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从“放牛娃”到宋氏家族的奠基人
10507100000015

第15章 海上之旅(3)

而在这一漫长、危险、枯燥的旅行中,宋耀如意想不到的另一个收获是目睹了一次国际贸易的整个流程。宋耀如乘坐的这艘在当时可称为海上巨无霸的远洋轮,从美国运送所谓的“洋货”到中国出手后,又从中国采购大量的香料、丝绸等运回美国,加上接受托运沿途各口岸的各种物资,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移动贸易货栈。

义父对船上堆积如山的货物如数家珍,告诉他哪些货物是来自中国哪个地方,哪些货物是做什么用的,这些货物到站后的价值如何,等等。这些对于宋耀如后来成为上海滩上著名实业家而言,简直就是一次名副其实、提前到来的国际贸易教育与实践。

宋耀如从这次海上旅行中获得的有关贸易流转的知识,成为他一生受益的潜在财富,为他后来在上海发展实业,埋下了经商致富的潜意识。宋耀如在当时或许对所发生的这一切并没有刻意地去了解,但这恰恰应对了一句“处处留意皆学问”的中国谚语。

三个多月的航程

这艘船常年来往于北美—南美—远东之间,这一次从远东出发,横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越过赤道,抵达北美洲,沿西海岸南下,绕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大西洋,再沿南美东海岸北上,重新越过赤道,一路途经日本的横滨、夏威夷岛的檀香山、巴拿马、秘鲁的利马、智利的瓦尔帕莱索和蓬塔阿雷纳斯、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巴西的累西腓、美国纽约等港口,整个航线约18910海里,经过三个大洲,两个大洋,因在各个港口停靠和发生故障等,前后历经3个多月,最终到达美国波士顿。

宋耀如后来回忆,当这艘装满了中国的茶叶、棉布、瓷器、生丝及其制品和香料等各种货物的船抵达波士顿港时,他看到许多欢呼雀跃的人群。中国货物受到波士顿居民的热烈欢迎,因为在当时,遥远的中国对很多美国人来说是神秘的,而中国的瓷器和丝茶对很多西方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再加上航程遥远,他们对每一次的到货都显得那么地迫不及待。

美国商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实际上,早在1784年中美两国就开始了首次通商。

那时,美国刚刚获得独立,百废待兴,选择同远在万里以外的中国通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打破英国等对北美新生国家的经济封锁。

1784年2月22日,“中国皇后号”(THE EMPRESS OF CHINA)离开了纽约港,满载着各种生活用品驶往中国。在经过6个多月的航行后,于当年的8月下旬到达广州。

时任船长格林先生曾这样写道:

“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片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是1784年8月28日。

四个月后,“中国皇后号”采办了一大批茶叶、瓷器、丝绸、象牙雕刻、漆器、桂皮、肉桂和绣金像等中国特产返航。

“中国皇后号”见证了中国在18世纪帮助北美渡过经济难关的事实,早在1771年,费城的一份杂志就自豪地宣称,北美农业已经成功引进了中国的稻米、高粱和豌豆。并满怀憧憬地预言:

美国有一天终将成为像中国那样人口兴旺、经济繁荣的国家。

1783年,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正式组成美利坚合众国,但这个新诞生的国家在欢庆胜利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经济上的困境。而此时的对华贸易使美国迅速积累了经济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帮助其打破了英、法、西等国的封锁和半封锁。进入19世纪以后,英国等国家再也无法对美国进行贸易禁运了。1785年5月15日,满载中国货物的“中国皇后号”回到纽约。船长兴奋地鸣礼炮13响,结束了这次历时近15个月的伟大航程。当时由于英国的封锁,美国人很难买到来自海外的货物,因而早早就有人等在码头,抢购这批盼望已久的中国货。据说就连华盛顿总统也派人购进了302件瓷器及精美象牙扇等中国商品。这趟买卖利润高达3万多美元,这在当时的北美,是前所未有的商业暴利。美国报纸称这次航行是“美国商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皇后号”此行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开辟了中美之间的直接关系。

由于这次与中国的直接贸易起到了突破禁运的作用,它的策划人莫里斯可谓名利双收,在获得巨大商业利益的同时,一跃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第一任财政部长。

为了推动对华贸易,美国国会向全国发布了对此次航行的通报表扬信,各大报纸争相报道,并发表大篇幅的评论,称此行是“一次有远见卓识的、成果丰硕的航行”。

在政府推动与巨额利润的刺激下,美国出现了第一次“中国热”。不仅几百吨的商船(在当时的美国称得上是“巨轮”了)扬帆远航,前往中国,甚至连一些几十吨的小船也不畏艰险,载着有限的货物驶向中国。

一时间,在通往中国的航线上,美国商船绵延不断,成为当时世界经济一大奇迹。

莫名的躁动

漫长的航程是枯燥而艰险的,但每到达一地,宋耀如都看到人们欢喜雀跃地盘点交易,从人们大声的吆喝中,他体会到一种各得所需后的成功与喜悦,感到一种由衷的振奋。

一路上,宋耀如目睹了航海贸易整个流程的各个细节,看到在各港口上下的货物和交换的热烈场面,虽然他还不真正明白贸易的确切含义,特别是跨国贸易给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是什么,但因受经过商的父亲的影响和义父现实的指点,血统中天生具有岭南人经商意识的他冥冥中感觉到,这将是一种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方式。

贸易带来的回报是巨大丰厚的,而自己现在目睹的这种交易无论是形式还是规模,都是文昌清澜港所见到的那种场面所不能相比的。他感到身上一种从未有过的莫名的躁动。

当时这种远洋贸易绝不是什么轻松的事,从美国到远东的船也远没有现在的先进,缺乏详细的海图,航海工具也很简单,往返一次常常要几个月或更多时间,航行途中要冒极大风险。海上偶发事件(灾难)是多样的,在航行之中随时都可能遇到的暴风雨,对船只的安全和耐受度是一种严重的考验。

