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激战英伦:不列颠空战(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
10508700000015

第15章 拒绝和谈(1)

一、“不要行动”

1940年6月5日清晨,敦刻尔克海滩,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凄清的晨风中,到处飘洒着碎布片,还有雪片般的军事文件,丢弃的弹药和扔掉的杂物遍地可见。士兵们趟水奔向救援船只时丢掉的数千只鞋,骑到海边来的数百辆自行车,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排成一列列长阵的卡车和大炮,一堆堆的步枪,还有堆积如山的罐头食品,一切的一切都反映出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无措。

两名德国空军高级将领正沿着宽阔的海滨沙滩向前走着,他们的皮靴踏在英军所留下的废墟上。这两个德国人一个是德国空军参谋部的沃尔多将军,另一个是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元帅的副手,德国空军监察长米尔契将军。

两人走到一堆装葡萄酒和威士忌的空酒瓶前(无疑是英国军官们喝完后扔下的),沃尔多将军用脚尖踢了一只酒瓶。挥手指着废墟说:“这里就是埋葬英国人在这场战争中的希望的坟墓!”随后,他又鄙夷地指着酒瓶说:“这就是他们的墓碑!”

此时,矮小肥胖,带着一副颐指气使神情的米尔契将军却没有一点他的同伴那种得意洋洋的表情,他似乎有些沉重地说:“他们的希望还没有被埋葬。”

不远处,赫然停着一辆豪华列车,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元帅的装甲专列,此人长着一张红脸和两片薄嘴唇,生性爱吹牛撒谎,好大喜功,追求时髦,爱慕虚荣。他喜欢狩猎,并对各类艺术作品和五光十色的珠宝有着疯狂的嗜好。人们的共同感觉是,这位身材高大,身穿挂满勋章和珠宝的天蓝色制服的空军司令,可谓是健壮如牛的赳赳武夫,可是,那浅黄色闪光的翻领,阵阵飘过的香水气息,以及那戴满钻石戒指的双手,又让人感到一种十足的脂粉气。

1893年1月,戈林出生于巴伐利亚的勒森海姆,其父与铁血宰相俾斯麦关系亲密,曾受俾斯麦委派出任德属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总督。少年戈林秉承父亲意愿,入读士官学校,1911年毕业于德国大利希特菲尔德军事学院,后在亚尔萨斯的米尔贺森联队任步兵中尉。一战爆发后,戈林转入陆军航空兵部队学习飞行,曾任著名的里希特霍飞行中队的最后一任指挥官,在空战中击落23架敌机,成为德国著名的空中战斗英雄,获得德国战时最高荣誉勋章。战后,德国的战败使得戈林一落千丈,流落到丹麦和瑞典当起了运输机驾驶员。1921年,戈林结识了希特勒。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了希特勒的演讲,两人一个想重温日耳曼帝国的旧梦,一个想重振德国空军雄威,因而一拍即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戈林凭借其过人的精力和毒辣的手段,为希特勒的啤酒馆政变、国会纵火案、建立盖世太保和冲锋队以及清除同党罗姆等竭尽犬马之劳。成为希特勒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为希特勒夺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手段之卑鄙龌龊,较希特勒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清除元首的心腹干将罗姆时,希特勒有些于心不忍,念及共同起家的故交,想留他一命。但是戈林却力劝希特勒。杀掉了罗姆,也为戈林自己扫除了竞争对手。戈林还为希特勒创建了恶贯满盈的盖世太保。并设计了血债累累的集中营。随着希特勒的发迹。戈林在第三帝国的仕途青云直上,成为希特勒的宠臣。先后担任过冲锋队队长、航空部长、空军司令,并晋升为陆军上将、元帅。直至成为希特勒的法定继承人。

此时的戈林正在这辆列车上等待召开一次德国空军总司令部会上议,前来参加会议的有第2航空队司令凯塞林将军、第3航空队司令斯比埃尔将军、第5航空队司令施登夫将军,以及监察长米尔契将军和参谋长耶舒昂纳将军。

满面红光,神采飞扬,身着华丽的丝质新制服,挨个拥抱手下的将军,拍拍他们的后背,绕桌走了一圈后,戈林来到首席的位置上。

他首先告诉大家,法国方面的某些消息媒介已经试探停战的条件了,接着他又说,英国军队在遭受了德国军队如此“沉重的打击之后,于敦刻尔克被全部歼灭”,他和元首不知有多么高兴。

听到戈林说到这里,米尔契不由自主地打断戈林的谈话,插话道:“元帅是说英国军队在敦刻尔克被全部歼灭?”戈林微笑着点了点头。

米尔契满面狐疑地说:“在我看来,英国人远没有被打垮。我承认,我们在三个星期内就将英国人赶出了法国,这是很了不起的战绩,是对英国人傲气的一个沉重打击。但是,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英国人几乎把他们的全部军队都撤过了英吉利海峡,这个情况令人担忧。”

