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10519400000031

第31章

―点不酸不行,酸的太过也不行,太过就成了酸溜溜,会使人倒牙。做女人的技巧就在于把握这种酸的程度,如同制醋过程中把握发酵的火候一样一一即行话说的发好了做醋,发不好錶酒。做醋需先把粮食做成酒,由酒再做成醋。所以,凡会做醋的都能錶酒,会酿酒的却不一定能做醋。

既然酸能酸出一种美来,在需要酸而自己又不酸的时候就要人为地制造一种酸一那便是吃醋。爱的特性是怀疑和轻信。连(犹太法典》里都说:没有妒忌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妒忌是什么?妒忌就是吃醋。如此看来,真正的爱情就要经常吃醋。

于是,吃醋就成了世界上最绝对的一种感情。花花世界,女人吃醋,男人也发酸,大家一同大吃其醋,醋海兴波,酸不溜丢,不亦乐乎!历史上曾由于吃醋杀人,乃至发动了一场战争的事例层出不穷……人活得好好的,爱得热乎乎,为什么非要自找苦吃……不,是自找酸吃,大发醋劲呢?

这是生存的必须,是爱的必然。天地万物都存在于一种自然的平衡之中,即阴阳协调,相生相克。一年分为四季,就是大自然的一种调和,正如《周礼》上所说: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自然界需要平衡,生态需要平衡,生命也需要平衡。一旦平衡打乱,轻者受伤害,重者被毁灭。不然天下有那么多味道,为什么非要发明醋这种酸物质呢?

游览长白山天池许多年来,注重保健的人就一直在醋上大做文章。八十年代之初,全国从南到北兴起一阵大喝一号饮料的热潮,传说此饮料最早是由中央机关为保健而发明的,故称一号饮料一其实就是往雪碧里对醋。这毕竟有些麻烦,成本也较高,普通家庭难以长期坚持,于是就改成了每饭一勺醋。眼下最时髦的健身术是每日三口:一口醋,一口芝麻油,―口葡萄酒。现代人不管想出多少健身养生的绝招,总是离不开吃醋这个基。

但我长时间以来对醋都没有好印象,因为小时候的一次吃醋吃怕了。那是得了疟疾,怎么也治不好,人被折腾得走了形。后来母亲听来一个偏方,买来两根油条,倒了半碗醋,让我早晨起来倒坐在门槛上,吃一口油条喝一口醋。油条本来是我平时馋死也不能经常吃到嘴的好东西,没想到跟醋混着一块吃就不是味儿了,比任何药汤子都更难下咽!母亲手拿笤帚疙瘩站在眼前,使我不敢糊弄……奇怪的是受过那次罪之后,疟疾果真好近几年是在一位老朋友的引导下,对醋渐渐有了好感,而且只钟情于独流老醋。出于职业习惯,总想对醋的大红大紫找到一种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劝我沾上醋瘾的那位老朋友是一个养生极有收获的智者一他的收获中卷入生思考是任何人都看得出来的,七十多岁了还像五六十岁的样子。他对我不拿他的话当权威老大不高兴,有一天竟拉我跑到独流,找到老醋公司的总经理张殿瑛,然后对我说:这是权威了吧?就听他给你讲讲醋。

张殿瑛一张嘴都是术语和数据,我这个吃醋的面对他这样一个制醋的,不知不觉就把他奉为权威了。他说醋发明于春秋时期,最早是当药用,战国时代的名医扁鹊,就用醋理诸药、消毒。到明代医圣李时珍修撰《本草纲目》的时候,已经收录了二十多种用醋的药方。独流老醋成名子明代嘉靖年间,《河间府志》上记得清清楚楚。当时独流隶厲于河间府,水系发达,盛产鱼虾,老醋就是烹调鱼虾不可或缺的作料。一时名扬四海,仅独流镇内就有醋酱坊十三家,老醋行销关里关外、七省八县,到淸代顺理成章地就成了贡品。

但现代人不得不吃醋,是因为入口的食物中碱性物质增多了。比如许多人每天都离不开的茶,就厲于碱性。而人的身体本身必须维持酸碱平衡,才能和谐融洽,所以醋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目前的科技手段能够检测出醋能杀菌、促进血液循环、提供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可做醋的人都相信,醋还有更大的功效……张殿瑛边说边引导我们走进制醋车间,立即有一股强烈的醋香直沁心脾。他说独流老醋公司可能是中国目前最具传统公有制特点的企业了,比如,职工的医药费全部报销,职工家属的医药费报销百分之五十,连职工子女入托儿所的费用也都按老规矩报销。可是,每年都有近一半的职工以及家属没有医药费可报,连一分钱的药单子都拿不出来。他们没有病,不看病,哪儿来的医药费呢?另外一半有医药费要报销的职工,也都是些小病小灾,很少有恶性的重病号。

