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理财课
10509700000011

第11章

“十年只盯一只股”并非只适用于著名投资家,我国南京的普通股民胡勇就是这种长期投资理念的受益者之一。他在十年中一直持有友谊股份:“十年来,我从没清过仓,持股量每年保持一定增长。”虽然在炒股过程中不断经历高抛低吸的过程,但胡勇一直留有仓底不动摇。如今,友谊股份公司从最初的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慢慢成为国内最大商业类上市公司。胡勇获利颇丰,并立志做一世的“友谊粉丝”。

投资股票好比播种,没有农夫会在播种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它们挖起来看看长势。由此可见,保持耐性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很多投资者在众多股票中千挑万选,就是想选中一只黑马股给自己赚大钱,可又会因该股走势平淡或太过跌宕,时常是爬上了黑马却坐不稳。路只走一半是无法看到终点的美景的,对于任何股票而言,如果你没有耐心等待和经历它的改变,那么你也就不会看到它在你手中绽放光芒。

二、有了耐心,要择机果断出手

著名投资家索罗斯认为:“进攻必须果断,不要小心翼翼地赚小钱,除非不出手,看准时机的话必须要赚尽。”这句警示给我们透露了一个信息,在股市中,行事果断的人才有前途可言。

江阴的程峰最初以13元一只的价格买入某股票,其后该股便一路上扬,好消息不断。直至一天,该股以22.99元涨停--在短短一个月内,该股涨了10元。程峰这时本想以22元的价格全部抛出,可一看到它涨停便犹豫起来。谁知从第二天开始,该股价格一路下跌,从最高23元跌至14元。程峰犹豫仅在一时之间,可最终他却因此损失了数十万。

程峰的失误在股市中颇为常见。谁也不会嫌弃自己口袋里的钱太多了,于是很多投资者便抱着“以后会不会继续涨”的期望,迟迟不肯出手。俗语这样形容英明的好猎手:“不见兔子不撒鹰”,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很多人在真的看到那只兔子时,难免会想“它后面会不会跟着兔群?”要谨记市场不会被散户所左右,即使真的有兔群出现,你的鹰未必有横扫它们的命。所以,当你确定某个目标时,除了耐心等待不要急躁,更要在猎物出现时稳、准、狠地出手。

在股市中有句谚语:“不会卖股票就不会炒股。”这说明选择好的卖股时机很困难,但也正因这样才要求投资者必须果断。如果患得患失,一味纠缠于自己的期望,最终结果只能是将“贪”变为“贫”。

普通的投资者不要对自己期望过高,不要怕抛出股票后价格又上涨,因为以我们的微小之力能跟上大盘的两三个上涨波段,就已经突破及格线了。

另外,在股市无常的起伏波动中,投资者要理智操盘,耐心等候时机再果断出手,避免犹豫和冲动耽误良机。

三、情势不对,保命要紧

具备耐心与果断的品质之后,最后要谨记的一条是:情势不对时,要眼明手快保住自己。

1974年,投资家索罗斯重点而全面地投资日本股票市场。一日下午,东京某位营业员打电话向他通报了一条信息:日本人对陷入“水门事件”丑闻的尼克松总统反应欠佳。当时索罗斯正在度假,但他在听闻这则消息时立即毫不犹豫地卖出所有日本股票。当年,日本股市跌至见底。虽然这次股市大跌更多的原因是经济危机因素,但也可以看出,眼明手快不流连的决定保证了索罗斯的平安。股市中还有一类人很常见,就是对自己持有的股票过于“爱惜”,他们不仅在上涨时希望继续涨而舍不得卖出,下跌时还希望股价回弹也舍不得卖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我们能够做到保本也是一种成功,只要“青山”还在,“柴火”就总会有的烧。所以投资者无论在市场中是盈利还是亏损,都不能因“舍不得”而犹豫不决,一个迟来的决定很有可能影响整个局势。

股市瞬息万变,不论是操作技能还是理念,都需要投资者随机应变。但随机应变也要建立在以上三点基础之上:有耐心等待情势变化、遇到良机有勇气果断出手、遇到危机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只要心态摆正,就不会成为股市中的匆匆过客。

怎样进行正确的投资组合

初说“投资组合”这一概念,也许有人不明白,也许有人认为很麻烦,我们可以引用美国著名投资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克维茨的“鸡蛋”理论来说明,其重要性就一目了然了。

把你的财产看成是一筐鸡蛋,然后把鸡蛋分配到各个不同的篮子里。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碰翻了其中一个篮子,即使里面的鸡蛋全碎了,你也无须太过担心,因为你还有其他装着鸡蛋的篮子。可如果你把所有的鸡蛋都放进同一个篮子里,篮子一翻,你就会失去所有的鸡蛋。

在投资中,这个理论可以更深入地解释为资产分配,它是一个关键性的概念。我们可以将资产分配代入到股票投资中来,如果投资者把所有资金全部都放在同一只股票上,那么赚则大赚,赔则大赔,大投资家们也许有承担这种风险的能力,但作为普通投资者,恐怕无法接受这样巨大的落差。如果投资者可以选择多种股票进行组合投资,这样做就会降低总体面临的风险,既有赚也有赔,较为保险。