在戈林看来,西线的战事差不多已经结束,他正是带着这种想法来召集这次会议的。米尔契刚才的一席话,对他的情绪产生了很大影响。他问他的这位监察长:“你认为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米尔契十分严肃地强调:“我认为我们应当立即将空军现有的全都兵力调至英吉利海峡沿岸……攻占大不列颠不容拖延……我警告您,元帅先生,如果您给英国人三四周休整的时间,到那时就来不及了……”

“这不行!”还没等米尔契说完,戈林就打断了他的建议。

但是,参加会议的其他人,绝大多数都支持米尔契的意见。随着会议的继续进行,戈林渐渐开始转向米尔契的观点。

几个小时之后,一项作战计划终于形成了。

这是一个入侵不列颠的计划。它拟以空降兵入侵,先以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大举进攻英国的南部沿海。在飞机袭击的掩护下,伞兵部队将在英国本土着陆,并夺取一个机场。紧接着用容克军用运输机进行穿梭运输,运送5个德国精锐师;这些士兵将呈扇形散开,像丛林野火一样遍布英国农村。除了地面上可能遇到的抵抗之外,这项计划还考虑到了其他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要使英国人屈膝投降,不仅要把他们的飞机从天上打下来,而且还必须封死他们运送食品的海路,并使他们的港口陷入瘫痪。这就意味着要解决在世界上仍是最强大的英国海军。戈林预言,德国的入侵将使大英帝国在北海和地中海的战舰离开现在的位置,而且还会调动英格兰斯卡帕湾重兵把守的大本营里的军舰,迫使它们开足马力驶向英吉利海峡。这样,全部皇家海军将集结在这条狭长的海域,与此同时,全部的皇家空军也将在战场上空露面,这不仅能使德国空军摧毁英国的空中力量,而且也能消灭英国的海上力量。

戈林认为,这是一个绝妙无比的计划。妙就妙在它将是一场由德国空军控制的战斗。不仅有10个陆军师将归他指挥,而且德国海军那些需要用来作后援和策应的船只及舰艇也将归到他的手下。他相信,德国空军不但能阻挡英国海军的侵扰,还能摧毁英国的空军力量。身为德国空军的总指挥官,如果入侵英国成功,他自己必定获得头功的荣耀。

第二天,戈林来到希特勒设在比利时一个村庄里的临时指挥部,把他和空军将领们详尽讨论过的那项计划面呈希特勒。

“我的元首,这就是胜利的蓝图!”戈林说道:“但是我想强调一点。要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一个先决条件,即战争务必立即打响,一定要趁英国人尚未从他们在比利时和法国之战的惨败中爬起来,趁那些从敦刻尔克撤走的英国远征军仍然士气低落,缺乏武器装备之际,将他们一举击败。”

“我等待着你的命令,我的元首。”最后,戈林带着自信的期待说。

希特勒在认真看了戈林的计划后,给戈林下达了一项命令。但是,这项命令让戈林傻了眼,而米尔契将军听到这项命令后更是暴跳如雷。希特勒命令戈林“不要行动”。

希特勒明确指出,尽管他欣赏这个计划的现实态度,但却反对将它付诸实施。这并不是因为他认为这项计划不会取得成功,而是因为他觉得现在或将来都没有这样做的必要。他深信,英国人作为一个理智的民族,到此时此刻已认识到了他们山穷水尽的处境,他指望英国政府会接受将由他提出的和平解决方案。在着手准备这件事的同时,他并不想用穷追猛打的入侵来“教训”英国人。

在戈林和米尔契看来,希特勒简直是疯了——当然他们只敢在心里这么说。他们认为英国人正在秣马厉兵,决不会俯首称臣,要征服他们,惟一的办法就是摧毁他们的空中力量,让他们的海军葬身海底,封锁他们的港口,然后长驱直入,到英国的本土上与他们较量。现在,德国每浪费一个小时,就等于送给了英国人用以准备反攻的生死攸关的60分钟。

事实上,戈林和米尔契是对的。早在6月4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就预示英国将不顾一切地进行抵抗:“我们决不气馁认输。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以不断增长的信心和不断增长的力量在空中战斗;不论代价多大,我们将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我们将在登陆地点战斗;我们将在田野和街道上战斗;我们将在山中战斗;我们决不投降……”