航行中还会遇见凶猛的大鱼,像鲨鱼、逆戟鲸都会对船体造成伤害。特别是太平洋风云莫测的海况和大西洋墨西哥湾突如其来的龙卷风,一旦撞上就十分危险。在接近南极圈西风带时常会遇到夺命的暴风雪,当然运气好的话也有机会看到美丽的极光。

大雾也是航海的大敌,在北大西洋,这种浓雾是一大特色灾难,一旦弥漫开来,就会铺天盖地,眼前一片昏暗,能见度可为零。

除此外,一不小心,暗礁、浮冰都会对航行中的船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海底火山爆发,会引发地震和大海啸,顷刻之间貌似坚不可摧的巨轮就会有灭顶之灾。

美国是同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的西方国家中较晚的一个,但由于美国船速度快,经营效率高,船员们又富于冒险精神,后来居上,使其对华贸易从无到有,迅速超过荷兰、丹麦、法国等国,18世纪90年代以后,已经仅次于英国排在第二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同美国的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的有利地位。美国是中国的茶叶和棉布等商品市场。不仅中美贸易的情况如此,当时中国同欧洲国家的贸易也是如此,连年出超。同西方的贸易也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茶、生丝和丝绸等产业的发展。这些说明,在平等条件下的国际贸易是互利的。

后来当了解到这种情况时,宋耀如对当时的清朝统治者闭关自守,夜郎自大,限制中外贸易往来和竭力隔绝同西方国家的正常交往的行为十分愤懑。

发人深省

早期中美贸易往来在两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份额都很小,但最初的中美贸易之后的60年,历史的变化却富有意义。它既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也反映了腐朽没落清王朝的急剧衰落。

在这一时期中,美国从对华贸易中赚取的大量利润转化为资本,在纽约、费城、波士顿等地积累起了一系列商业资本财富。

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却看不见这一切新事物和新变化,仍然自我封闭,竭力限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陶醉在盲目自大之中。

清王朝对从事外贸的商人尤其歧视,不仅在政治上压制他们,而且在发展空间上实行限制政策,导致很大部分商业利润都不能转化为再生产资本,而是被封建王朝极其庞大的官僚压榨机器所吞食。

这样,在同一阶段,同样遭到早期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侵蚀的两个国家发展迥异:美国从西欧经济附属迅速崛起走向独立富强,而中国却从独立农耕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两相对比,岂不发人深省!

这些认识也是宋耀如觉悟后,追求国家经济近代化,摒弃腐败没落清王朝,从而支持孙中山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原因所在。

不同凡响的经历

他们乘坐的是较低等级的舱位,舱里挤满了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穷人”。宋耀如除了海南话和少许广东白话以外,几乎不懂任何其他语言,甚至连当时的官话也讲不好。

在航行中,除了和义父用海南话作些交流,他几乎就像一个哑巴。由于船上时常发生偷抢的事,他们不敢同时休息,每天必须轮换着睡觉,看护随身携带的行李和货物。

宋耀如天性好动,想着法子寻找感兴趣的事情。当偶尔路过一个岛屿或港口,常常可以看到服饰奇异的异邦他国人群,不同的风俗和习惯使他倍感好奇和新鲜。

这次航行也有很多风趣和值得回味的地方。

一路上,宋耀如看到了很多可爱的海洋生物,海豹、海豚、鲸甚至吃人的大白鲨。当宋氏家族著名的六个子女成长为一代闻人之后,他们对孩提时代最深的记忆之一就是每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风趣且多才多艺的父亲会常常学着一种叫企鹅的大鸟一摇一摆走路的滑稽样子,让他们破涕为笑。这种不会飞、走路像卓别林、憨态可掬的大鸟,是一种生活在地球另一端极冷地区南极大陆的生物。现代人对这种鸟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一般家禽。但在当时,这种生活在南极附近的海鸟,并不是什么人都有机会亲眼目睹的,除非他到过南极——就是在今天的条件下这也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奢望。

这些都证明了宋耀如有过一次不同凡响的海上经历。

一次又一次的灾难

宋耀如体验到的艰险,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想象不到的。

最糟糕的不是这旷日持久的旅途奔波,而是那接踵而来的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在风暴来临的时候,几层楼高的大浪砸下来,整个船身都倾斜了,一边的船舷已经贴到了水面,就像翻了一样。船在太平洋经历过肆虐的风暴,在大西洋遇见过恐怖的飓风。

这次航行在经历过太平洋的考验,即将进入麦哲伦海峡的时候,还撞上从南极漂来的巨大冰块,以致船舵被损,失去控制的海轮就像断线的风筝,随着海流偏向南极漂去,那种绝望和失落是那么地刻骨铭心,以致永远不会忘记。海水汩汩涌入船舱,越积越多,一船人都慌了手脚,无可奈何之下,在船长的带领下,大家拿起身边一切可以用来舀水的东西,像脸盆、杯子,甚至吃饭的碗都用上了,拼命往外舀水,尽管这远不足以自救。可这一次运气好,船总算没有沉没。

但由于船舵损坏,一时无法修复,只好任由这只没有了动力的海上巨无霸随波漂流。庆幸的是,船在靠近南极圈时搁浅在一座小岛上,死里逃生的人们在惊吓之余无不感谢上帝的仁慈。

从恐惧中刚刚解放出来的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庆幸,便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企鹅的包围之中,这些与世隔绝的动物对远道而来的人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它们一点也不害怕,有大胆的甚至沿着跳板一摇一摆地走上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