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当权不过如此
1050100000058

第58章 真假难辨 (3)

“议员”们也让他很不满。于是,他又批示说,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他们结党营私的时候,你们这些“议员”干什么去了?那个时候怎么不说话啊?现在又如此纷纷攻击不已,实在有伤国体!

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他还担心这样相互攻击下去,没完没了,活儿还干不干了?国家还怎么治理啊?所以,他再一次明确指示说,张居正劣迹昭彰的主要党羽已经处理了,不能再株连、攻击下去了,到此为止,不允许再继续翻旧账了,政局该稳定下来啦!

可是,刹车就是踩不住。

积累的矛盾太多了,压抑的时间太久了。高压能够掩盖问题于一时,但是早晚还是要暴露出来的。越是高压,积累的矛盾越多,一旦要爆发,就很难控制了。所以,最高领导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就是不管用,皇皇圣旨,如同一纸空文!

如果是张居正在,别人敢如此,那就等于找死!现在不同了,总体上说,万历皇帝是宽大的君主,内阁的两位领导更是奉行“阳春”政策,说经历了张居正严酷统治,咱们要宽大、宽容、温和。如此一来,恐怖气氛没有了,大家都敢说话了,不让说也得说。关键是,凡是涉及到追论张居正的,说了不白说。

留都南京的阮“议员”不顾最高领导人的三令五申,又上了一道参折,弹劾张居正的三个儿子和张居正的亲家、门客、已经被革职的前吏部王副部长的两个儿子。说他们是靠关系、靠舞弊中的进士,应该拿下!

前面提到过,张居正的三个儿子得中高魁,确实是不完全靠的实力,张居正从中做了不少手脚。顺带的,他的亲家和心腹王副部长的两个儿子也一起办了。这样的科场弊案,当年就引起舆论哗然,以至于远在海南老家的海瑞还为此专门写信提出过警告。此前,类似的问题甚至会引发对政府的改组。但是,张居正高压得太严酷了,当时没有人敢公开提出抗议,只能背后发发传单,戳戳脊梁骨而已。

现在,终于还是揭出来了。最高领导人看怎么办吧!

内阁倒是拿了个主意,说把张居正两个在翰林院任职的儿子,调到其他部门任职;另一个在有关部门工作的儿子照旧供职;王副部长的两个儿子水平如何,不妨重新测试一下。复试过了的话,说明没有问题,复试过不了,就追究责任。

最高领导人否决了这个建议。他恨恨地说,张居正勾结冯保,干了不少坏事,冯保的弟弟和侄子已经处理了,张居正的三个儿子和王某的两个儿子,不管当年是靠关系还是凭本事中的进士,都一律革职回家!张居正利用职权,为子孙谋,结果给子孙带来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灾难!

是的,张居正的子孙的厄运,还刚刚开始!

祸遗子孙

张居正费尽心机,利用职权为子孙谋,结果,带给子孙的,却是一场大灾难!

按说,经过了一年的清算,张居正的荣誉已经被剥夺,种种劣迹也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可以说,这个为国家掌舵十年之久的独裁者,威信、名誉已经彻底扫地!他的三个儿子也被革职为民,心腹亲信也差不多都被清洗殆尽!连同他十年新政的赫赫政绩,也都付之东流。另一方面,受到张居正、冯保迫害的干部,除了高拱和像何心隐这样的持不同政见者以外,都已平反昭雪,纷纷回到了工作岗位,有的还受到提拔重用。这个时候,对张居正的清算,应该告一段落了。

国家最高领导人也是这么说的。他下令,谁要是再翻历史旧账,严惩不贷!可是,偏偏还是有人不解恨!那就必须另辟蹊径。于是,一桩公案,又被旧事重提。什么事呢?就是废辽王一案。

具体经过,我不准备细说了。我们只要知道,这个辽王和张居正同岁,封地在荆州,后来张居正找个理由把辽王废了,他的府邸和坟地,最后都归了张居正家。其实,在刚刚清算张居正时,就有一位孙“议员”正式提出过这件事,说是张居正一手操纵,才导致辽王被废。不过,国家最高领导人似乎没有深究下去的意思。现在,到了张居正死了一年多后,这件事,又被提起了。不仅左副“议长”提出要求,羊“议员”又指名参劾,而且,与此事有牵连的受害人,也纷纷站出来,要求伸冤。

原来,当年负责查办辽王的刑部洪副部长,因为没有完全按照张居正的意图查办,致使辽王没有被立即处死,张居正颇不满意。于是,就像授意江西的领导想方设法置刘台刘“议员”于死地一样,洪副部长的家乡——福建的领导也遵照张居正的授意,想方设法给洪副部长罗织罪名,将其残酷迫害致死。刚刚被平反的左副“议长”和羊“议员”抓住这件事不放,洪副部长的儿子一看有人出面替冤死的父亲讲话,也壮大了胆,要求惩办元凶。

这时另一个受害人、已废辽王的妃子王氏也出面伸冤了。估计有人给王妃出主意,在给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上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辽王的“金银财宝数以万计”,都归了张居正家!

