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何谓懂音乐
10507700000027

第27章 二十世纪音乐学大家

本文作于2006年11月22日。原载杨燕迪个人博客“音乐人文笔录”,未曾公开发表。

网上曾经讨论可以当选二十世纪十大中国音乐学家的名单。有网友提出,应该是萧友梅、王光祈、青主、杨荫浏、吕骥、黄翔鹏、廖辅叔、钱仁康、于润洋、赵宋光。

我基本同意这个名单。但沈知白作为一个公认的学贯中西的音乐大学者,似乎不能不在名单之中。另外,还有一个替换人选或许可以是于会泳?当然,于会泳的情况比较复杂,其学术道路被他个人所不能左右的外力突然扭转,并最终断送。

另外,是不是也可以思考一下,近百年来,西方音乐学中,谁可以入选“最重要”(所谓“重要”,不妨意味着成就和影响合二为一)的人物,以便有个更广阔的参照?

我的建议名单如下(就笔者所知的一鳞半爪,顺序大致按年代先后),并大概列出我个人以为的入选理由。

Guido Adler(阿德勒):奥地利人,所谓“风格批判”和“风格史”的理论奠基人与具体实践者。

Ernst Kurth(库尔特):奥地利/瑞士人,结合音乐哲学和音乐技术理论,提出了一整套原创性的解释音乐表现力的学说。

Donald Tovey(托维):英国富有文采和音乐洞察力的音乐分析家。其主要贡献是具有音乐深度和历史厚度的音乐作品分析文论。

Heinrich Schenker(申克尔):奥地利音乐分析理论家。提出了有关调性音乐结构的独特理论学说,影响巨大。

Boris Asafev,(阿萨菲耶夫):国人较熟悉。苏联最重要的音乐学家,以“音调论”学说闻名于世。

Kurth Sachs(萨克斯):德裔美国人。对西方音乐和世界范围的民间音乐以及舞蹈史均有精深研究。

Alfred Einstein(爱因斯坦):德国犹太人,著名大科学家的堂弟,百科全书式的人文性音乐历史学家。尤以对莫扎特和意大利牧歌的精湛研究著名。

Friedrich Blume(布鲁姆):二十世纪中叶的德国音乐学领袖。德国音乐大辞书MGG第一版的主编。其中有关“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浪漫”四个断代的长条被认为是各个断代概括的楷模之作。

Zofia Lissa(卓菲娅·丽萨):因于润洋、廖乃雄等人的翻译已经较为我们所熟知。开放性的马克思主义音乐学的代表人物。

Paul Henry Lang(保罗·亨利·朗):匈牙利裔美国人,作有音乐文化史的杰出论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Walter Wiora(维奥拉):德国音乐学家和民族音乐学家。横跨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和欧洲民间音乐等多个领域,富于创见。

Hans Heinrich Eggbrecht(埃格布雷希特):德国人,倡导在音乐史研究中运用接受史、观念史的方法。

Leonard B. Meyer(迈尔):美国音乐理论家。综合运用格式塔心理学、行为心理学、音乐分析理论、信息论、民族音乐学、音乐史学等多学科理论,提出了自己的音乐意义学说和风格演化学说。

Carl Dahlhaus(达尔豪斯):公认是二十世纪后半叶最有哲学头脑、最具音乐洞察力并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学者。当代德国音乐学的领袖人物。

Bruno Nettle(内特尔):美国现当代最重要的民族音乐学家。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和学科建设有突出贡献。

Joseph Kerman(科尔曼):“二战”之后美国音乐学代表人物之一。以反对实证主义,提倡在音乐研究中贯穿审美性的“批评”而著称。

Charles Rosen(罗森):美国钢琴家兼音乐学者。其代表作《古典风格》一书被公认是英语世界中音乐批评和音乐分析的划时代性杰出论著。

数了一下,共十七位。当然遗漏了很多,而且偏重德语世界和英语世界。

剩下的疑虑是,不妨探问一下,对以上学者的学说和论著,汉语世界(或仅限于中国大陆地区)了解多少?看来,与其他人文学科和姊妹艺术学科相比,中国的音乐学还需要奋起直追。

有个小小的建议,硕士和博士生的论文选题是不是可以某个重要学者和理论家的学说、思想或观点为主题,写作论文的同时进行翻译。这是哲学学科的惯例做法,是否可以借鉴?或许,这对中国的音乐学的学科建设、对打开我们的思路以及提升我们思考音乐的水平,都会产生实质性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