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点燃生命中的春天
10527300000003

第3章 正确地认识自我(2)

世界伟大的发明家,人类的功臣爱迪生,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在尝试中度过的。当他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产生好奇,并产生一系列想法的时候,他首先选择的是——试着去做。他尝试着去发明电灯,尝试着发明留声机,尝试着发明蓄电池,等等,结果均获成功。他的发明成果有2000多项,是当之无愧的“发明大王”。如果他因小时候人们对他的嘲笑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和挑战自我的勇气,从而变得自卑,那他永远也不可能去尝试,也不可能不畏困难和挫折创造那么多的伟大发明。谈成功,更不可能。尝试最大的敌人是半途而废。科学界的人们信奉这样一句话:在一万次试验之后的那一次可能就是成功。这一万次,就是一万次的失败。成功就躲藏在无数次失败之后。失败的人,往往是做事半途而废、浅尝辄止的人。除了爱迪生以外,还有很多伟人、名人都在给世界的后人们上课,他们用行动,用成就向你们诉说人生的真谛,成功的秘诀。如莱特兄弟、达尔文、阿基米德、蔡伦、牛顿等等,他们的成功就说明了一个真理: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只要你愿意尝试。

不要怀疑自己,学会肯定自己

很多人总是会对自己提出一大堆的疑问,“我行吗?”“我可以成功吗?”“别人都那么优秀,我怎么能竞争得过他们呢……”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尽管他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但是却与那些没有多少能力却很自信的人相差甚远。为什么这么说呢?归根揭底是因为他们的怯弱,不自信,给了他人更多的机遇,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也许你曾经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也许你曾经的自信被人当作“狂人”;也许你曾经的举动使你遭到他人的嘲讽,不要怕,要始终相信自己的路不是别人一两句就能决定的,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能力,一时的得失并不能否定你的整个人生。若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那就会因怀疑而贬低自己的能力或价值。一个人自信心的丧失,无异于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每一个成功者都必须有承担挫折的心理素质与能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因成败抬高或贬低自己,始终相信自己,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能成功。正如某位诗人所说:“自信是石,敲击希望之火;自信是火,点亮熄灭的灯;自信是灯,照亮前行的路;自信是路,引你走向光明。”学会鼓励自己,学会为自己呐喊,学会为自己加油,因为一个人的信心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里都可以发挥很大的威力。要把自信当成是一种习惯来培养,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它都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自信地过每一天,当某天机会到来时,你会发现,原来你的潜力远远超出了想象中的那样。人生虽短,但多姿多彩。谁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只要尽力了,无憾的人生一样是精彩的人生。对自己多一份自信,还世界一个精彩!对人生多一些肯定,你的生命就会因此而变得不一样,人生因此而快乐,而自信起来,这份自信也可能为你打开成功的大门。

心灵悟语

青少年,作为21世纪的新型人才,你们知道吗?轻易地将自己否定是对人生的失职,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对自己的肯定让人自信,自信的人敢于尝试新的领域,能很快地开发自己的潜能与才华,因此更容易成功。快乐要求每个人必须用热情和自信来拥抱生活,不过分自大、自负,也不过分自卑。要懂得在把握好这个度的情况下,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俗话讲“艺高人胆大”、“有了金刚钻,才敢揽瓷器活”。没有能力、学识做基础,“相信”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全面发展才能赢得成功的资本,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生命是父母给予的,环境是先天注定的,而人生却是自己的,精彩与否,成功与否都要靠自己去创造,自己的人生要由自己负责。莎士比亚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说的就是人要为自己而生活,不要活在别人的标准里,为别人的看法而去改变自己,这是很愚蠢的事。人活着不是为了别人,要敢于坚持自己所坚持的,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做自己想做的。

所谓为自己而生活就是:要为了自己的快乐、兴趣和人生目标而努力,不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并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己,追求成功,为自己能展翅高翔赢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坚持己见,活出精彩

很久、很久以前,一对爷孙俩用驴驮着货物到镇上的集市去卖。很快货物就卖光了,爷孙俩高高兴兴地往回赶,孙子骑着驴,爷爷在旁边跟着走。刚出集市没多久就遇到两个老妇女,她们说:“看这孩子真不像话,自己年纪轻轻的骑着驴,却让一个老人在地上跑。”老人听后连忙喊停,让孙子下来,然后自己骑上去,得意洋洋地继续上路了。又走没多远,一个孩子看见了,很生气的说:“怎么会有这样的爷爷,自己骑驴,却让年幼的孙子跟在他后边跑。”老人想: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要怎么办?突然,他灵机一动,弯腰把孙子也抱上了驴,两人一起骑着驴回家。可还没起步,迎面就走来一个中年人,他摇着头自言自语地说:“两个人骑一头小驴,也不怕把驴给压死了!可怜的畜生啊!”老人听了和孙子一起下来,爷爷、孙子、驴,各走各的。本想不会再招来议论,谁知他们在路过一片菜园时,几个种菜的看见了,说:“有驴不骑,如今这世上还有这么笨的人哪!”爷爷摸摸脑袋,看看孙子,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最后,爷孙俩找来绳子和木棍,把驴的四脚绑起来,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抬着驴往家走去……

