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何谓懂音乐
10507700000014

第14章 达尔豪斯的著述作风

本文原为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一书的中译后记。杨燕迪中译本,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此书的中译本应该取什么书名,曾让我踌躇万分。德文原书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复合词Musiksthetik(音乐美学),美国康奈尔大学音乐教授奥斯汀的英译本剑桥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也就径直译为Esthetics of Music(音乐美学)。但在中文语境中,如果将此书直译为《音乐美学》,我隐约觉得不是太合适。依照中文世界的一般习惯,一本冠以“某某学”的专著,应该是对这个学科领域的权威总结,至少也须是该学科的综合概览。而这恰恰是达尔豪斯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所不具备的品质。尽管作者在全书十四个章节中触及了音乐美学这个学科中的诸多关键性问题,但所涉及的音乐美学范畴并不刻意求全,论述的空间和展开的幅度也着力强调收缩而不是铺张——似乎作者是在故意吊起读者的胃口,但却点到为止,见好就收。

有意思的是,这好像是达尔豪斯这位当代德国音乐学术巨擘的一贯著述作风。就本译者所知,在达尔豪斯的专著书目中,确有相当一部分是篇幅不过百余页,按中文计算顶多也就是十多万字的“小专著”,除眼下的这本《音乐美学》之外,尚有(按出版年代排序)《分析与价值判断》Analyse und Werturteil.《理查德·瓦格纳的乐剧》Richard Wagners Musikdramen.《瓦格纳的美学》Wagners thetik.《瓦格纳的乐剧概念》Wagners Konzeption des musikalischen Dramas.《浪漫与现代之间:十九世纪末音乐史研究四题》Zwischen Romantik und Moderne: vier Studien zur Musikgeschichte des speren 19. Jahrhunderts.《绝对音乐的观念》Die Idee der absoluten Musik.《音乐史学原理》Grundlagen der Musikgeschichte.《音乐中的现实主义》Musikalischer Realismus: zur Musikgeschichte des 19. Jahrhunderts.——全都是清一色分量轻盈但内容深刻的“小册子”。浏览这些“小册子”,读者可以隐约感到,达尔豪斯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著述风格,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对音乐艺术几乎具有全景视野的思想家,思路似乎过于活跃,兴趣好像过分广泛,以至于他简直来不及对某一个具体课题关注太久,只好将一些类似札记般的思想和灵感火花记录下来,再经过德语学者特有的复杂运思能力进行思辨加工,于是就造成了目前所见的这种“才子型”“散论式”的行文架构。甚至达尔豪斯的那些“大部头”的学术专著也都带有上述的行文风格。如他最重要的扛鼎之作《十九世纪音乐》Die Musik des 19. Jahrhunderts.,就更多是对音乐现象的思辨性、个人化诠释,而并不注重史实的客观交代和条理陈述。又如他生前的最后一部厚达几百页的专著《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美学》Klassische und romantische Musik sthetik.,实际上也并没有构成完整和全面的通论式叙述,其实是由他的一些专论文章或思想随笔裒辑而成。

这样的研究习惯和著文方式和我们通常所推崇的“学者风范”似乎有些异样。但不可否认,达尔豪斯确是一个要求读者认真对待的学术大家。这不仅体现在这位学者对西方音乐艺术从历时发展到共时体系,从思想意蕴到形式建构,从细节观察到理论概括,从作家研究到作品剖析的全方位关注,而且也表现为他在所有上述领域中总是能够提出深刻而尖锐的问题,发现前人之未见。在本书中,达尔豪斯对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史中(特别是十八世纪中叶以来)一些重要的观念和问题进行了简明扼要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诠释。作者从历史中遗留下来的音乐观念入手,但在梳理过程中又带有明确的当下视角和个人创见,史论互证,夹叙夹议。正如达尔豪斯在本书的第一章中所言:“美学的体系即是它的历史:在这种历史中,各种观念和各种不同渊源的经验相互交叉影响。”书中所涉及的观念和问题不仅是近现代西方音乐美学史发展中的一些关键范畴,而且在当下的音乐艺术实践和理论探讨中依然是人们思考和实践音乐时或显或隐的参考框架,如,美学这门学科的起源和内涵,音乐作品的本质和特性,情感美学的嬗变过程,器乐的地位和意义,康德的音乐美学,浪漫主义的音乐理念,黑格尔的音乐美学,叔本华的音乐美学,对汉斯立克形式主义美学的再评价,李斯特标题音乐美学的实质内容,歌剧的改革及其理论前提,审美直觉与历史知识的辩证关系,音乐现象学诸问题剖析,音乐批评标准的问题探究,等等。

据此,译者将本书的中译本更名为《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意在中文语境中更加确切地表明此书的真正内涵:其一,本书的论述对象主要是音乐美学中一些重要观念范畴及其演化史的梳理和诠释;其二,作者的梳理和诠释带有某种开放性的导引性质,并不强求全面和完备,也不是最后的结论,故称之为“引论”。本书不仅对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可以帮助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深入思索音乐美学/音乐哲学中一些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