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英才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10501900000066

第66章 丘逢甲——14岁的“东宁才子”

丘逢甲,清末台湾彭化苗栗县人,近代诗人,抗日爱国志士,有“东宁才子”之称。

丘逢甲出生于清代末年台湾彭化的一个贫苦家庭。在父亲的教导下,他4岁就能背诵《三字经》和《千家诗》,6岁能诗,7岁能文,家乡一带的人们都称他为神童。

丘逢甲14岁时就去台南参加科举考试。按照规定,要考赋、诗、词各一篇,胸有成竹的丘逢甲一挥而就,不到两个时辰便交了卷。

监考官见丘逢甲在考场考生中年龄最小,交卷却最早,非常惊奇,又加试了一道诗题。谁知丘逢甲也马上交了卷,监考官才相信他确有才学。

这天,主考官丁日昌到场巡视,听了监考官的汇报,决定召见丘逢甲。

丁日昌问丘逢甲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丘逢甲答道:

“我出生时正好逢甲子年(1864年),所以家父便给我起了这个名字。”

丁日昌认为这名字起得巧妙,就说:“我用你的名字做一句上联,你来对下联吧!”

随口吟道:

甲年逢甲子。

丘逢甲几乎不假思索地回吟:

丁岁谒丁公。

丁日昌一听,心中一惊,心想今年正好是丁丑年(1877年),而自己又姓丁,两者相合,成了巧对。这个童子果真才智过人,不同凡响!

于是,这位学台大人又出了一道题目考查他,丘逢甲同样下笔如飞,扬扬洒洒写了2000多字的文章交卷。

当丘逢甲写文章时,丁日昌忍不住到他桌旁观看,不住口地称赞他写得好。

张榜之日,丘逢甲高中了第一名。

丁日昌还特意命人刻了一方“东宁才子”的图章,赠给丘逢甲作为纪念,并勉励他更上一层楼。东宁就是台湾,明末清初时台湾曾称为东宁。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丘逢甲积极与台湾民众用武装抵抗日本的侵略。他的诗,也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感情,是一代抗日爱国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