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10517800000019

第19章 品格决定成就(2)

一个孩子经常得到父母肯定、受到父母赞许,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他的长处会更加发扬光大,他的强项会更加成为优势,也必定会越来越优秀。

第三。永远不对孩子说泄气话。

“气可鼓而不可泄。”不少家长不知道给孩子鼓劲,而是专拔孩子的气门芯,给孩子放气。听到家长的泄气话,孩子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再也弹跳不起来了。下面的话大家一定比较熟悉。

十三岁的小兵偷钱、上网,天天在外流浪。在外地工作的舅舅和小兵通电话,小兵对舅舅说:“舅舅,我不想上学了。我妈说了,不指望我了,将来指望我弟弟呢。”

妈妈这句话传达给小兵的信息是:你已经报废了。听到妈妈这样的话,小兵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

妈妈给住校的王普打电话:“儿子,今天在学校没犯事吧?”

妈妈的本意是担心儿子违反纪律,却给了儿子不良提示。儿子不免这样想:我就是管不好自己,妈妈也知道我毛病多。

上初二的姜奇学习一点不在状态。爷爷问其缘由,姜奇说:“我爸说了,让我在初二留一级呢!”得到爸爸首肯,姜奇自然不会卖力了,反正二年级还要重读呢!

上高一的黄胜学习在班上是后几名,他四平八稳,一点也不着急。老师找他谈话,黄胜说:“我妈说,真学不进去让我上技校呢!”一个人要有退路的话,怎么都不愿努力。

爸爸让范谦去办一件事,由于某种原因,事情办得不太圆满。妈妈有话说了:“我就知道你做不好,你爸偏让你去。”妈妈的话外话是这样:“你本来就不中用,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得到这样的心理暗示,范谦对自己评价越来越差,办事能力越来越弱。

和孩子说话,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对孩子说的所有话,务必要经过大脑,甚至要深思熟虑。容易产生负作用的话、致使孩子泄气的话、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话一概不说。很多家长并不知道,正是自己信口开河的一句话对孩子造成了消极影响,让家庭教育陷了被动局面。“祸从口出”这句话同样适于家庭教育。

第四,谨防语言利剑伤害孩子。

现实中的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如果有人拿小刀在孩子身上划出一道印,即便没有出血,家长也会和他急,甚至会和他拼命。令人痛心的是,不少家长天天往孩子心上捅刀子,家长自己却麻木不仁、熟视无睹。

几乎有一半的家长经常对孩子这样说话:“你真笨,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做不好!”“你看人家刘帅,什么都比你强!…我前世造了什么孽,生了你这么个不长进的东西!…就凭你这样的学习态度,将来就是个捡破烂、扫大街的料!”“哭什么哭,冤枉不了你!”“给你说过多少次了,你就是不长记性,难道你是猪脑子?”

这些话,真是太恶毒、太具有杀伤力了。父母这样对待孩子,孩子怎么能健康成长?父母这样评价孩子,孩子怎么会有积极的自我评价?看看我们的孩子,哪个不是遍体鳞伤?令人费解的是,伤害孩子的竟然是口口声声爱己孩子的人,竟然是血浓于水的父母。

大量的事实证明,对孩子伤害最多的、最深的,往往是他们的父母和亲人。因此,也有理由相信,父母和亲人给予孩子的正面评价,能产生最广泛、最深刻的积极影响。所有的父母都应该用一颗宽容、欣赏的心,帮助孩子在家庭中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评价,为他们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的生命之火存储巨大的能量。

三、善良是立身之本

善良是人类的美德。但是,为数不少的家长却因“人善被人欺”的担忧,助长了孩子“恶”的一面,鼓励孩子“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是一种狭隘和不自信的表现。一个善良的人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是最容易和周围人和谐相处的人,也是最容易走向成功的人。而那些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往往难戚走器。

亚里士多德说:“行善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除非你善良,否则你不可能快乐。”

大量事实表明:冥冥之中,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为每个人记着一笔账。善行与恶行,笔笔分明。每个行为都是一个“因”,在将来的某一天还你一个“果”,这就是“因果报应”。

这不是迷信,也不是宿命论,而是人生哲理。俗话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还有一种更贴近现实的说法是:“近报自身,远报子孙。”比如,你是一个惰性十足的农民,你的地里不会长出好庄稼;反之,你天天在地里挥汗如雨、精耕细作,你的庄稼必然比别人产量高。你尽干些损人利己、危害社会的事,早晚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法律的惩罚;你不遗余力为他人、为社会奉献,必定会得到丰厚回报,尽管你不在意这些回报。

麦收临近时,外祖父家的麦子被人割了一大片。第二天夜里他到地里看个究竟,夜色中有个人正在割麦子。看见有人来,那人丢下镰刀和担子,慌慌张张逃走了,看背影有点像本村的张三。外祖父又割了些麦子,凑够一担,担了二三里路,径直挑到那人家里。

张三晾魂未定,却看见外祖父把麦子担到家中,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红着脸说:“根升叔(外祖父名叫程根升),我对不住你!”外祖父气喘吁吁地扶起他,诚恳地说:“你去割我家麦子,肯定是揭不开锅了。明天把麦子打一下,让孩子吃两顿饱饭,以后有啥困难你尽管说!”张三第二次跪下,泣不成声地说:“我割你家麦子,你没责怪一句,又这样待我,叫我说什么好呢?你家麦子再不会有人割了,我替你看着!”

