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大海,一片蔚蓝色。但我们知道,水是无色的,那么,为什么海水会是蓝色的?
其实,我们人眼所看到的海水的颜色,是海水对太阳光的反射颜色。当白光射向海水时,由于海水对白光的选择吸收和散射,使海水呈现蓝色。光通过介质时,光的部分能量被介质吸收,从而转变成介质的内能,使光的强度随着光穿过的厚度而衰减的现象,被称为光的吸收。若某种介质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对光的吸收程度很小,并且随波长变化不大,这种吸收被称为一般吸收;若某种介质对某些波长的光的吸收特别强烈,且随波长变化也很大,这种吸收则被称为选择吸收。
当太阳光射到海水表面时,由于海水对红、黄色光进行选择吸收,而对蓝、紫色光强烈散射、反射,因而海水看起来是蓝色的。实际上,大部分物体呈现的颜色,都是其表面或体内对可见光进行选择吸收的结果。
2.“海”与“洋”是一回事吗?
我们知道,陆地和海洋,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所谓海洋,是指地球上广大而连续的咸水域的总称,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远远大于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洋分为海和洋,通常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叫洋,边缘附属部分称海。海与洋之间彼此相连,共同形成一个统一的海洋整体。
通常来说,海与洋之间有四个明显的区别:
①洋的面积大,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洋的深度大,平均水深一般都在3000米以上;洋有独立的洋流和潮汐系统;洋受陆地影响小,水温、盐度等要素比较稳定;水的透明度大。
②海的面积小,只占海洋总面积的11%;海的水深平均较浅,平均水深一般在2000米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几十米深;海受大洋流向和潮汐的支配;海与陆地接边,受大陆影响大,水的透明度较差。
3.最咸和最淡的海在哪里?
众所周知,在地球陆地上,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湖泊,这些湖泊多为淡水湖,但也有的湖水是咸的。
通常,大多数湖泊的水,都是由河水注入的。在河水流动的过程中,河水把所经过地区的土壤和岩石里的一些盐分溶解了。当河水流入湖泊时,就把盐分带给了湖泊。如果湖水能从另外的出口继续流出,盐分就会跟着流失,如北美的五大湖和我国的洞庭湖,最终都流入了大海,所以它们都是淡水湖。假如有些湖泊排水不便,而且气候干燥。由于蒸发会消耗很多水分,盐分便会越积越多,湖水也就越来越咸,最终成为咸水湖。在荒漠和草原地带,因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排水不畅,咸水湖往往分布较多,如世界著名的大咸水湖——死海。但也有人认为,在地质时期,咸水湖原是海的一部分,海水退了以后,有一部分海水遗留在低洼地方,成为现在的湖,所以湖水保留了很多盐分。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的南岸,其南北长170千米,东西最宽处达70千米,面积为3583平方千米。此外,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为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脚下,湖面海拔3196米,形状近似菱形。
4.为何人在死海里不会下沉?
在亚洲西部,有这样一个神奇的湖泊,即使你完全不会游泳,也不用担心会被淹着。为什么呢,原来这是因为下到水里后,你会发现,你不会沉下去,而是漂在水面,这个神奇的湖泊就是死海。
死海的奥秘就在于海水的盐度很高,海水密度很大。人在这里游泳时,因为获得较大的浮力而不会下沉。死海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续部分,是一块夹在两个平行的地质断层崖之间的地壳。死海位于沙漠中,只有北部的约旦河一条河流补充水源。沙漠中降雨极少且不规则,冬季没有冰冻,夏季又非常炎热,海水的蒸发量,远大于河流注入的水量,水中的盐度自然就越来越大。再者,由于约旦河流经的地方都是荒漠、砂岩和石灰岩地带,河水中溶解了大量的盐类,最终都沉淀在死海中。
由于死海盐度非常高,生物很难在这里生存下来,因此死海中,没有生物,就连湖的周围也不长植物,一片死气沉沉。因而死海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