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长路上的红绿灯(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10527600000011

第11章 青春期中的红绿指示(2)

心理咨询室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青春期的男女:一位高中男生来心理咨询,诉说了他心中的苦恼:“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开始对异性同学产生了兴趣,有时头脑中会产生一种与对方亲热的想象,有性的冲动”。一个女生也对这样对医生说:“我有时会无缘无故地突然胡思乱想,想象着有一位白马王子来到身边。对班上个别男生有好感,想去接近他。还对年轻的男老师产生爱慕之情”。

有的青春期男女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看了一些有关爱情的文艺书籍或电影电视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于是会在独处时或躺在床上幻想自己与某个喜欢的异性在一起。在进行诉说之后他们要问的问题总是:“医生,我其实不想这样,我有时甚至会很自责,但我管不住我自己。我的心理是不是不正常?”

事实上,这种青春意识并不算是心理疾病,但需要及时疏导。

逆反心理的产生

由于心理的迅速发展——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以及自我意识的迅猛增长,青少年们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希望别人不再把他们看做是一个孩子,他们渴望自立,独立决定自己的问题,希望自己提出的观点和建议能得到承认和尊重,试图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与父母以及其他成人的关系。在他们的心目中,友爱、平等、自由和正义才是人类文明的最高理想,是值得誓死扞卫的,单以这样的最高理想来衡量现实社会,结果往往会发现大量不可忍受的社会“黑暗面”。于是,开始故意和老师、家长对着干,在行动中表现出冲动、偏激、摇摆、脆弱的一面,表现为逆反、愤世嫉俗或逃避现实、离家出走等等。

情感动荡与外部表露的矛盾

生理上的巨变,学校、家庭以及社交方面的各种问题必然会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动荡,而情感的动荡又需要得到适当的释放才能获得平衡,这本身是身心调节的正常规律。但是由于青少年认识能力的发展和自控能力的增强,内心的情感反被压抑了下来,得不到释放,他们内心激动、高兴或苦恼,表面上却看起来十分平静,没有什么异常反应。心理有话很想找人倾吐、述说,可是碰到有些长辈、老师又迟迟不肯开口,久而久之就变得焦虑、闭锁、闷闷不乐,或“在沉默中爆发”!

从整体上来讲,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大体可分为生理因素与社会因素两类。生理因素导致的危机指的是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危机,具体表现如青春期发育的生长危机、身患疾病造成的生理功能的紊乱等。社会因素引起的危机是指人在社会关系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危机,包括亲友突然死亡、恋爱关系的突然破裂、失去爱物而产生的情感危机;重要考试失败、失学、失业、晋升失败而产生的事业危机;遭遇灾祸如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破产或重大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海难沉船、飞机失事、受伤、被奸污及其他意外事故等而产生的心理危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量的快速增加,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使得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心理危机也愈发多见。可以说,没有体验过心理危机的人是没有的。心理危机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极大。

由心理危机而引发的自杀、杀人、投毒、放火等青少年犯罪案例屡见不鲜。

小案例1

福建省有一个13岁的少年,因无法忍受父母长期以来的管教与责骂,竟把“毒鼠强”放进米饭中将父母双双毒死,然后若无其事的去上学。

小案例2

高一学生李某,今年16岁。他在小学、初中时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但升入重点高中后,因班上“高手”如云,竞争激烈,他的心理压力很大,总是处于极度紧张之中。随后便出现了头痛、失眠、焦虑、烦躁等不良反应,平时还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回到家里也经常发脾气,甚至摔东西、骂人,对父母的态度很凶,扬言再也不读书了,要去出家当和尚。

面对危机,重在自我调适

青春期少年,当发生心理危机时,若懂得进行自我调适,可防患于未然,保持身心健康。

1.调节情绪。情绪,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如果愈演愈烈,不加节制,就会导致心理失衡,损害健康。情绪是个体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情绪的好坏在于你怎样认识事物。可见,一个人的心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通过对某种价值观念或认识的修正,来达到情绪上的重新调整。如果从某个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产生心理压力,继而出现心理危机。这时只要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会迎刃而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亏是福”等都是属于通过修正观念来重新调节情绪的至理名言。

2.善于宜泄内心感情。可找自己的知心朋友倾吐心中苦衷,谋求友人或心理医生的疏导和劝解。也可通过日记将自己的苦恼溢于字里行间,抒发,排解内心的不快,以此得到自我宽慰。

