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必学古文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10528300000082

第82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名句】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典】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原作】

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10岁时,随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开始了对古代文献的研读,并直接受学于当时着名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20岁,南游江淮。以后他在任郎中、太史令以及中书令时,或奉旨出使,或陪驾巡幸,游历了更多的地方。这些经历,使他有机会亲身领略祖国壮阔的自然风貌,调查了解许多历史故实,订正和补充文献上的疏漏;也使他有可能接触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增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因对李陵军败匈奴有所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历史散文出于此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故事】

公元前206年,秦朝的丞相赵高杀死了秦二世皇帝。反秦各地大军中最重要的两个首领,项羽和刘邦,都到了咸阳。

刘邦先进咸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手下10万军队,驻在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

项羽是打败了刘邦派驻函谷关的守军才进入咸阳的,他率领40万大军,驻在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一带。

项羽决定要发动进攻,击败沛公刘邦的军队,以消灭有可能和自己争天下的劲敌。

项羽的叔父项伯,和刘邦帐下的谋士张良是生死之交。他夜里赶到刘邦军中,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消息通知张良,劝张良离开刘邦。

张良把这一消息转告了刘邦,刘邦知道敌不过项羽,便和项伯结交,并约定明天一早到鸿门去拜见项羽,表示愿意服从项羽。

第二天,刘邦带着谋士张良、将军樊哙到鸿门拜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刘邦。

事先,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告诫项羽说:

“刘邦有大志,要与大王争夺天下,今天来到鸿门,一定要杀掉他以除后患。”

在宴会上,刘邦态度恭敬,言词柔顺。项羽虽然看到范增再三示意,却不忍下令击杀刘邦。

范增急忙把项羽的同族兄弟、将军项庄找来,对他说:

“不杀刘邦,你我将来都会成为他的俘虏。你上去装作舞剑祝寿,在席上杀了刘邦,就是大功一件。”

项庄奉命进账,得到项羽同意后,在席前拔剑起舞。舞着舞着,便向刘邦靠近,想找机会刺杀刘邦。

项伯这时也在坐,昨夜他已经受到刘邦和张良的嘱托,现在看出项庄舞剑,意在击杀沛公,便喝道:“独舞不如对舞!”也拔剑而起,在舞剑时留意用身体护着刘邦,使项庄不能下手。

张良在一旁看事情十分紧急,便出帐把猛将樊哙找来进谒项羽,一番言辞交锋,说动了项羽,才把这场危险的剑舞制止。接着,刘邦便借着上厕所为名,离开营帐,快马回到了坝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是这个故事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