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英才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10501900000042

第42章 岳飞——自幼爱国的民族英雄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县(今河南)人,生于公元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

岳飞刚出生不久,不幸便降临。黄河突然决口,一时洪水泛滥,无情地淹没了岳飞汤阴的家园,家人被冲散了,生死未卜,岳母在绝望中抱着岳飞跳进了一口大缸。

岳飞母子二人顺水漂流,直到麒麟村才被王员外救上来。母子二人一贫如洗,只好在这里定居下来。

岳飞长到四五岁时就帮助母亲干活,母亲边干活边教他识字。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纸和笔,母亲想了个办法,把细沙铺平作纸,树枝当笔,练习写字。岳飞从小勤奋好学,并且热爱劳动。他的记忆力很强,教过的字,读过的书,大都牢记不忘。到了上学的年龄,岳母便省吃俭用,送儿子上学。岳飞跟着老师学习,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啃书本,而是注意领会书中的精神和要领。因此,他的学习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

几年之后,由于家里太困难,岳飞就对母亲说:“娘,我可以干活养家了,我不上学了。”母亲说:“孩子,家里的日子是不好过,可你现在不上好学,将来怎能有出息呢?”

岳飞说:“我不在学堂里,也可以读书呀。”

母亲听了岳飞的话觉得也有道理,就同意了。

岳飞离开学堂之后,到几十里之外的韩家当佃客。此时,金国率军不断入侵中原,人们为了防身护家,纷纷习武练功。

岳飞从小就十分喜欢武艺,经常使枪弄棍,挽弓射箭。有一个长辈同乡名叫周侗,武艺高强,尤其擅长射箭,岳飞仰慕已久,常常去拜访,日久天长,便拜他为师,学习本领。

周侗的精心指导,再加上岳飞的勤学苦练,武艺长进很快,深得周侗的喜爱,他把岳飞收为义子,决心将全身武艺传授给他。岳飞也很争气,不久就掌握了全套箭法,不光能前射,而且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十八般兵器,也样样精通。学艺期间,周老先生还领着岳飞游山观景,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从此,在岳飞幼小的心灵里,便播下了热爱祖国的种子。

有一年,县里举行比武考试,周老先生听说后便领着年仅16岁的岳飞到县里应试。岳飞年轻英俊,武艺精湛。射箭时,百步穿杨,箭箭命中,赢得了应试的武童和看热闹的百姓的齐声喝彩,纷纷拍手称绝。经过县考,岳飞名列前茅,心里非常高兴。

考场归来,年近80岁的周先生,得了重病,不久便离世了。岳飞悲伤至极,不禁放声痛哭。从此,岳飞每逢初一和十五,都要到周侗墓前祭祖,并在这里打一趟拳,或练一趟棍,以示对恩师的怀念。

此时的北宋朝廷腐败无能,国库空虚。北方的金国虎视眈眈,伺机南犯。岳飞的母亲虽然是一个农妇,但极富正义感和爱国心。当金兵入侵中原的时候,他毅然同意了儿子的抉择:

奔赴前线,抗击金兵,保卫国家。

白发苍苍的岳母深明大义,为了坚定儿子的抗金决心,安心疆场,报效祖国,在送岳飞从军前夕,让儿子跪在神祖牌位前脱去衣衫,亲手在儿子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告诫儿子要时时醒悟,赤诚报国,临危不惧,时刻不要忘记国家民族。岳飞牢记母亲教诲,终于成为南宋时期威震金国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