说着话他领我们来到一片半人高的大醋缸跟前,见一老工人舞动着程亮的铁锨,在大缸里翻动醋糟。张殿瑛介绍说这是公司返聘的老技师郝恩和,已经七十四岁,自十六岁做醋至今已五十八年,还没有请过一天病假!这可有点神了,我仔细端详老技师,用天津话说面色有红似白,身板挺直,双臂灵活有力。妙,张殿瑛原来是拉我们来看他独流老醋的金字招牌!但,做醋的和吃醋的不一样。做醋的是天天泡在醋里,呼吸的是醋,眼睛看的是醋,鼻子闻的是醋,皮肤接触的也是醋。我想起冬天预防流行感冒的一个偏方:往铁锅里倒二两老醋,放在炉火上熬干,让空气中充满醋香,消毒灭菌。现在冬天又快要到了,难道注重养生的现代人,非要把自己泡在醋缸里?

明星的人缘有一年,天津举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我去看了女子单打的决赛。乔红一路过关斩将,打败了许多国外高手,最后和冠军王邓亚萍相遇,争夺金牌。我以为这对中国观众而言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她们两个谁胜谁负都没有关系。可体育馆内突然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声浪,呼喊着乔红的名字,为她加油。有人甚至站起来声嘶力竭地高叫:乔红,我爱你!打败邓亚萍!我大惑,观众莫不是疯了?刚才邓亚萍打一个外国女选手,全馆的人都拼命为她鼓劲,怎么转瞬就这么出尔反尔?邓亚萍和乔红都是中国队的功臣,何以如此地厚此薄彼?旁边的人向我解释:乔红本来也具备世界冠军的水平,倒霉就倒在跟邓亚萍生在同一个时代,她世界无敌,却遇邓必败。现在总该让人家拿个冠军了吧?呀,这是什么道理?竞技场上不同情弱者,从来都是贏了有人缘,输了灰溜溜。乔红既然遇邓必败,为什么还有这么好的人缘呢?

这恐怕不像旁边人说得那么简单。我幵始认真观察乔红,她长得不算漂亮,却有一种传统的美,贤淑温婉,谦让柔顺,很招人怜爱。难怪会眨眼间就能自愿组成这么庞大的拉拉队。

人缘就是明星的场,有时候和他们的成就以及知名度并不都成正比。同是名人,有的是人见人爱,有的却人见人厌。人见人厌并不见得就影响其知名度,说不定还有助于提高知名度。俗语说:好话不出门,坏话传千里!现在我来讲一个在体育明星中人缘最好的人。

还记得悉尼奥运会吗?中国运动员在上半段眼泪太多,拿了金牌的哭,没拿金牌的也哭。有个老射击运动员,赛后没有拿到金牌,竟当场昏倒,—大帮人围上来抢救,醒过来便泪雨滂沱,他哭旁边的人也哭,还反复重复一句话:我尽力了!这是什么意思?是在向谁解释?没有拿到金牌回国后难道会扣工资?或者会承受什么压力?如果尽了力还没有拿到金牌,说明实力不够,或许根本就不该去。我看了电视当即便给《天津日报》写了篇文章,题目叫《企盼伏明霞》。中国队现在最需要的是伏明霞那沉静而灿烂的笑容!这么大一个国家,金牌拿多这就是著名的大笨钟少先不说’眼泪不能那么不值钱叫人家一看这是怎么啦?知道的是激动,不知道的还以为有多大委屈呢?

几天后跳水比赛开始,伏明餿出来了。我想在那一刹那,她那清纯的甜甜的微笑让全世界的人都眼前一亮。她可能也紧张,也带着满身伤痛,但让观众看到的是从容,镇定,一跳又一跳,最后摘得了金牌。她没有哭,还是那么文静朴实地笑着。记者凑上来,叫她跟祖国的亲人说几句话。在她之前的金牌得主也都受过这样的采访,那说词是千篇一律的,感谢祖国的培养呀,一定要为国争光呀等等,说得都不错,但都重复一句大意相同的话就让人不能不怀疑是教练事先教好的。伏明霞接过诂者的手机,一听是她妈妈,立刻咧开嘴笑了:妈,我好想你呀,你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看我?真实,自然,亲切,这就叫举重若轻,是真正的大将风度。很快,她被世界媒体联合评为悉尼奥运会的十大最受欢迎的运动员和十大美女之一。

伏明霞的好人缘也就在那个时候得到世人的确认。

在商品时代,好人缘是巨大的资本。西方国家的明星为了追求好人缘往往不择手段:卖弄性感,制造绯闻,行为怪异……可惜,知名度高并不等于人缘就好。好的人缘要靠性格、相貌、成就、机遇等多种因素铸造。即使在西方国家,人缘特好的明星除去应有出类拔萃的成就以外,也还需要人见人爱的正面性格特征,如48八的巨星乔丹。悉尼奥运会后,精明的商家纷纷找上伏明霞,商家做广告都愿意找人缘好的明星,一上来就能使自己的企业和产品有个好人缘,人缘好市场就好,这也是市场的精明选中了她。

如今伏明鼉的年收入超过七百万,高居国内运动员收入排行榜的榜首。依此看来,乔红退役出国有点亏了,倘是留在国内,以她的人缘是不会寂寞的。这也同时提醒后来的运动员,从一出道就应该注意培育自己的人缘情境领导我意外地得到了一本关于情境领导的小册子,知道中国还有一所终生领导艺术管理学院。单是这名称就很特别,难道是专门培养终生领导者的?莫不是想复辟终身制?世界上真的有终生领导这样一种艺术?

