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不可思议的发现(走进科学丛书)
10506600000096

第96章 希帕蒂娅惨遭杀戮

西方科学是古希腊人创立的,数学是其重要的部分。如果从古希腊数学之父泰勒斯算起,数学长盛不衰达1000年之久。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阿波罗尼(公元前260-前190)的《圆锥曲线论》、阿基米德的《论球和圆柱》等众多数学著作,便是其成果的代表,至今仍流传和应用。

然而,在泰勒斯之后1000年,古希腊数学的发展却悲剧性地终结了,其标志之一就是本故事的主人公——希帕蒂娅的惨死。

约370年,希帕蒂娅出生于今属埃及、当时被罗马帝国占领的港口城市亚历山大里亚。其父塞翁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数学家,当过研究院(相当于现代的大学)院长。她家二楼的窗户正对着博学园,这个博学园是托勒密王朝政府于290年出资兴建的,毗邻研究院,名叫“缪塞昂”——原意指祭祀智慧女神缪斯的寺庙,后来这个词演化成英语中的“博物馆”。虽然缪塞昂与现代意义下的博物馆相去甚远,但里面的实验室、图书馆、艺术大厅、植物园、动物园……却造就出它浓厚的科学、文化氛围。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大数学家都曾在这里研究、教学。虽然在公元前47年,当时的罗马大将、后来的罗马皇帝盖厄斯·儒略·恺撒(公元前100-前44),在追杀政敌庞培至埃及后,于公元前48年派兵焚烧亚历山大里亚港口的埃及舰队时,大火曾延及城内烧毁了缪塞昂图书馆内的无数图书,其后公元前30年他的继承人盖厄斯·屋大维(公元前63-公元14)即奥古斯都·恺撒,又公开占领了亚历山大里亚,使博学园失去了昔日的风采。但此地仍是当时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也为希帕蒂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她从小在这里由父亲指导得到很好的数学、天文学等方面的教育。

约20岁时,希帕蒂娅曾乘船渡过地中海到雅典求学。她在那里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慕名向她请教数学和讨论哲理者不计其数,因为她在来此之前就已读完了几乎所有大数学家的著作,并协助父亲完成了对《几何原本》的评注和修订,已成为当时数学相对落后的雅典学者们心目中的大数学家了。在雅典,她在普鲁克当校长的学院学习历史和哲学,并继续研究数学。

她的美貌和学识赢得“芳心”无数,不少英俊青年和贵族子弟都向她求爱提亲,曾搅扰了她的学习和研究,于是她决心将求爱者一概拒之门外:“我只愿嫁给一个人——他的名字叫真理。”

回到亚历山大里亚后,该城行政长官奥瑞茨请她在博学园教数学和哲学。由于她学识渊博、教学循循善诱、擅长推理雄辩,所以被誉为“圣人”。据说信封上写着寄给“艺神”或“哲学家”的信,都会毫无疑问地送到她家。

希帕蒂娅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曾为刁番都(约246-330)的《代数学》、阿波罗尼的《圆锥曲线论》作为注释,另外还写过不少论著,但可惜都已散失。只是在15世纪时才在梵蒂冈图书馆发现过她的《关于刁番都的天文学准则》的部分原稿。所以她被称为数学史上第一位也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女数学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卓越的女数学家,却惨死在烈火之中。这就怪了,怎么一位与世无争、一生献身科学的女数学家会遭此厄运呢?

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的版图沿地中海横跨欧亚非大陆,亚历山大里亚也落入罗马贵族之手。盖厄斯·屋大维为了加强在这里的统治,便利用古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作为维持其统治的工具。在统治者的扶持和推崇下,基督教在这里已由穷人的宗教变成有财有势、在各阶层中都有代表的宗教。罗马教皇君士坦丁(306-337)授予基督教会一系列特权。例如教士可以免服城市徭役,免交赋税,那些信奉希腊宗教或其他宗教的人都被斥为“异教徒”而受到歧视和迫害。希帕蒂娅是一位坚定的新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主义者,是亚历山大里亚城这一学派的领袖,她信奉希腊宗教,又能言善辩,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望,这自然就成了基督教会的眼中钉、肉中刺。412年,野心家西瑞尔(376-444)当上了亚历山大里亚基督教的主教,于是他开始在埃及系统地推进反对“异教”和“邪说”的计划,企图用他的宗教特权确立在该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就引起他和该城行政长官奥瑞茨之间的矛盾。而奥瑞茨和希帕蒂娅交情甚厚,两人经常讨论各种事务,这就使西瑞尔对希帕蒂娅更加嫉恨。于是迫害希帕蒂娅的阴谋开始了。

约415年,该城基督教徒中传开了一则谣言,说希帕蒂娅是调解奥瑞茨和西瑞尔之间矛盾的唯一绊脚石,应尽快搬开。显然这是在作除掉希帕蒂娅的舆论准备了。希帕蒂娅虽然已经预感到这是她的不祥之兆,但她仍然没有退缩,她坚信正义会战胜邪恶,便继续她的各种活动,包括去研究院授课和进行数学研究。这一年3月的四旬斋节到了,虔诚的基督教徒正向上帝祈祷,要求宽恕罪人。而一群暴徒却奉西瑞尔之命拦截了希帕蒂娅乘坐的马车,把她拖下车来,拉进教堂,拔去她的头发,撕去她的衣裳,砍去她的手脚,将她投入火中。年仅约45岁的希帕蒂娅就这样惨死在“虔诚的”、“要求宽恕罪人”的基督教徒手中。

希帕蒂娅的惨死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西瑞尔和奥瑞茨之间的矛盾。虽然奥瑞茨惩罚了拦车杀人的凶手,向罗马教廷申报了希帕蒂娅的死讯,并要求进一步调查,但教廷更关心的是维护基督教徒至高无上的威严。于是调查一拖再拖,这使得西瑞尔的气焰更加嚣张。看到这种形势,奥瑞茨也敏感地预料到一切努力都将无济于事,自己也会厄运当头。于是他只好被迫自动离开亚历山大里亚。最后的结果是:主教宣布,希帕蒂娅离开亚历山大里亚,到了雅典,没有发生任何悲剧。

希帕蒂娅生活的时代是奴隶制开始没落崩溃的时代。奴隶主根本不会关心科学和数学的发展。其标志之一是缪塞昂的图书馆在重建后于398年第二次被破坏,许多书用来烧公共浴池。

因此酿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不仅是西瑞尔或他指使的暴徒,还是统治者及其扶持的基督教为了维护和加强他们的统治,从而实行仇视科学、迫害进步科学家的政策。

宗教迫害希帕蒂娅这一血淋淋的罪证表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是什么事都可以干得出来的。这一悲剧还表明,没有良好的科学环境,没有优越的社会制度,科学和科学家的命运就必然悲惨。可不是吧,希帕蒂娅的死就标志着古希腊数学发展的彻底终结,西方数学的发展开始进入中世纪的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