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孝顺,意思是“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这就是孔子眼中的孝,就是要顺从父母的意志,不违抗。其实这也是尊敬的体现。但是,当父母意志与真理相背时,子女是奉行真理至上,还是父母意志无敌?如果是前者那么你就是不孝子孙;如果是后者,那么也就意味着只要父母一声令下,你们就得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无论是坑蒙拐骗,还是偷抢杀淫。法律可以视而不见,道德可以灰飞烟灭,真理可以全然不顾。即使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都可以不在话下。这种孝顺,作为子女的是该还是不该行呢?其实,这里的顺并不是愚顺,并不是教大家愚孝,不管父母的意愿是否合理,子女都要遵从,这不是真孝。“孝”包括“先意承志,谕父母之道”,就是说,要能顺从父母的意志,但是父母有错误的时候也要尽力规劝,而不是一味的盲从。
对于尊重父母,不只是礼仪等比较传统方面的尊敬,而且要接受父母的处事方法,对父母的选择(包括涉及子女的)理解、包容。如果人们将“孝”解释为尊老、敬老并赡养其身体、顺从其意志是正确的,或者说,如果我们的父辈和子辈都毫无异议地抱持这样的“孝”的观念,那么,这就只说明“孝”是一种单向顺从的,并非两代人间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但是,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两面性,任何思想与感情的交流都必须是双向的,所以,这种顺从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如果子辈们不论在家庭里还是在社会中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顺从父辈的意志,满足父辈的意愿,获得父辈的好感和赞许,而既不关注社会的道德与正义和父辈在家庭里、社会中的全部行为的是非曲直,也不自觉努力按照道德与正义的原则立身处世,那么,这无疑是很可怕的。如果子辈们把所有的理想与未来生活都寄托在父辈们的期许与好感之上,而没有思想的发展与创新,不顾自己立身处世的根本,这无疑是希望的破灭;如果我们的父辈都高兴接受他们的子辈的低眉顺眼,阿谀奉承,百般顺从和万般伺候——那么,这将是可悲的。所以,顺从也要有度,在违与不违的选择之间,我们要考虑到仁,考虑到义,站在现实的根基之上。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下父母绝非完人,父母要尊敬,应关心,该关爱,但不能愚顺。我们今天说提倡的“孝”应该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从“父为子纲”的封建枷锁中解脱出来,提倡父母对子女要慈爱,子女对父母要孝顺,即“父慈”、“子孝”。父母意见应该倾听,理应重视,但仅作参考。吾爱吾父吾母,但吾更爱真理。如果子女觉得父母有欠缺的地方,也不能单方面的“孝顺”,应该提出异议,这是真的为父母好。这是精神方面的“孝”,是“大孝”,较肉体方面的“孝”更为重要。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孝养父母并不是简单的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敬爱之心,否则一切的孝行将流于形式,而成为一种伪孝。孝,以敬为先。
3.如何与父母沟通
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学会沟通。子女逐渐长大,一些对人生的了解便会日益深入,性格也逐渐形成,会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甚至有可能某些观点与父母的发生冲突,这可能就是许多人所说的产生了“代沟”。这时,如果沟通不善,就会产生矛盾,矛盾过激甚至会产生不良后果。遇到这种情况,沟通就得占主导地位。父母得积极了解子女的情绪和想法,子女也得体谅父母的关心。做好了这个过程,好的结果就不言而喻了。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有效的沟通就能更给人一种“家”的感觉。
有一位单亲妈妈,含辛茹苦,在一家服装厂做工,月入不过千圆。但儿子不争气,花钱大手大脚,并屡屡违反班级规定,累教难改。于是,老师找到学生,并没有再批评他,而是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周日休息的时候,到她母亲工作的车间去看一看,并陪母亲共进午餐。起初,学生表现极不情愿,但听说老师要陪他前往时,他勉强答应还是独自前往。周一,学生主动找老师谈心,他说当看到母亲在狭小阴暗的车间内,赶制服装时,他的鼻子不禁酸了,眼泪欲夺眶而出;当母亲看到他时,是何等的幸喜与激动。此后,这位同学加强了自控,变得懂事了,不但节约了很多,而且在校表现良好,不再使母亲操心。一次,妈妈生病了,他半夜三点钟,将母亲背下7楼,送往医院就医。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内心逐渐产生一种要自己支配生活和学习的欲望,而父母则希望在各方面指导你们,所以,怎样和父母沟通就成了一个问题。
与父母的交往
中学生要了解父母,关心父母,不要回避父母。平时要与父母多沟通,让父母知道你的想法。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多观察,多倾听,注意沟通的方式,尊重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爱子心情,用温和、委婉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
1.进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独立,渴望重视,甚至挑战父母权威;
2.父母还把中学生当小孩,不放心、唠叨、责怪,于是矛盾产生了。
与父母产生代沟和矛盾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
1.要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与父母沟通商量。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通过沟通,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父母的意见。
3.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
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原谅。
如何与父母沟通
在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之间难免会有分歧,而且中学生与父母的分歧会更多一些。这其中,有生活方面的,如晚饭吃什么菜呀,今天穿什么衣服呀,房间怎么布置呀等等;有学习方面的,如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方法的采用等等;还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如对某种社会现象的不同评价,对某部电视剧的不同看法等等。这些问题上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和父母的各种心态。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中学生渴望得到爱,更渴望得到理解、信任和尊重,可现实恰恰相反,一些父母在爱的旗帜下,不约而同的推行“专制”主义。于是,两代人在爱与被爱之间发生了无休止的“战争”。谁也不会否认,目前我们这个社会有“代沟”存在,互相不能理解、不能沟通的家庭也很多,个别家庭的矛盾还挺尖锐。
有些中学生会抱怨:“爸爸根本不理解我,还要常常管着我。”“我和妈妈很难好好沟通,说不到两句话就会吵架。”“妈妈不说话还好,若她说话我便会觉得很烦。”乍听下来,好像两代之间真的很难去互相了解,有的父母是愿意和子女沟通的,所以他们会去参加讲座、阅读书报,有机会时更会与其他父母交流管教心得和沟通秘技等,但为人子女的你们,相信亦不会只想和父母“一句起,两句止”,若期望父母单方面改变以往的沟通方式,何不自己亦去多做一些呢?