二、抛给英国人的橄榄枝

此时,希特勒的心思完全放在了促使法国投降上。敦刻尔克战役刚过两个多星期,法国的最后一道防线就在德军闪电战的进攻下崩溃了,以贝当元帅为首的法国新政府请求停火。

6月22日,法国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投降。

希特勒在贡比涅让法国受辱后,便和一些老友到巴黎作了一次短暂的游览。在荣誉军人院,他久久凝视着拿破仑墓,然后转身对他的忠实摄影师霍夫曼说:“这是我一生中最伟大、最美好的时刻。”

希特勒在他的将军和老友们的前呼后拥下,来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西线战场。这个当年毫不起眼的奥地利下士,此时已成为世界上最显赫的人物。马奇诺防线毫无生气地静卧在他的面前,堡垒上的斑斑弹痕无神地望着这位不可一世的征服者。

故地重游,希特勒百感交集。曾几何时,一个出身低微的传令兵居然使一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一个在政治上一片混乱,在军事上被解除武装,在经济上快要崩溃的德国,一跃而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所有其他的国家,甚至包括英国和法国,都在它的面前发抖。

希特勒转过身,得意洋洋地对走在他身边的霍夫曼说:“那些凡尔赛条约的战胜国,那些主宰英国和法国政府的‘小蛆虫’,现在不知做何感想!”

霍夫曼同样是满面春风。他问希特勒:“你对战争的下一步做何打算?准备什么时候在英国登陆呢?”

“下一步我想对付的是俄国佬,”希特勒把手一挥说:“如果我们与英国人开战,就得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这对德国并没有什么好处。我们德国人流血牺牲得到一些胜利,但获得实惠的只是日本、美国及其他国家。”也许因为激动,希特勒苍白的脸有些泛红。

霍夫曼和将军们这时已经停下,静静地听着。

“英国是个理智的国家,”希特勒信心十足地说:“待他们明白了自己孤立无援的处境后,必定会接受我的和谈方案。”

希特勒所以坚持与英国人讲和,除了他所说的为避免两线作战外,据说还有一个原因,即希特勒是真心真意地敬慕英国人,敬慕大英帝国和他们的文明。希特勒认为,英国人作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符合优秀民族的标准,因此最好不要消灭他们。

当天,希特勒回到他在克尼比斯的“黑色森林”别墅,他在那里一直静养了10天。这期间,他把跟战争沾边的一切事务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天天早上驱车四处兜风。他尽情享受着胜利之后的愉悦,细细品尝着那份妙不可言的滋味。而这段美好的日子和这种美好的感受,在希特勒以后的日子里绝未再出现过。

法国失陷之后,德国的战争机器突然变得温和起来。德国士兵在英吉利海峡的岸边洗澡,他们光顾那些挂着“此处说德语”牌子的饭馆和咖啡馆,而几周之前,同样是这些饭馆和咖啡馆,挂的却是“此处说英语”的牌子。

然而,在法国北部海岸并不全是休息和娱乐。对德国武装部队的将领们来说,希特勒“不要行动”的命令仅仅只是说他现在不希望进攻那个岛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为希特勒万一突然改变主意的可能性做准备。

因此,德国空军把第2航空队调到了英吉利海峡,一同调去的还有第3航空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赫赫有名的红色男爵的表兄弟,胆大过人的里希特霍将军也在调集兵力,他手下的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中队正在英吉利海峡沿岸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法国飞机场集合——从那里飞到多佛尔断崖只需20分钟,飞到伦敦也只用一个小时。

在这些部队的身后,轰炸机中队和容克军用运输机正从它们在德国的基地开过来,德国士兵已把肝泥腊肠和啤酒的味道传遍了法国兵营,而前不久这里弥漫的还是法国香烟和廉价葡萄酒的气味。

德国的海军也在忙碌着。他们的驳船和小型船只开始集合,陆续沿莱茵河通过荷兰和比利时的运河网驶向英吉利海峡和北海沿岸的集合点。

虽然希特勒下达了不让对英国发动全面进攻的禁令,但是德国空军却开始对英国进行了零星的突袭。空袭的主要目的,是对德国飞行员进行实战训练。

白天,德军战斗机在英吉利海峡呼啸而过,它们袭击护航舰,企图引诱皇家空军的飞机起飞作战,以了解英国人的飞行技术和胆量。

夜间,德国空军参加夜袭的轰炸机小分队对一些防范不严的孤立的目标进行攻击,目的是试试他们进攻的准确度和有效性。

6月底,德国方面试探和平的建议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伦敦。梵蒂冈通过它瑞士的教皇使节发去了一封询问信。瑞典国王也亲自要求英国与德国和解。在西班牙,纳粹的密使正在直接与英国大使霍尔爵士会谈。

三、“不,决不”

对于希特勒伸过来的橄榄枝,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什么态度呢?他作出了明确而坚定的回答:“不!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