余秋雨说:很多人总是很在意别人的手指,在意他们对你伸出的是大拇指,是食指,是中指还是小拇指,并以此来评判自己的行为,或左右自己的心情,其实没有必要,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手势,权当他在做运动就好了,只要自己觉得无愧于心就好。驴本是用来供人使唤的,故事中的爷孙俩最后反而是用尽牛虎之力将驴抬了回去。驴虽然不用劳累赶路了,但也没能好受了,两个人倒是也累得不轻。这是一则寓言小笑话,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让人沉思。人言虽可畏,但人言更需要鉴别。别人的意见有时只能作为参考,如果人人的话都要听,那么自己也将无所适从。其实,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效果是好的、过程是开心的、结果是满意的,根本没必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这也给当代青少年一个很好的警示,要知道最了解自己的人还是自己,旁人看到的只是一个片段或表象,没有一个人能完全的了解别人,他们仅仅是根据自己所见的不全面状况,说出自己的意见而已。如果太在意的话,只会影响你自己的决定,即使你按一个人的说法去做了,在另一个人看来你的所作所为却还是错的。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有所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因此不管爷孙俩做出任何选择,在有些人的眼中都是错的,既然如此,还不如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勇敢地坚持自己的看法。

不论现实是怎样的,人要有最起码的一点“自负”,这样才能有负责人生的心力与霸气。只有相信自己,靠自己才能撑起头顶的一片天。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成功怎么会青睐你呢?你可能拥有满腔的热情与才能以及崇高的理想,可是你不能相信自己,不能放心地把自己交给自己,那你永远也无法成功,永远也无法征服世界!

人生路,自己选择,自己走!

人生的路上会有许多的岔口,但其中也许只有一条是通往成功的路。选择时,要么自己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要么就听从别人的建议,走别人为你选择的路。但是,如果自己不为自己的人生搏一回,是不是有一些遗憾呢?再说,并不见得别人的意见就是正确的,有很多失败者就是因为他们在犹豫之后选择了别人为自己选择的路,他们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而不相信自己的判断。然而,别人挑选的终究不是自己熟知的,即使一路荆棘,一路伤痕,你也无力怨恨,因为这也是你的选择,你选择了别人的选择,而狠心地否定了自己。如果不能走出别人的阴影,那么你永远也无法真正感触到不远处阳光的照射,也许那就是成功的呼唤。

生活中,你做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件事,可能都得不到别人的一致认同,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同。但是不能因为这样而不去做,当然,别人的意见固然重要,可能很多还是忠言逆耳,但思想终归是自己的,对与错,可行与不可行,稍稍成熟的人都应该有判断的能力。因此对别人的看法不要过分的在乎,过分的在乎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表现。古希腊人曾经在阿波罗神庙的石柱上刻下“认识自己”作为神灵的谕示,就是提醒世人认清自我,审视自我,避免在别人的眼光中迷失道路。青少年也应该以此作为人生的座佑铭,不要总是瞻前顾后,一味的犹豫浪费时间,害怕说错话、办错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改善,那么,长大以后也会养成畏手畏脚、底气不足的不良习惯,这样既失去了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也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因此,不如在此时就努力改正过来,培养个人自主能力与判断能力。

成功者一般都是善于坚持的人,他们对于脚下的路充满了信心。希腊有一句名言:经常问路的人,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凡是成功者从不随意听从别人。他们也不为大多数人的意见所左右,常常自己制定计划并讨诸行动。失败的人大多只会在事后去后悔当初的摇摆不定,因此错失了大好机会。寻求成功就好像是在挖金矿,开采地点一旦选定就要用心去挖,也许别人会告诉你那是白费功夫,但你要做的只是坚持。你要相信自己不是毫无根据地找一片废地来采金的,也许再坚持一下,你就会看到地下闪耀着的金子的光芒,如果放弃,也许你离成功就只差那几毫米几厘米的距离。走自己选择的路,过快乐自在的人生,在永远的激情中去攀登高山,向顶峰行进。

心灵悟语

路,自己选择,命运,自己去改变;路,在自己脚下,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而手与脚都长在自己身上,何必让别人去左右自己呢?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当然,相信自己并不是盲目执着,一意孤行;也并不是要你完全排除别人的意见与看法,凡事都必须有一个度,既不能过于自负,也不能盲从,而应全方面的认识自己。别人不会为他们的言行负责,也不会为你的失败负责。认识自己,把握机遇,人人都有机会成功!

5.心态,才是你真实的高度

马斯洛说:“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