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英才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10501900000072

第72章 林巧稚——童年爱海的妇产科专家

林巧稚(1901~1983),福建厦门人,著名妇产科专家,曾发表论文《论胎儿宫内呼吸》。

1901年,林巧稚出生在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福建省厦门市的鼓浪屿。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林巧稚,酷爱大海的气魄。

她喜欢大海的多变,刚才还是平静如镜的海面,瞬间会变成一匹脱缰的烈马,几尺高的浪涛会淹没岩石,冲向沙滩,发出雷鸣般的响声。

她也喜欢大海的多情,月明星稀,波浪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在沙滩上嬉戏,一会儿又悄悄回到大海母亲的怀抱。

大海陶冶了她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毅力、无私奉献的性格。

在当时的旧中国,女人很少出去工作,去上大学的更是凤毛鳞角,女人的任务就是嫁人后生儿育女、教敬公婆、服侍丈夫。林巧稚不向命运低头,她想做一个新时代的女性,经济上独立,事业上要有成就,决不依附男人过一辈子。

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爸、妈、哥哥,我想去考协和医学院。”

“什么?那得要8年才毕业,这会耽误你的终身大事的!”母亲惊讶地说,“你不想嫁人了,真是的!”哥哥也十分反对。

“既然你已经决定了,就去试试吧!”还是爸爸支持女儿。

林巧稚独自乘着北上的轮船到上海去参加考试。考试那天,天气十分炎热,林巧稚正在认真地做着考题,突然,听到监考老师在叫她:

“林巧稚,你出来一下。”

原来,一位女考生中暑了,考场没有女老师,就叫林巧稚去护理一下。林巧稚熟练地护理着女考生,并给她家里打了电话。做完了这一切,她又回到自己的座位继续参加考试。

发榜那天,林巧稚看到自己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时,高兴万分。后来她才知道,除了成绩优秀外,她帮助老师护理中暑考生表现出的沉静、有条理和负责任,使在场的老师十分欣赏,这是一个医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921年,林巧稚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协和医学院学习。她一踏进学校,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高大的楼房、汉白玉的栏杆、浓密的树荫,环境幽雅而宁静,“真是个学习的好地方!”她情不自禁地说。

协和医学院的制度非常严格,为了保证学生的质量,学生入学后,分为两个学习阶段,前3年是预科,后5年是本科,而且实行淘汰制,每年都可能因为考试不及格而被除名。

林巧稚入学后,心里压力非常大,她想,这下要得拼命学,不然被淘汰除名,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是不可能的事了。

期末考试就要到了,同学们都在进行着紧张的复习,休息的时候,一位男同学趾高气扬地对林巧稚嚷道:

“这次考试肯定很难,我看你们女生最多能考及格就不简单了。”语气分明是瞧不起女同学。

倔强的林巧稚被激怒了,“女同学怎么啦?男同学考100分,我们要得110分!”她理直气壮地反击道。话是这么说,做起来就不容易了,她给自己定了高标准,就意味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代价做出更大的牺牲。她抓紧分分秒秒时间勤奋学习,结果,这次考试她果然得了第一。

从此,“要得110分”成了林巧稚学习的动力之一。学习是高度紧张的,在大学期间,林巧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整理笔记、做功课,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各方面知识。

她坚信,优异的成绩永远属于不懈努力、顽强拼搏的人。

一次,生物老师发上次的考卷,卷子发完了,可没有林巧稚的,这可急坏了林巧稚,心怦怦直跳。她想:难道是我在考卷上别出心裁的画了几张图出了问题吗?

正在这时,老师拿出她的考卷笑着说:

“林巧稚同学的考卷答得十分出色,我把它留下做标准答案。大家看她的插图,很有新意,简直就是一个创造!”

说着,老师把林巧稚的考卷拿给同学们传阅,大家的目光一下子全部集中到林巧稚的考卷上,只见右上角写着“98”两个醒目的红字。老师接着说:

“希望大家向林巧稚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老师讲授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培养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这样才能很好地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老师的表扬,使大家对林巧稚刮目相看了。连平时一些骄傲的男同学也目瞪口呆、无话可说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位生物老师打分从来都是特别苛刻的,他能打98分,就像其他老师打110分一样,那可是破天荒的事情了。

3年的预料学习结束了,入学的25名学生,只剩下了19名,接着5年的本科学习,又淘汰了12名,而林巧稚就是这仅剩的7名毕业生中的一名。由于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使她在毕业典礼上获得了“文海”奖学金。这可是协和医学院对学生最高奖励,每年一次,每次只有考第一名的学生才能获此殊荣,而林巧稚是获得这个奖学金的第一名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