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长人生必修课(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10523300000013

第13章 成长爱心篇(1)

第21堂课热爱生活,享受快乐

“热爱生活”对于青少年来讲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每个人从小可能就被这样教育,可是真正能够参透它的真正意义的恐怕没有几个。青少年对于生活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真正的热爱生活,就像是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生活中到处都蕴藏着快乐的源泉,从初升的太阳到夜幕的星辰,从浩瀚的大海到涓涓的细流,无一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青少年只有用心地去感悟,才能发现它的五彩缤纷,才能得到一种超然的洒脱,一种不寻常的快乐。

生活需要细心品味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慢慢走,欣赏啊!我们的生活何尝不需要这样呢?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不停地奔波,麻木的表情,飞快的脚步……你已经被你所追求的东西所累了,因为总以为前面有一个巨大的幸福在等待着你。当你回过头来看时,却发现,幸福,原来在路途的点滴之中。

时间不能停滞可是我们可以驻足。也许偶尔的一瞥,你就能看见生活的笑靥!

生活是需要人去品味的,否则便难知其中滋味。有滋有味是生活的高境界。不去品又怎么会知道到底是什么滋味呢?在坎坷而羁绊的人生路上,我们感悟出种种哲理;在充实而多彩的生活征程中,我们品味到酸甜苦辣。

当我们面对美味佳肴中的酸甜苦辣时,都会情不自地发出一声:哇!好甜那!啊!好酸那,啊!好辣呀!感叹声中带着喜悦之情。当我们洒足饭饱之后,精神抖擞、面色红润,以满足的心情、健壮的体魄投入到生活当中时,我们会为此感谢美味佳肴、感谢酸甜苦辣,它给我们的身体提供了养分,使我们滋润的生存,用健康的身体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生活也像道大菜。做菜讲究很多,围绕生活展开的东西也不少。酸甜苦辣咸是菜的基本滋味,喜怒哀乐愁是人的基本状态。生活如做菜,味道太单了不行,各种滋味全都混杂在一起也不行,关键要看品尝者的口味。适合自己的固然喜欢,不适合自己的也不一定全盘否定。权当特色,未尝不可,这就是品味。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时,又是怎样对待呢,苦闷、忧愁、焦虑、不安等等……那阴云密布的神情,还在我们的眼神里,挂在我们的面容上,让我们无从以对,朋友,这时,千万不要沉闷,千万不要躲避,这是生活给予的我们的机会,是锤炼我们心灵的机会,让我们向对待美味佳肴中的酸甜苦辣那样感叹它、赞美它,勇敢的面对它,当我们胜利地从困境中直出来时,你会觉得眼前一片光明,你会回头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道一声谢谢,因为你才使我成熟。

美味佳肴中的酸甜苦辣,滋养着我们的身体,才能为我们为小家庭谋福利,为社会做贡献。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净化我们的心灵,锤练我们的意志,我们只有用心去品味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生活,如一杯绿茶,虽然很淡,却总有丝丝的清香。茶,需要慢慢品味,生活亦然。生活是要品的,就像有人喜欢品茶、品酒、品咖啡,当你细细品味的时候,你会发现当匆匆掠过时不能发现的美丽。

热爱生活,拥抱生活

记得哪位哲人曾经说过,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露出笑脸,它回报你的就是一脸灿烂,你对它展现的是满面愁容,它回报你的就是愁眉不展,是的,人生的快乐与否,其实就在于对生活的态度。热爱生活表现在对生活充满自信,对人生充满希望,积极进取,在困难面前永远坚强,还有对生命的敬畏。

老头是搬运工,一日,他拉着一车沉重的钢管来到一个陡坡下,不禁望而却步。心想,靠他一个人拉上去肯定不可能,得有人帮一把才行。正在为难之时,一个热心的过路人走了过来,笑着对老头说:“没关系,我来帮你。”说着,便郑起袖子,拉开一幅推车的架势。见有人来帮忙,老头心里便添了底气,力气也上来了。老头在前头使劲地拉车,热心人在后面不住地喊着:“加油!加油!”经过一番努力,老头终于把车拉上了坡。当老头要感谢热心人的帮助时,热心人却说:“你不要感谢我,要感谢就感谢你自己,因为我的手患有严重的关节炎,根本用不上力,我只是在旁边喊喊‘加油’而已,把这趟车拉上来全靠你自己。”

一个内心充满自信的人,就能拥有无穷的力量,克服艰难险阻,创造人间的奇迹。

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狼。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只有生命的存在,才有可能去做其他的事情。以前的人们总是崇尚英雄主义,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副作用,那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现在,好像越来越多的人们只知道考大学,做白领,出国,多挣钱,同样是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扭曲,珍爱生命就是要知道生命的可贵、生活的丰富、人生的多彩。没有经历过的一切是那样的神秘而美妙,不要轻易放弃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我们能好好的活着,我想:无论世事多么不顺,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是幸福的,因为我们还能自由呼吸!那么,我们应当珍惜生命,学会感恩。

热爱生活,用睿智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审美的观点去观赏生活;用欣赏的心情去品味生活;用不懈的努力去创造生活;用积极的态度去完善生活;用激越的灵感去感悟生活;用平静的心态去享受生活。

热爱生活,既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又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

热爱生活,生命因你而充满旺盛活力,人生因你而显得格外壮丽。

热爱生活,不但可以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且能够把平淡化为神奇。

热爱生活,只有那些真诚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在事业上写出新的篇章。

热爱生活,只有那些热烈拥抱生活的人,人生才会充实、光彩、亮丽。

第22堂课感恩,让生命精彩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能。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享受成功,要感恩,那是上天的恩宠,福人的相助;经历挫折,更要感恩,那是心智发育成熟,行为走向果敢的必经之路。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生活如此美丽!现在的青少年大多都是家里的“太阳”,感恩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更应注意加强对“感恩心”的培养。