外祖父把家里两个男孩子(儿子和侄子)送出去上学,后去参军,家里剩下的全部是娘子军。全家十多口人就他一个劳动力,找了个“长工”还有个拖累——带了个三岁幼女。外祖父重活累活抢在前,“长工”只是给他当个帮手。“长工”和他女儿吃的是白面馍,外祖父和家里人吃的却是剥麸面馍。家人抱怨他偏向“长工”父女,他说:“咱对他紧好慢好,他还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咱要对他不好,他在咱家一天也待不住。”家人默然。

村里每每来了耍猴的、吹糖人的、玩洋戏的卖艺人,外祖父总叫家人给送些粮食,再给俩馍,有时还送衣物。他总是说:“外乡人背井离乡,不容易!”

外祖父家粮食并不宽裕,但凡是来向他借粮的,他从不推辞,尽管他有还要向别人借。

他在三乡五里也算个有身份的人。他的心爱之物——南阳玉哨长杆烟袋,什么人都能借出来。认识的不认识的,甚至逃荒要饭的,只要开口,他都会乐呵呵递上去。他亲手种的质量上乘的兰花烟,也会让人过足瘾。

“土改”时,按照外祖父家土地面积,他应该被划个地主成分,至少是富农成分。工作队动员“长工”诉苦,“长工”一本正经走上台,却控制不住感情,鼻涕一把泪一把:“根升叔对我比对亲儿子还亲,要不是他,我和女儿早饿死了,他是我的大恩人啊!…诉苦会”变了味,是工作队没有想到的。工作队再三动员,不但没人揭发他的“罪行”,不少人还讲了他的好话。

工作队长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行善积德,能消灾免祸啊!”最后,外祖父家被划了个上中农成分。

和外祖父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邻村另外一个人,此人土地没外祖父家多,因为仗势欺人、为富不仁,“土改”时,被划为地主,死于非命,其子孙数十年被人瞧不起。

受长辈影响,我深知善良是立身之本,善良是最可靠的护身符,善良最能让人受益。我力求让自己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同时不忘事事引导孩子行善。

)(、年暑假,我带儿子到郑州旅游,回洛阳时在郑州火车站买票。暑期客运高峰,买票人特多,排了半天队才轮到我。我掏出五十元,买了两张票,售票员找我二十元。片刻,售票员把钱退给我,让我给调换下,理由是五十元票面缺一小角。我掏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售票员,售票员找我七十元。距乘车还有一段时间,我带儿子到陈寨办事。快到目的地,突然想到售票员多找了我二十元,我要把钱送回去。我当即让出租车司机调转方向,直奔火车站。

送钱的过程,有一个小插曲。由于我直插售票窗口,排队的人不愿意了。其中一人说:“先生请排队。”我报以微笑:“我不买票,只给售票员讲一句话。”售票员看我插队,表现得既不友好又不耐烦:“老先生一把年纪了,怎么没一点自尊呢?后边排队。”我仍然面带微笑:“我买过票了,我来送钱的。”“送什么钱?…刚才买票,你多找我二十元。”“什么时候?我怎么会多找钱呢?…大约一小时前,我两次给你一百五十元,车票是三十元,你共找给我一百四十元。”售票员面露愧色:“对不起!谢谢。”排队的乘客投来赞许的目光。

耽误了一个多小时,来回打车花掉了十八元钱,还遭不少误解。这样的事,在很多人眼中是不可思议的,肯定有人说我傻。但我认为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我在孩子心中种植美德,我在教给孩子善良,付出再多也值得。当然,这也是我应该做的事。

儿子不免抱怨几句:“给她送钱,她还那么凶!”我说:“这也不能怪她,那么多人买票,工作量那么大,带点情绪也在情理之中。她态度是不太好,但动机是好的,她在维持售票秩序。多找了钱,她就要掏腰包,不义之财我们不能要。做善事有时也要付出代价,不免被人误解,还可能受委屈。这样做虽然误时、费钱,但我们心里安宁了,我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份心安理得是千金难买的。”儿子点点头。

有一个农民,叫韩来生,年老体弱,儿子在外打工,他一个人生活,本来已经举步维艰,又得了脑血栓,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我数次给他掏钱、送吃的,还雇车送他到民政局申请救济。我经常教育儿子多关注弱势群体、多帮助残疾人。在我的影响下,儿子两次给韩来生送粮、送菜、送棉衣。

儿子的善良,是扎根于心底的。每次我和儿子上街,碰到乞丐,我总要给一两元钱。儿子却说:“你那么小气,人家多可怜,你就不能多给两个?”