3.善于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走出郁闷的楼房,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壮丽的山川、幽静的名胜古迹是陶冶人的情操、调整情绪、恢复心理平衡的好去处。

青少年期的身心巨变及可能会是一种危机,但也可能会是一种转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动荡的阶段而走向成熟。

4.青少年的恋“星”情结

自从发生女儿追星害死老父亲的那件事后,才发现,青少年的恋“星”情结,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行为危机。

追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种非常正常的生理心理过程的反映。青少年处于由孩子向成人的发展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和树立远大理想的时期,他们的理想、愿望正处于迷茫和混沌中,需要自我的实现和完善,他们既想摆脱儿童的心理,又想像成人那样体现成熟。明星的出现使他们眼前一亮,从明星的身上看到了自我实现的希望,从而追随他们、崇拜他们,热爱他们,心中对明星的追求更是强烈。追星是青少年寄托希望和理想的一种表现。大多数明星都有一技之长,加上其外观或是英俊潇洒,或风姿绰约,体现了美的风采,年轻人常常被他们吸引,从思想、行为和外表等去模仿学习。追星也是广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转型期,性的发育正逐渐走向成熟,但性意识仍是朦朦胧胧的,对异性产生好感,心中多少都会有异性的影子。在年轻人的眼里,明星是快乐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最有成就的典范。他们都向往梦幻般的青春,生活在自己虚拟的世界中,幻想着自己成为了明星,成为顶尖人物,并以此成为生活中的目标。另外,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学习负担大,升学的压力大,学生相互竞争力,课后家长安排的各种辅导等,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当明星以光彩夺目的形象展现于大众,进入他们生活后,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去崇拜,去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以满足自己心理的需求。

小案例

下面是一名叫上官可心写给某心理医师的信:

我叫上官可心,今年16岁,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孩。最近我发现我没有办法上课专心听讲,我满脑子都是我的偶像——刘德华的样子,现在我已经没有办法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了,这让我很苦恼。

我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会影响到学习成绩,但是我控制不了自己,每当我看到一篇爱情故事,我就会把里面的男女主角换成我和我的偶像,幻想是我和他。我之前是短头发,但是自从我看了他拍的洗发水广告之后,他的那句“我的梦中情人是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之后,我就开始留长头发,谁碰一下我的头发,我就跟别人急。虽然我知道我这样做没有意义,刘德华也不会知道我,但是我还是控制不了自己。我之前一直喝果汁,但是自从他拍了冰茶的广告之后,我就一直喝那种冰茶。有时候我也感觉自己很傻,我收集了所有关于他的照片和歌曲,我的mp3里全是他的歌曲,每一首歌我都会唱,跟朋友一起去KTV我就只点他的歌。

有一次,我们班上的一个男生,突然说刘德华老了,不能看了,现在都开始脱发了,我当时听了这样的话,心里十分气氛,刘德华在我心里永远不会老的,我不能容忍别人这样说刘德华,我警告他停止,但是他还是不停地说,竟然还带着一脸不屑的冷笑,我就冲上去跟他扭打起来,我跟他打架自然不会打赢他,我们被同学们拉开了,而且我也被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批评了我,问我知道自己错了吗?我说我认为我没有错,老师很生气,让我回家反省。回家之后我也被爸爸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真的很伤心。为什么周围的人都不能理解我,只有听着刘德华的歌,我的心里才会平静下来。我想如果我的生活中没有了他,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正确的追星可以让青少年树立一个榜样,但如果像上文故事中的可心那样,就对身心发展百害而无无一利了。

青少年为何会追星

青少年的恋“星”情结,是成长过程中热门的话题。追星是青少年情感满足的正常需要,也是其心理成长的里程碑。心理学认为,青少年的恋“星”情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它特指由于“光环效应”而形成夸大的社会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倾向,把个人喜好的人物看得完美无缺,从而导致高度认同、崇尚并伴有情感依恋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这种现象在青少年身上尤为明显。

青少年的恋“星”原因:

1.感情需要。寂寞的青少年心里是需要友情、需要心灵乳液、需要获得情感共鸣……当代的青少年是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而情感贫瘠的环境里,独生子女的现状,使他们缺少父兄们所有的手足情;紧张、繁忙的现代生活节奏使他们的父母很少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时,以优美的歌喉动情地吟唱温馨的情感、美好的未来、艰辛的人生的歌星们款款而来,歌星们形象新鲜时髦,歌曲委婉、真诚、直逼心灵。在这歌声中,青少年仿佛听到了来自心灵深处的自言自语、迷惑与憧憬,一时间歌星成了青少年最遥远而又最亲近的朋友。可以说,追求友情,追求心灵的共鸣是青少年追星的心态之一。

2.向往成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向往成功,也是青年的强烈愿望,明星们的光环令他们看到成功的荣耀与辉煌。从一踏进校门,抑或从刚刚懂事,青少年们就被长辈们谆谆教导,长大要有出息,要成就一番事业。歌星、影星们的知名度和伴随知名度而来的荣耀与财富,令青少年逼真地看到了朦朦胧胧的成功,他们渴望成为这样的辉煌成功者。于是,他们热情地追随眼前的成功者,抱着这种寻求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奥秘的心态,而狂热地追逐着他们喜爱的明星,成为追星族的一员。

3.父母的替代品。在这个紧张、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他们的父母很少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青少年在生理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心理上的发展却远远滞后。由于生理上的发展,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希望能够独当一面,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然而,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又使他们不能没有父母的帮助,这种矛盾状况使他们感到很苦恼。因此,他们选择崇拜拥有能力、地位和独立的偶像,希望通过偶像崇拜来实现独立自主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让偶像来行使父母的权利来控制自己,也就是说他们将偶像作为了父母的代替品。

4.追求时髦。这是众多追星的青少年的心态。很多人并没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只是跟着潮流走。社会上流行什么,他们就追什么;哪位歌星走红,他们就追哪一位。男孩感觉自己成了所有女孩心中的“白马王子”,女孩感觉所有的男孩都在对自己行注目礼。于是,仿佛自己也成了自己崇拜的星。

5.把自己融入团体的一种手段。青少年偶像崇拜也是想把自己融入团体的一种手段。青少年通过偶像崇拜,发展属于这个群体有些追星族是为了保持与同伴的一致而被卷入追星的行列的,相形之下他们是二流的追星族。他们追求的是让自己有所归属,是为了让自己和别人知道他属于那个团体。所以他们需要知道大家正在讨论的明星们一切信息。

6.寻求刺激。有为数不少的青少年们持有心态而纳入“追星族”行列。这类追星族成员的最初心态也与前一类有共同之处,起初也觉着追星时髦,追星浪漫,继而体味到追星行为是一种刺激,是平淡学生生活的一种调味剂。

总之,诸多的因素加上青少年的自制能力差、免疫力低,他们极容易通过影片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就迷恋上某一个明星,看到他们上镜就欢呼雀跃,仿佛看见老朋友一般亲切,听到关于他们的负面新闻就义愤填膺。追星并不是件坏事,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每个人人生途中说必备的精神食粮,所以青少年最好在选择追星的对象的时候要选择一些英雄人物,作为自己生活的榜样。

青少年应正确恋“星”

应该注意到,青少年过于崇拜的偶像,通常是那些更能接近于他们心理需要和年龄特点的人物。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在于个人内在满足,如心理满足、情绪分享等,而不仅仅只是一些外在的表现。而由于受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表现出明显的离散性,也就是说,在青少年普遍存在偶像崇拜的情况下,崇拜的具体对象相当宽泛。

小案例

13岁的小昆非常喜欢vitas,但是他从来都不认为vitas影响了他的学习生活。因为对vitas的崇拜,他开始奋发学英语,结果,他的英语成绩提高得很快,令别人感到惊奇。有一次vitas来了北京,正好小昆赶上中考,于是小昆想有vitas陪着自己,自己一定要好好考试。结果,那次考试小昆的成绩进步了很多。他把他的进步都归结为是偶像的力量,因此,平时,有人会说过于追星会影响学习时,小昆从来都不这样认为。

青少年对偶像崇拜现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美好的信仰,这是最值得肯定,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东西。青少年的“追星”行为就好像他们脸上长的青春痘,过了一定的年龄段就会自然消失。因此,不能用高压手段去消灭“它”,更不能用强制手段去“挤”“它”。要采取一种“大禹治水”的智慧,合理调节,疏导有方,让青少年们清楚地明白,为何崇拜,崇拜什么,才是正确和值得提倡的教育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