相信下面的方法会对中学生有很大的用处。沟通是让彼此明白对方的心意及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方法。而不同方式的表达会令人对你产生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讲,与父母沟通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选择与父母都高兴的时刻与最适宜的场合。与父母沟通首先要注意“时空”因素,“时空”选择适当,就已经有了好的开始。
2.苏格拉底的秘诀。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教人辩论,不是与对方针锋相对,而是从让对方说“是”开始,从说“是”到“不反对”,最后“同意”,用非争辩性对话,获得对方同意。
3.从父母需要什么的观点来达成自己的心愿。中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总是想到“我要什么”,没想到对方要什么,因此往往各说各话,找不到“交集”。例如,你想买一个游戏机,应该先说:妈,我下一次月考,一定每科都在八十分以上。这样母亲很高兴。接着你说:我,每科都进步,要有奖品呀!“你要什么?”“游戏机”。这样愿望可能就成真了。
4.相对付出与行为配合。要有好表现,在与你的要求相关的事物上,做出令父母信任的行为。例如你争取隐私权,不希望父母拆看你的信,你要表现行为正常。没有“神秘客”与你交往,没有“怪”电话找你,按时回家,这些都是让父母信任你的行为,在你做到这些之后,你要求隐私权,就可以如愿以偿。
5.借助文字的魔力。有时候当面讲不清楚,或父母没时间听,可以写一封信,以打动父母的心。父母看到你写的信,会有思考空间,想想是不是你说的有理。也可以利用不同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父母生日,写个祝福小卡片,讨父母欢心,对沟通有很大的帮助。
6.“投其所好”。沟通需要先下工夫,先与父母把关系处好,做些对沟通事项有利的事情,了解父母的喜好。用父母喜好的方式表达,用父母喜欢听的话讲,沟通就容易达成。
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和父母沟通,发生争执,要先想想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有没有做的不太好的地方或者是不对的地方,如果是自己的问题要自己反省改正错误。如果是父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不要与其争吵,要做下来与父母沟通一下,相信父母也会接受你的看法。而且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冷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父母沟通,加深彼此的理解。
你应该做到,诚恳的和父母说出你希望他们怎么样?你对他们不理解的地方是什么?找个轻松的时候,与父母交心,在说明时,也许会产生这种情况,父母觉得你是小孩,对你的想法不屑一顾。这时你可以采取书信的方式来与他们说。你也要在与父母谈心时,了解到父母的想法,指出他们让你费解的地方。你也要力求理解父母的内心。只要你们双方互相坦白,互相交流思想,实际上是没有什么代沟的。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英国作家萧伯纳很形象地说道: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甚至多于两种思想。有心理学家曾说过:“我们每一个人均有与他人沟通的需要,人类可利用沟通克服孤单隔离之痛苦,我们有与他人分享思想与感情的需要,我们需要被了解,也需要了解别人。”
4.理解亲情,心中多份爱
随着时间的流逝,往事会淡化。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会永远的闪亮,那就是亲情。时间可以让人丢失一切,但亲情却是无法割舍的。即使有一天,亲人离去,但是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我们灵魂的最深处。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或者说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离不开亲情。可以说,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在博大无比的亲情中,每一个人都在为亲情吟唱着沁人心脾的歌,每一个人无不对亲情在意,无不渴望天空般高远大海般深邃的亲情。中学时代的你如果对亲情还是懵懂无知,那么现在就要开始学着去理解了。
一个母亲极其宠爱她的孩子,对孩子的所有要求也是无所不应。在孩子结婚后也是一如既往。有一天孩子回家,告知母亲说他的情妇要她的心,母亲毫不犹豫的立刻拿了一把刀把心挖出来,交给了孩子。高兴的孩子拿着母亲的心狂奔着去讨好他的情妇。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正要爬起来走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微弱而真切的声音焦急地说:“哎哟!我的宝宝,你摔坏了没有?”
这就是母爱,这就是亲情,这就是血脉相连的见证。虽然这位母亲的溺爱是不对的,但亲情至此却是毫无对错可言。
亲情,打开关爱的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