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10519400000037

第37章

既然人类的情感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所以二00五年最具轰动效应的殉情事件就发生在四只年轻的野猪身上。它们是两雄两雌,一起跳百米悬崖身亡,坠亡后犹作两两相对。经多方推考,村民坚称它们是为情自杀。真是蠢猪啊,竟然想给人类做榜样。难道不知道人类更喜欢好死不如赖活着?最后还是听听人类中智者的教导吧:会经营婚姻的人,要比会经营爱情的人伟大。

女人的精神

韩春旭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幸福得流汁的女人。这种洋溢的幸福感成了她的盔甲,用心不良的人很难伤害她,軎欢她的人不忍伤害她。许久以来,认识韩春旭的人都以为她的幸福是源自物质方面的原因。

她曾说:我一生最大的奢望,就是能走遍世界,如果我有钱。人只有一世,没有来世,我渴望了解我居住的世界。她似乎已经做到了,虽然还不敢说走遍世界了,知名的国家大都去过了,而且是由丈夫陪着。当下在中国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是很多。此外,她还有个和谐的家,有让自己满意的丈夫和儿子……人真有满足的时候吗?韩春旭只是报社的普通编辑,许多比她更富有的人并没有她的这种幸福感,活得没有她这般快乐和圆满,这是为什么?智慧,驾驭生活的智慧。物质的东西无论多么繁复,生活的内质始终是单纯的,自己要很清楚,追求到哪里该止步。

读韩春旭的新著《我的精神》,可以了解一个幸福女人的幸福秘诀:

高雅而不自负,温顺而不乏个性,活泼而不轻浮,幵朗而不粗俗,天真而不幼稚,热情而不放荡,成熟而不世故,寓于同情心而不慊弱,自尊而宽容……这岂不是追求一种完美?不,只是一种和谐。现代人最渴望的就是和谐,能够跟男人一起创造出和谐的女人,就是一个圆满的女人。

女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一种力量,只有女人和男人一起才能创造一个更为公平合理,更为井然有序的世界。韩春旭的精神就是来自这样的真实和自然:累了就往路边的草地上一躺,请求自己的心静下来,哪怕是瞬间的静下来,忘掉汽车、房子、钞票,还有那各式各样的杂事,让疲劳追逐的心支起一堆篝火,顺着缕缕青烟,寻一寻生命的源头,我们从哪里来,这么紧忙的赶路又是要往哪里去?

这有点像犯傻。然而你不觉得正因为这样的傻子越来越少,生活才因赤裸裸的竞争而愈加紧张激烈。女人不会因野心快乐,倒可以因满足而快乐。韩春旭的智慧就是活得很实际,非常容易满足:作为一个女人能爱上—个也爱自己的男人,有喜欢读的书,有喜欢听的音乐,有炒菜的油香,有吃饭时相互的说笑,有睡觉时甜美的鼾声,就可以像孔子一样骄傲地发问:何陋之有?所以她满足,她快乐。

满足是一种心态,是来自心理上的感觉。韩春旭没有像许多有点钱的女人那样物质到底,而是守住了一个编辑、作家的精神,过着自己喜欢的精神生活。要长年滋养这份精神,除了写作之外就是阅读,她的阅读有时真如遭遇一场恋爱。

读苏格拉底,她感到了一种踉跄,一种窒息,一种焦灼。于是就更加渴望,更加需要,忘情地扑向对方的怀里。喃喃自语:我的身,我的心都需要你的拥抱,我也紧紧地拥抱你,没有羞涩,没有胆怯,没有邪恶。如果天性里有一个东倒西歪,那就收获一个东倒西歪的快乐吧。读托尔斯泰,觉得自己的精神辉煌富丽,像一个容光焕发的贵妇,携带着生命中全部明丽耀眼的财寓,在爱与欢乐的沐浴中,灵魂因饱满而跳荡,散发出甜蜜的芬芳:人类的上帝就是生命着的自己,生命的原本不是让你去报答上帝,而是要成为上帝。

读尼采,感到每句话都是烈性炸药,尖锐地呼啸着抛给她一个又一个的黑棺,人的生命空间原本是在死神的灵魂中。这让她震颤,有恐怖的启悟,在精神仿佛被炸毁、被掏空的同时,却分明又感到身体内部有种强烈的抑制不住的灼热的燃烧,那是一双从未感触过的横溢生命的手,没有任何规则的浸染,将她别开生面的抚捵。她惊愕,生命还有这么多膨胀敏感的部位,使生命里所有的感觉都耸立起来,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颤乐。