儿子上初中期间,一次上街吃饭,看到一残疾儿童,他毫不犹豫给了残疾孩子五元钱。儿子口袋只剩五角钱,买了两个烧饼充饥。

我女儿贾蕾的真诚、善良也是出了名的。同学向她问问题,她不厌其烦、问一答三;周围人托她办什么事,她特上心。她善于换位思考,习惯替别人着想。下雨时她常带两把雨伞,平时总准备数支水笔。她有一种思维定式,凡事习惯从自身找原因。“王雨今天态度冷漠,是我和她沟通不到位,责任在我。”“刘慧情绪不好,是我对她关心不够。她家在外地,身体又不好,我是她同桌,又是好朋友,帮助她是我分内的事。”

上中学乃至大学期间,她宁肯自己手头拮据些,也忘不了帮助别人。对于家庭条件差的同学,她常常给些饭票、买些生活用品,校园卡也时常借给同学用。

我不敢说我的一双儿女能力有多强,但我敢说他俩绝对是善良的人。我对他们进社会是满怀信心的。因为,善良的人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是最容易和周围人和谐相处的人,也是最容易走向成功的人。

善良是人类的美德。但是,为什么却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纵容自己的孩子向“恶”呢?“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是这些家长的担忧,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就无形地助长了孩子“恶”的一面,鼓励孩子“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事实上,这是一种狭隘的观念和不自信的表现。纵观历史,能成就大事业者,都有一颗为民分忧的善心,而那些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人,往往难成大器。

我以五十余年的人生阅历告诉大家,我们留给孩子最大的精神财富应该是健全的人格,它比优良的学习成绩重要得多。而健全人格的底线是善良,只有善良能给孩子带来终生的幸福。我们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善良的人,无论他以后是大名鼎鼎的什么家,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他都能凭着自己的善良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四、感恩为孩子插上成功的翅膀

感恩,是一个人接受爱、感知爱进而传递爱的能力。学会感恩,并把感恩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和素养,无形之中人际关系就会变得越来越融洽、越来越优化。许多孩子不会感恩,实际上不是缺少感恩之心,而是缺少表达感恩的能力和方式。

近年来,不少和我接触的人,都说我看起来比前些年更年轻了。刚听到这话,我认为是别人在恭维我,说的人多了,就不足为奇了。有一天我在整理东西时,发现了数年前的一张照片,不禁吃了一晾,照片上的我看起来比现在的我还老相。

为什么我会越活越“年轻”了呢?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轨迹,我发现,这与自己数年来静下心来潜心修炼、人生智慧的积累、人生境界的提升不无关系。其中最让我受益的,是学会了感恩。

这些年,感恩已成为我的一种思维习惯、一种自觉行动、一种生活方式。比如,我经常出差到全国各个城市,乘坐出租车比较多。我从内心深处感激那些的哥的姐尽心尽力为我服务。我常想,一个城市有那么多出租车,我偏遇到这位师傅,茫茫人海,我们能认识,这是多大的缘分?我今生今世和这位师傅可能只有这二十分钟的缘分,我更应该万分珍惜。“言为心声、面为心色”,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司机受到了尊重,我立即得到了爱的回报。司机热情地给我介绍当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逸闻趣事,时不时还会给我来点幽默。仅仅是一点感激之情,回报却是丰厚的。我既增长了知识,又收获了爱意,旅途变得温馨快乐。感恩会传染,爱也能生爱。一次,到达目的地后,的哥握住我的手动情地说:“拉你这样的乘客真是三生有幸!”我说:“今天坐你车真是一种享受,下次我还坐你的车。”

虽是小事,却让我对感恩的好处体会得淋漓尽致。我思考了一下,就打车这样一件小事而言,由于感恩,我至少得到了四项额外收获:第一,由于我的感恩,司机慷慨回报给我友好,让我旅途心情格外舒畅,幸福感、快乐感伴随一路;第二,我的点滴感恩,引来司机涌泉相报,司机以东道主的身份,兴致勃勃给我讲解,让我,座城市的历史有了一定了解,也对当地旅游资源了如指掌,还对该市的地理地貌有了粗浅认识,同时少走许多冤枉路,节省不少时间;第三,由于我的感恩,司机受到尊重,回报给我的也是彬彬有礼、周到细致的服务,等于我按大众标准付费,却享受到了星级待遇;第四,由于我的感恩,司机聚集在心头的都是积极情绪,这样不仅提高了乘坐舒适度,安全也多了几分保障。

再如,我到市场买菜,总觉得那些菜农不容易,辛辛苦苦种出来,还要花费那么多工夫到市场上去卖,能赚几个钱?我习惯站在菜农立场上,从不和人家讨价还价。一次买番茄,我问多少钱一斤,卖菜的老太太答:“一元钱两斤。”我脱口而出:“这么便宜?”老太太说:“我卖了三十年菜,你是第一个说菜价便宜的人。换了别人,我卖一元钱四斤,他们还要搞到五斤,你这人真好!”称好后老太太又给我添了一只番茄,我把二角硬币顺手扔到了菜摊上。再路过菜市场,老太太老远就和我打招呼,还总对别人说我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