感恩是一种回报

人生的道路,曲折坎坷,我们每走一步,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难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帮你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有人甚至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亲情和友情,世界就会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很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们小时候常常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这些流传至今的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

孝心是你的最大资本

孝心是人类最原始的爱,它的纯洁的不含有任何自私的成分。故女作家毕淑敏说:“孝心是一种美丽”。带着孝心上路的人,眼前总是光明的,因为他时刻想着父母,父母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如果一个人缺少孝心,其他的爱很难独立构成风景。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孝心,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趁着你们还年青,赶快为你们的父母尽一份孝心。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一旦失去就永无重现的幸福,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逝裂,永无连接,现在,趁链条尚在完好为我们转动时,好好珍惜并心存感激地回报他们吧!趁我们的父母和长辈还健在时,一定要好好地教敬他们哪!愿我们都懂得一个道理:孝心无价!

俗话说:“百行之首,以孝为先。”那位作为万世师表的大成至圣孔圣人更有“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的至理明言。可见,“孝”是中国文化最深层最根本的基因,

生命对孝心的那份祝福,在世态苍凉的社会,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淡忘,变得越来越不在乎了,其实那份的美好是永远存在的,不管世人愿意或不愿意去注意和接受它。

孝心是一种传统美德,孝敬和赡养着老人,又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人始终有生与死……

孝心的芳香,是爱的自然芳泽。它在任何地方,任何的爱都不可以代替的,它成为生命、爱和灵魂的完美统一,它是生活中的一片绿洲,名利场外的一片净土。它在生命中的重要,不会因为年龄的改变而衰老。

孝心还是一个无形的圆体,其它的爱都围绕着它而转动。它滋养着其它的爱心,在心头平平舒展,熨贴着爱的浓厚情怀,使生命得以坦诚而透彻,使人生的宁静得以慰藉。缺少孝心,其它的爱很难独立构成风景,而缺少孝心的社会,将会引起人性的大博战。

听一位研究古文字的教授讲,“孝”这个字在甲骨文里的写法,是一个少年人牵着一位老人的手,慢慢地在走。“孝”字从右上到左下那长长的一撇,便是老人飘荡的胡须……

不知这说法是否为史学家定论,是否无懈可击,但它以一种恒远的温馨,包含着淡淡的苦楚沉淀我心,感到一种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感怀,一种更为年轻的个体对即将逝去的年华无微不至的关顾与挽留。

中国人讲孝,有其根深蒂固的思想所在,不仅是中国人,只要是人类,甚至是动物界中,都孝行的表现,因为孝是天性自然的流露,非关知识亦不需学习的一种行为表现,而且是一切善行的开端,所谓“百善孝为先”;从历代圣贤的行谊中可以得知;他们皆以行孝以得天下,扩之而成圣成贤,如《孟子告子下》所言:“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尚书尧典》称舜为“克谐以孝”。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听着父母那无私的声音学会了叫第一声:爸爸,妈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父母的爱是无微不至的,不只是抚养我们长大,也照顾我们一起生活。父母教育我们做人处世的道理,带领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我们就像小绵羊一样,父母就像牧羊人一样,细心照顾和呵护着我们,父母把他们的知识道理不停的传授给我们,使我们长大成人,所以我们要无怨无悔的孝顺父母。

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影响中国人数千年的重要精神,就是孝道,所以有人说:中华文化就是孝道文化,它维系家庭的每一成员。现今社会乱源之所在,探其究竟原因,就是不能体认孝的真义,无法实践孝道而造成家庭不完整,从单亲家庭增加之速度,及青少年的问题层出不穷,即可知其端倪;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如何使大家能再次深刻的体认孝道的重要性,重新恢复孝道精神,在家庭中生根盘延。

第23堂课爱是人的一种需求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当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人就会感到悲观、失望,心情抑郁、苦闷,甚至有的人会觉得活得没有意思。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对这种爱的需求更迫切、更强烈。

爱,意味着对人的尊重

爱,是超越生命的情感;爱,是永恒的忍耐;爱是上苍给予我们最丰富的礼物,爱意味着对人的尊重。

生命从爱而来,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父母相爱,所以我来到了人间;兄弟姐妹相爱,所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现代的社会都提倡“爱”,有爱就能走遍天下,有爱就是温暖的人间。爱,好比是日光、空气、水;没有日光、空气、水的爱,生命就无法生存了。

但是,爱也要爱得正当,爱得合理,爱得尊重,否则假爱的善名,做丑陃的事情,那就为人所不耻了。例如,有人把爱当作执着,有的人把爱当为占有,有人把爱当成自我,有的人把爱变为恨源。其实都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爱的含义,爱,首先要学会尊重。

俗话说,没有尊重就没有爱。所以你不爱他人,他人也就不会来爱你。如果你要爱一个人,你首先就要学会尊重那个人,而你第一个必须尊重的人就是你自己。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人,那他怎么能爱自己呢,进而一个连自己也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别人呢?所以说:你想在自己的生命中充满爱,就必须首先学会爱自己。

我们很多青少年从来不懂得尊重自己,他们要么不喜欢自己的外表,要么不喜欢自己的声音、性格或智能,因而失去了这个年龄段应有的自尊与自信,总是认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差劲。所以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你要付出自己的爱;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学会去尊重别人;在去尊重别人之前,必须首先学会自己尊重自己。那么如何学会尊重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