她还軎爱老子,就像喜爱养育了自己的父亲,脸上漫溢着生命的紫气,一生都不可分离。她称凡,高是亲爱的小弟弟,阅读这位小弟弟唤起了她浓浓的柔情,想用姐姐般温软的手心抚平凡,高身上和心上的所有伤口。一位幽雅、智慧,在任何场合说话处事都非常得体的女人,在阅读的时候竟会这般狂放热烈、真实自然,完全展开自己的身心,无所顾及。这是一种幸福的阅读,让精神飞翔起来,精鹜八极,心游万仞,从渴望到渴望,从快乐到快乐。

精神是什么?是火、是水、是活力、是生气、是百炼刚、是绕指柔,总之是人身上的神气。为她开辟了通向四面八方的道路,才得以游遍世界。但,人的精神常常是需要在小事情上培养,而精神的渴求和丰寓,又让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像一棵嫩芽,在阅读中获得了巨大的成长空间,灵魂自由呼吸,精神饱满芳香,全身释射着一种爱的活力,宁静端庄,鲜活光亮,蓬蓬勃勃,激情洋溢。像她这样的阅读最是投入,投入使人单纯,单纯使人快活,快活使人漂亮。这漂亮的标准就是:像一个恋爱中的女人一样富有生机。

当然,这只是精神恋爱。可许多年来,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就成了贬词,世界进入物质时代,甚至连阅读也更具功利性了:为学位、为求职、为升官、为发财、为寻求刺激……因此不必投入感情,对书读而不爱,甚至相反,冷漠而排拒。不投入感情就不会读出感情,没有智慧就无法吸纳智慧,冷落了书箱也必荒废了思想。现代人经常抱怨的贪婪困惑,萎靡不振,多因缺乏精神,而不是没有饭吃。

让自己的精神偶尔能处于恋爱状态,灵魂便会开出花朵,骨子里有种善。在强调硬心肠的竞争社会,能保持心的柔软,柔软的心才会滋润生命,能迅速修复不可避免的创伤。骨子有善,才会尊重生命本身的原则:自己生活,让别人也生活。

精神从容,家有余裕。爱人生的人也会对生活经常产生恋爱般的感受,自然就容易满足,带着流油的幸福感。而精神丰富,心底就有了一片阳光,站在阳光里,心与阳光共同升腾,使人生变成一个朝圣的旅程。所以周围的人都那么羡慕韩春旭,感觉她的状态老是那么好。状态是什么?不是物质状态,是精神状态。

前年搬家,主要就是捣腾书,深受书之累,便对网络时代的书的价值,生出了许多疑问,对书的感情自然也随之有了一些变化。

有亲戚和朋友帮忙,还哩哩啦啦地干了一个星期,才把我的书分门别类地装进了几十个纸箱子。搬家公司的人一见很高兴,没有大件的家具和电器,全是纸箱子,好搬好扛,不怕磕碰。小伙子们又仗着刚吃过早饭,上菊大雜邦、亂王挪1和上海大学校长钟伟长交谈一身的力气还没使……渐渐地他们越搬动作越慢,情绪越低沉,他们就觉得老也搬不完似的,嚇嘟嚷嚷地开始发牢骚:这书也太多了,我们是来搬家的,不是搬图书馆的。谁也没成想书会这么沉,而且越搬越沉,还不如搬大件的家具哪,别看占的地方大,分量并不重,搬一件是一件……我笑了:这都怪你们对书的分量估计不足,世界上最重的东西就是文字,不是有句老话叫字字千钧’嘛!我让家里人给大家发饮料,每人又塞给一点钱,并亲自在楼下督阵,好歹总算把书都搬上楼了。等我回到楼上自己的房间一看,脑袋却更大了,本来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新房子,突然间变成了伊拉克,到处是烂纸箱子、碎纸片子,五花八门的书箱堆了一地,横躺竖卧,乱成一团。我也没想到书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在书柜里摆着的时候是那么整齐幽雅,气韵堂皇。一旦散落开来,竟是这般凌乱不堪,气势嚣张,随心所欲地霸占着空间,连客厅和卧室的地板上都摊满了。

帮忙的人大声催促着:快上架子,要不然就没地方做饭、没地方睡觉了是啊,书只有上了架子才像书。但书上架是我自己的活儿,哪个架子放什么书我有一定之规,到用的时候才能找得到……一位老同事打断我的话:这么多书都是用得着的?你能都看得过来?你若真是能看这么多书,自己的那些书又是怎么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