哈佛大学的坎贝尔教授也认为:“不同的投资可能具有不同的风险,通过适当的分散化投资形成最优资产组合,就可以有效降低投资者面临的风险。”由此可见,选择“组合投资”并不限于让投资者分散购买品种,它最大的作用是分散投资风险。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我们就来列举一下几种不同的组合方式:

一、选择不同的股票

投资者可以选择不同企业的股票进行投资组合,这样做的好处是,当有一只股票行情不好时,还有其他的股票可以帮助你挽回元气。这样做的最大好处还是分摊投资风险,使投资者不至于一赔到底。

二、分期购买股票

这是一种打散购买时间的投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尽量避开股市的起伏波动期,分不同波段购进以分摊投资风险。

这个方法很适合长线投资者,因为有些股票一熊许多年,以致长时间无法翻身,在这期间如果投资者被恐惧、贪婪等弱点动摇,很可能不能坚持到最后。另外,采用这种方法,投资者一定要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股票。

三、在不同区域购买股票

有条件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地域购买股票,例如内地的投资者一般会选择A股(人民币普通股票),其实投资者还可以选择B股(人民币特种股票)、H股(国企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条件更好的投资者还可以选择S股(企业核心在内地,注册及上市在新加坡的股票)、N股(在内地注册,在纽约上市的外资股票)等。

虽然各地的股市都与全球金融体系相联系,但其股价走势还是自成一派的。所以,进行跨地域的多种股票市场的组合投资,借各地市场的不同走向获取相应收益,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四、均衡购买股票

投资者可以选择购买股市中相对活跃和相对不活跃的股票,以这种互补式的组合投资达到利润互补的目的,这样做和第一条方法有些相似,但更注重保本功能,使股票避免全线下跌的态势。

了解投资组合的几种方式后,还有一些后续的工作也相当重要。因为有些组合会随市场变化、时间流逝而拉开差距,发展方向也会逐渐产生变化,所以如果只做开头不理善后,投资也是难见成效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组合投资的“保养”方式:

一、短时间内不要做大幅调整

如果投资者感到当初的投资组合已不能很好地发挥优势时,也不要一次性做大幅调整。更合适的方法是,制订一个调整计划,然后分期分批地逐步实现。这样做可以避免因投资组合发生巨大变动而带来的收益风险,也能使投资项目在调整过程中更好地磨合。

二、调整时要善用技巧

如果调整需求不紧张,投资者可以适当挪用预备的资金来均衡配置。比如可以用这笔资金买入更有价值的投资品种,同时减少那些在组合中已不合适的品种,这样做既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也更加活用了投资资金。

三、果断抛掉品质不佳的投资品种

在减少组合中不合适的品种时,投资者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表现不佳的品种。但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者不能仅根据该品种的短期收益来做判断,而是要将它与同类品种进行比较,注意分析它的长期表现是否有投资价值。不要因一时迷惑抛掉有潜力的股票,而要将长期表现不佳的品种选出来放弃掉。

四、精选合适的替代品种

在投资者需要增加新品种或选择替代品种时,要结合投资组合的整体进行分析考量,例如是要增加成长股还是周期股;是要选择防守性股还是投机性股。

不同性质的股票对组合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投资者要从中精选,不仅要选品质好的,最重要的是选择对自己的组合更加合适的品种。

总之,“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对任何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分担风险的好方法,这要求投资者必须结合自身经济条件和对股市行情的判断能力做出综合考虑,从而制订出最佳的组合计划。

另外,投资者还要考虑到自身对股票量的承受能力,不要贪多。因为如果投资组合太过多元化,势必会给投资者带来繁重的压力,让人力不从心。

什么时候卖出手里的股票

在股市中流传着一句名言:“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这说明卖股票比买股票更有学问。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选择买入时机固然非常重要,但在何时卖出股票才能决定投资者得到的最终利润。

在哈佛商学院的某位学生提出“何时才是卖出股票的最佳时机”时,他的老师摩格斯教授这样回答:“卖股票是很难的事,而且非常重要。卖出方法在不同时期又有差别。很多投资人就是因为没有辨清时机而错过了赢利或出逃的机会。”说完,摩格斯给学生们列举了以下几点常见的卖出规则。

一、买进股票一星期后,股价涨幅超过50%时

无论是巴菲特还是索罗斯,投资大师们一致赞同“市场不可预测论”,彼得·林奇也曾说:“如果你能保证你的判断正确率达到60%,那么你就可以去嘲笑华尔街所有的人了。”哈佛商学院的教授用“抛硬币”的游戏给学生们讲解“市场预测”的道理:我们每抛出一枚硬币,得到正面的概率是50%。若把股价上涨率比作硬币的正面,就意味着股价上涨率也是50%,换言之,抛得反面,股价下跌的概率同样是50%。

教授请50位学生分别抛硬币,根据概率,他们将会有25人抛中正面,往后再以50%概率的方式采取淘汰制。如果这个游戏不中断,就总会有人连续抛出正面,不论他自己是否愿意。

虽然股市投资不像抛硬币这样简单,但也说明了概率也会在市场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