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必学古文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10528300000089

第89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名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出典】

《论语·为政》。

【原作】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之为不知,是知也。”

【作者简介】

《论语》,儒家着作。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孔子言行而成。共二十篇。内容多数为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亦有弟子之间、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的谈话记载。不少具有文学意味,且与文学理论相关。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二十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东汉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故事】

仲由,字子路,是鲁国卞邑人。他为人正直,有勇力而性格比较粗鲁。有一次,他特地去找孔子,仅仅因为不服气孔子的识礼博闻而想凌辱孔子。不料,见了孔子,孔子以礼相待,针对子路的性格特点,用言语来诱导他,教育他。子路痛切地感到自己过去凭意气和勇力来对待人和事是错误的,便写了悔过的检讨,下决心拜孔子为师,

子路虽然粗鲁,但有个很大的优点,叫做“闻过则喜”,就是听到别人批评他的错误缺点便很高兴,因而进步很快。

子路对他母亲又很孝顺。母亲年龄大了,要吃些细粮,他常常步行到百里以外,去买了米背回家供老母食用,

子路一向以勇武闻名,他投师孔门以后,对孔子和其他文弱的同学来说,无形中起了保护作用。所以孔子曾说:“自从仲由来了以后,耳朵里再听不到什么恶言恶语了。”

但是,孔子对子路的“勇”还是不断进行诱导的。他告诫说:勇要以仁义为前提,君子好勇而无仁义就会造成混乱,小人好勇无仁义就会去偷盗。

孔子认为子路的本质很好,所欠缺的是学习,所以一再教育他。一次,孔子问子路:

“由啊,你知道人应该有哪六种品质吗?”

“学生不是很清楚。”

“那就是仁、智、信、直、勇、刚。”

子路听了,觉得自己至少具备信、直、勇、刚四种,很高兴。但孔子又接下去说:

“可是,我告诉你,仁而不好学,就会受到愚弄;智而不好学,将会行为放荡;信而不好学,一定遭遇祸害;直而不好学,会造成急躁尖刻;勇而不好学,会闹出乱子;刚而不好学,将造成狂妄偏执。”

子路这才明白,老师的目的是启发他好学。

孔子还向子路说过一句着名的话,告诉他怎样才是真正的“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