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黑与白
10515000000054

第54章 多来一点真的“批评”——文学批评浅谈之八

我这里的“批评”之所以要加上引号,是要和作为评论同义语的批评区别开来,取的是专门揭示错误与缺点的意思。换句话说,本文的标题可以叫做:呼唤文学批评中的“批评”。

其实,文学批评要说复杂还真复杂,长篇大论未必说得清;要说简单也很简单,不过八个字而已:好的说好,坏的说坏。然而,这八个字要实行起来也不简单:前半句好说,后半句难办——坏的不能说坏,甚至还要说好。

君不见,在各种讨论会上和评论文章中,“力作”、“佳作”、“史诗”之类的赞辞连篇累牍,而“杰出”、“优秀”、“新星”之类的桂冠则泛滥成灾。就说时兴的作品讨论会吧。首先一个疑问是:我们究竟有多少作品值得大张旗鼓兴师动众请出各路诸侯神仙聚会研讨?(据说国外在这方面十分严肃郑重,比如英国,非莎士比亚诸君诞辰或逝世几百周年不能有此盛举)其次,既然大家都来了,坐下来各抒己见,认真探讨,总结经验,指出不足,既帮助作者又引导读者,那也未尝不可。但是不,多数讨论会上一片喝彩,众星捧月,结果是刊物、作家、评论家握手言和,皆大欢喜。于是乎,讨论会不断线就几乎成了当今文坛的一大“中国特色”。究其意义,不过是要一个“规格”,而这种规格的基本模式又差不多是“只吹不批”。久而久之,就给公众留下了一个印象:批评家—吹鼓手。

这是批评家的悲哀还是中国文坛的悲哀?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往大里说,有民族心理的局限、传统文化的箝制、杜会风气的影响、批评环境的不正常、作家心态和批评家独立意识的脆弱等等。往小里说,是一个“面子”问题,拉不下情面,撕不破脸皮。尤其是朋友之间,大家都吃一碗“饭”,抬头不见低头见,怕伤了和气,失了感情,何必呢?不如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无怪乎有一种慨叹日:批评难,批评缺点尤其难,批评朋友的缺点难乎其难!

小文章只好说小问题。我们就专门来谈谈“朋友”问题吧。

要说世界真小,文坛就更不大了。时间一长,不少批评家和作家都成了朋友。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批评家和作家怎样做朋友?按理说,相互的熟知和了解正是开展正常批评的有利条件而不可能相反。两者之间本该就是一种相互发现、相互刺激、相互砥砺和相互批评的关系,是朋友同时又是对手,是一对不同时登台而又互相观摩的竞技者。先是批评家看作家的创作表演,后是作家看批评家的评论表演。我看你写得如何,你看我评得如何。这时,作为一个批评家,你的评论如果光是为对手高声叫好,哪怕是叫到了妙处叫到了点子上,并且是出于友情为重的原则叫得热情洋溢,但企图以此来赢得对手的友谊和尊重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你连他“表演”中的“破绽”(十全十美的创作终归罕见)一点都看不出来,那你还算是一个批评家吗?二,假如你看出来了而不愿说或不敢说,那你不是虚情假意吗?如此一来,他在心底里先要把你看低三分,不是看低你的眼力就是看低你的人格。反倒会失了朋友情分。

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朋友和一个严肃的批评家并不矛盾,原则是艺术第一,友情第二,敢于直言,无所顾忌。他是作家的挚友,更是诤友,最好还是畏友——言必中的,切准要害,点到痛处,使他因此而打体,也因此而更加希望听到你的“批评”。对一个有出息的作家来说,深刻的“批评”往往比正确的表扬更为难得,也更为珍贵。

载《解放军报》1992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