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不可思议的发现(走进科学丛书)
10506600000170

第170章 会“说话”的鸭蛋

这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生在我国沿海某地的一件盗窃案。

泗水村是一个靠近海边的渔村,村里不仅成立了许多渔业生产互助组,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养鸭场,养着400多只鸭子。养鸭场是由5户人家联合经营的,由于经营有方,搞得很兴旺,每年能产八九千个鸭蛋。这些鸭蛋,一部分卖给附近泗门镇上的孵坊,一部分卖给镇上的收购站。

养鸭场设在村西的几间旧屋里,其中一间屋子是存放鸭蛋的地方,里面安着一张简易床,5户人家轮流派人值夜班。泗水村只有80来户人家,大家开门不见关门见,都很熟悉,没有人去打养鸭场的主意,因此几年来,养鸭场里从未丢失过一只鸭子或一个鸭蛋。

这一天,轮到青年蔡永明值班。蔡永明新婚不久,尚在蜜月期间,一个人住在养鸭场感到孤单。“还是回家睡吧,总不至于那么巧,有人趁今晚将这些鸭子和鸭蛋偷走吧。”蔡永明想罢,便锁好门,又前前后后巡视了一遍,然后悄悄回家去了。

真是芝麻掉在针眼里,说多巧就有多巧。就在蔡永明回家睡的这天夜里,养鸭场里的两大箩筐共600多个鸭蛋不翼而飞了!

虽然这算不上什么大的案件,但养鸭场还是报告了县公安局,请求公安局派人侦查盗窃犯。

县公安局派了老陆和老朱两位公安人员前往侦查此案。两人勘查了现场,走访了泗水村的群众,但调查了半个多月,还是毫无结果。接着,他们又到泗门镇收购站调查,也没有发现卖鸭蛋的可疑户。

“盗窃者会不会把偷来的鸭蛋陆续卖给孵坊?”老陆像是问老朱,又像是自言自语。

老朱点点头:“有这个可能,咱们去看看吧。”

老陆和老朱来到了孵坊,查阅了半个月来各村卖给孵坊鸭蛋的数目,发现陈家村养鸭场很可疑。陈家村养鸭场也是由5户人家联合经营的,共有600多只鸭子,大前天他们卖给孵坊600个鸭蛋,前天又送来600个。据养鸭行家说,鸭子不可能每天都产蛋,最多产八成,即每100只鸭子每天产80个蛋,近日连日阴雨,产蛋率只会小于八成,怎么陈家村养鸭场的产蛋率不仅不降低,反而提高了呢?再说,陈家村养鸭场的600多只鸭子,其中有一部分是公鸭,公鸭总不会也产起蛋来吧?

但是,仅凭卖给孵坊蛋的多少,就确定是陈家村养鸭场的人偷了泗水村养鸭场的鸭蛋,证据还欠充分和有力。陈家村养鸭场的人要是说他们有一部分鸭蛋是从各处收购来的,你又怎么说呢?

最有力的证据,是能鉴别出陈家村养鸭场卖给孵坊的鸭蛋中,搀杂有泗水村养鸭场的鸭蛋,可是,鸭蛋又不会说话,如何鉴别呢?

“对了,这两个村养鸭场的蛋会说话,可以鉴别!”孵坊的一位老鸭工突然说道。

“哦?有这种事?”老陆和老朱惊疑地问。

老鸭工说:“泗水村和陈家村两个养鸭场的鸭子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不同,它们产的鸭蛋可以鉴别。”

“如何鉴别呢?”

“泗水村靠海,鸭子吃的是海蛏、海虾等海里的小动物,产的鸭蛋大多两头尖,壳较厚,呈黄色,个也小;陈家村离海较远,鸭子不会到海里觅食,喝的是淡水,吃的是淡水中的螺蛳、小虾等淡水中的小动物,它们产的蛋大多两头圆,壳细薄,色白,个大而丰满。只要看看陈家村养鸭场送来的鸭蛋就行了。”

根据老鸭工介绍的这些特征,老陆和老朱检查了陈家村养鸭场大前天和前天两天送到孵坊的鸭蛋,发现这1200多个鸭蛋中,果然有400多个是两头尖、壳厚、色黄、个小,与另外的近800个有明显的区别。老陆和老朱紧接着又检查了陈家村养鸭场,又发现了近200个这种鸭蛋。

在事实面前,陈家村养鸭场的人才承认他们偷了泗水村养鸭场的鸭蛋。原来,陈家村养鸭场的两个青年那天晚上路过泗水村,见养鸭场黑灯瞎火,门上挂着大锁,知道里面无人守夜,便扭开了锁,盗走了两筐鸭蛋。他们以为鸭蛋不能说话,不会作证,谁知偏偏是这些鸭蛋使他们露了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