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英才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10501900000074

第74章 茅以升——11岁立志造桥的桥梁专家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的铁路桥梁专家。1920年获美国工学博士学位,1933年任杭州钱塘口大桥总负责人。

茅以升是在南京秦淮河边长大的。1907年端午节到了,秦淮河上热闹非凡,一艘艘披红挂绿、扎着龙头龙尾的龙船在水中疾驶。秦准河的两岸和文德桥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锣鼓声、鞭炮声和人们的欢笑声,响彻秦淮河两岸。

往年,茅以升会早早站在文德桥上,看这一年一度的热闹景象。可就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11岁的他突然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不能去看热闹了。他不得不呆在家里,只得把希望寄托在小伙伴的身上,热切地等待着他们快些回来讲讲赛龙舟的盛况。

妈妈看着焦急不安的儿子,走过来搂着他,笑盈盈地说:“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好吗?”茅以升笑了,他最喜欢听妈妈讲故事。

“两千年前,中国有7个小国家,为了争权夺利,他们互相残杀。秦国和楚国是这7个小国家中实力最强大的两个国家,楚国有个大官叫屈原,他知道秦王野心勃勃,一直想灭掉楚国。于是,他就向楚国国王建议,联合齐国去攻打秦国。可楚国国王听信了坏人的话,不但没有采纳屈原的意见,反而罢免了他的官。楚国最后被秦国打败了,屈原悲愤万分,就在农历5月5日,跳进了湖南的汩罗江自杀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在每年5月初5家家户户包粽子,并把它投入江中,还赛龙船……”

茅以升听得正入神,突然,小伙伴们气喘吁吁来到茅以升的床前。

“不好了,文德桥出事了!”一个小伙伴慌慌张张地说。

“怎么啦?是船翻了吗?”茅以升惊讶地问。

“不,是看赛龙船的人太多,把文德桥压塌了!”另一个小伙伴解释说,“幸亏你没去,不然也掉进河里去了。”

“文德桥怎么会塌呢?”茅以升皱着眉头说。

“不结实呗!”小伙伴异口同声吼。

“那一定有许多人掉进水中。”茅以升紧张地说。

“可多了!你想,今年看赛龙船的人多,自然桥上的人也多,掉进河里会游泳的还好,不会游泳的人全被淹死了,岸上河里一片哭喊声,可吓人了!”一个小伙伴声音颤抖地描述着。

听到这里,茅以升眼里噙满了泪水,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他的脑际不断闪现着文德桥倒塌的惨景。

“文德桥为什么会塌呢?”

“就不能造一座结实的桥,让它永远不会塌吗?”

此时此刻,他满脑子都是桥。“我长大一定要学造桥,为大家造最结实的桥!”茅以升十分激动地说。

“好啊,有志气!”妈妈称赞道。

从此,茅以升就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大人带他出去,只要一看见桥,不管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在桥上桥下来回奔跑,来来回回地在桥上东瞧瞧西看看,好像看不够似的。

他读古诗古文,只要有关于桥的句子或段落,他会认真把它摘抄在本子上。凡是有桥或关于桥的东西,他会像宝贝似的把它珍藏起来。

1911年,15岁的茅以升考上了唐山路矿学堂,学习桥梁专业。

在学校里,他努力学习每一门功课,由于他勤奋刻苦,数学、物理、化学,每次考试成绩都十分优异。在这期间,茅以升阅读大量书籍,从各方面了解桥梁建造在中国的悠久历史。

1916年,茅以升以优异的成绩,跻身清华学堂留美官费研究生的行列。他远渡重洋来到美国著名的康奈尔大学学习。

茅以升在康奈尔大学仅用1年多的时间,就读完了硕士研究生的全部课程,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硕士学位。他的出众才华,博得了教授们的一致好评。茅以升的导师、著名的桥梁专家贾柯贝教授非常赏识他。

一天,贾柯贝教授问茅以升:“学校希望你能留下,能谈谈你的打算吗?”

“我觉得搞桥梁必须到实践中去,因此我已经谢绝了留校。”茅以升对自己的导师如实地说。

“你的想法是正确的,搞桥梁的应该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才行。”贾柯贝十分赞同弟子的观点,并推荐他到匹兹堡一家桥梁工厂学习。

匹兹保桥梁工厂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茅以升为能到这里实践感到特别高兴。在那里,他学习了制图、设计,还积极到装配工地、构件工厂去做工。

茅以升在这个工厂里,从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并学到了不少经验,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掌握了建筑造桥的过硬本领。

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在匹兹堡加利基工夜校攻读博士学位。他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学习,研究桥梁的“第二应力”,并运用自己的所学和经验撰写了博士论文,仅用了1年多时间,他就顺利地通过了博士学位答辩。年仅24岁的茅以升,成了加利基工学院第一个工学博士。

学成回国后,1933年,他负责建造了杭州钱塘口大桥,成为我国著名的铁路桥梁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