其实,终生领导就是职业经理人。他们的终生职业就是当企业的领导者,或者说这是任何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终生追求。目前全球已经有一千多万职业经理人,应该说这是一个职能概念,是一个不断变动之中的职业选择,并不是一种持久不变的职业状态。

那什么是情境领导呢?其定义为: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行为,可以解决他们被替换的问题。请注意被替换这个词一说得非常准确,简直是触目惊心!被替换一一就是被淘汰!市场体制下的竞争中,谁不怕被淘汰?对被替换的恐惧就像一根鞭子,把现代商品社会驱赶得剑拔弩张、鸡飞狗跳,连喘息的工夫都没有。

在充满激烈竞争以及公司间频频并购重组的时代中,每个企业、每种产品以及每个人,都面临被替换的巨大压力和实际问题。所以,情境领导的模式就应运而生了。这种方法教会领导者可以在多种不同的情况下,正面对追随者施加影响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情境领导的最大特点是关注追随者的行为,同时以具体任务为基本要素,充分体现了组织行为学的特点。追随者的状态是动态的,随时可以改变。这种动态,一方面是指在不同的任务面前,追随者的状态是不同的;另一方面,采取何种领导风格,也会引起追随者的状态变化,或者往正面缅甸被誉为千塔之国胃,名不虚传。

的方向发展,(例如从没有意愿的状态上升到有意愿的状态)或者向负面的方向衰退。(从有意愿的状态下滑到没有意愿的状态还有一个因素,人是社会动物,其情绪会随着外在事件而波动,如股市下跌、配偶有了外遇、孩子没有考上重点学校……因此,领导者是否使用了最合适的领导风格至关重要。正确的领导风格会促使追随者的状态提升,而不合适的领导风格则会造成追随者状态的下滑。可以说,情境领导的根本宗旨,就是有意识地变换领导风格来适应和激发追随者不同的准备状态,提醒领导者该何时介入,何时不介入,以及如何正确有效地介入。从而在管理过程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从而进入崭新的领导境界,使追随者达到最好的工作状态:有能力,有信心和有意愿。并最终实现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共同发展,提高组织的绩效,创造和谐人性的企业文化。

情境领导告诫企业领导者要善于挑选和组织那些赞成、支持、笃信他们所确定的方向而又能发挥作用的伙伴,具备那种赋予人们力量、鼓励人们实干的能力。世界五百强之一的强生集团总裁拉尔夫.拉森说:一个人所能行使的权力是有限度的,除非你能想方设法使人们做出最大限度的贡献,否则便算不上什么领导艺术。

人的心理以及人性化的认知和表现都有许多共通之处。老子也说过:

欲上民,必以言之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善用人者为之下,如果你要成为领导者,首先你必须懂得如何追随。这与情境领导的内涵不谋而和。或者干脆说情境领导的倡导者抄袭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才是世界上第一个管理咨询大师!简单一句话:情境领导就是为了提高领导力。而领导力,就是影响他人的能力,能够影响他人做本来可能不会做或做不好的事情。目前,领导力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因素需求最高而供应最短缺的品质。

不信看看世界五百强就明白了,一个优秀的企业绝不是某个单一的因素造成的,但有一个相同的决定性因素一那就是都有一个远见卓识的领导者。近年来很受商界推崇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就格外强调领导力的重要,他认为整个企业的工作是从最上层的领导开始的,是公司的最高领导为整个公司定下基调,他们工作的力度决定了他们所领导的企业的工作力度,他们工作的努力程度和与下级的沟通,能获得成百上千倍的效用。

尽管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在做人的风格上有着极大的差异,但在领导艺术上却有着本质相同之处。比如,为企业确定明智的方向一领导者最根本的创造力是精到的战略头脑,准确地预测和把握未来的趋势,给企业带来变革,在真正的较量中做出重大决策。创新就是生命,有人给企业家定义为: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独霸世界电脑芯片市场十多年的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葛洛夫出过一本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偏执狂就是对市场极度敏感和执著,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走在别人前面。

平庸的企业家会认为,从他们登上总经理的位子起,就登上了人生的顶峰。卓越的总经理会认为,自己的事业才刚刚开始。像比尔盖茨,许多年来一直毁誉参半,甚至官司缠身,他却从没有被这些杂事所困扰,继续领导公司不断幵发更多更完善的软件,从网上热线服务到网络系统,设计自动防浪板的电脑程序……因此才使微软的效益不断翻升,直至最后贏得了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