落,再难恢复。汉民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刚烈勇猛的精神和作风渐渐消退,渐行渐远,汉民族精神出现了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