据专家研究,万历皇帝是农民工的外孙,爱财贪利,看到这样的文字,心里痒痒的。于是,刚刚下令不允许再翻历史旧账的他,对羊“议员”的参折和王妃的申诉信,迅速作出了一个批示,大意是说:张居正侵盗王府金银财宝,其父又葬在亲王的坟地,掘毁人家的坟墓,实在是罪孽深重!“议员”、内阁,有关部门,你们怎么不追究呢?现在,命令某等,查抄张居正家!

此令一出,朝野为之震惊!

绝大多数干部都没有想到,事态竟然发展到抄家的地步。当年曾经受到张居正迫害而刚刚平反的赵“议员”和邹元标等人,出面为张居正求情;首相申时行(这个时候,张居正去世后的继任首相张四维丁忧回籍了)也极力缓颊。但是,一切都无济于事了。

当年,张居正回乡葬父,家乡的干部趋之若鹜,争相讨好;如今,抄家籍产的命令一下,这些人一个个摩拳擦掌,干劲十足,唯恐被说成不积极!抄没具体经过、查抄的数据,都不说了。反正张居正的长子自杀,还有一个儿子自杀未遂,据说,张居正的家属,还被饿死好几口。

一再声称不准翻历史旧账的国家最高领导人,突然之间不依不饶起来,不管别人怎么劝阻,他就是抓住不放,主动指挥深挖猛究起来。“议员”们和中央、地方的高级干部,也纷纷加入到痛批张居正的行列,一时间,张居正这个名字,简直就是天下最令人厌恶的符号了!到最后,万历皇帝这样给他的老师张居正盖棺定论:“张居正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钳制言官,蔽塞朕聪。私占废辽地亩,假以丈量,庶希骚动海内。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追论。伊属张居易、张嗣修……都永戍烟瘴地面,永远充军。你都察院还将张居正罪状,榜示各省直(隶)地方知道。”听听,那意思是,张居正罪大恶极,本该焚尸扬灰!现在宽大他了,把他活着的家属(男丁)都永远充军!把他的罪状印成布告,广为张贴,让大家都看清这个伪君子、大坏蛋的真面目!

这真是悲剧啊!可是,谁导演了这场大悲剧呢?不得不说,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人治官场无是非

张居正生前,威权熏天,一言九鼎。当是时,反对张居正就是反对朝廷。用现在的话说,反对张居正就是反对中央。张居正的话就是真理。他说这个人好,不管多坏,就是好人;他说这个人坏,不管多好,就是坏人。他要干的事,不管对错,都是对的,谁要说不对,马上就有小鞋穿;他不想干的事,哪怕“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必须要干的,照样可以不干,谁要说他应该干,那就立即叫他滚蛋!可是,张居正死后仅仅半年,风向就变了。张居正认为的好人,立即就成了坏人;张居正恨之入骨的“坏人”,摇身一变就成了好人。

是非标准在哪里啊?

就是一个权字而已!

权力,只有权力,才是标准,才是力量,才是真理!

清算张居正的浪潮,以抄家为标志,达到高潮。至此,在当时的政权和舆论看来,张居正成为了千古罪人!可是,仅仅在万历皇帝死后不到三年,他的孙子就给张居正平反了。

张居正当权的时候所作所为是不是都对?清算张居正到底应不应该?是不是应该给张居正平反?所有这些,都不是根据什么是非标准,而是以彼时的权力、利益来考量的。

实际上,直到现在,对张居正的评价,也还是没有是非标准的。我甚至怀疑,在我中华的文化里,对人对事的评价,只有利益、功利的标准,而没有是非标准。这些,都不可能展开讨论了。但是,有一点不能不坚持,那就是:这个人在当权的时候,为了小团体乃至个人的私利,杀害无辜,欠人血债。所以,清算张居正,是无可厚非的。

可悲的是,清算张居正,并不主要是出于这样的考量,更多的是因为他对上对下的专断跋扈,而真正应该清算的杀人血债,基本上被忽略不计了。清算张居正者,同样是出于对权力、威信、利益的考量。因此,这样的清算,是用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永远走不出历史的误区。

现在,人类文明进步了,先贤们设计出一套制度出来,搞政治的人,可以公开搞阳谋。不过,这样的官场,领导人整天都会有人骂,公开的丑化、诋毁是家常便饭;弹劾、不信任也屡见不鲜。领导要说该向东,必然有一批人说该向西!领导要说去打狗,必然有一批人说去打鸡!

这样的情形,像张居正这样的领导人,是绝对理解不了的。是啊,哪像人治官场,当领导,很有派头,很过瘾。不说别的,如果领导说:“这头鹿怎么我让它变马它真的就变成马了呢?”那大大小小的干部一定会争先恐后地说:“唉呀,好马!好马!真是匹好马啊!”或许会有一些个书呆子,嘀嘀咕咕说:“好像……好像是鹿吧?”有善心的领导或许会提醒一句:“再仔细看看,到底是鹿还是马?”顺便说说,遇到这样的领导,真是三生有幸了!感谢祖宗修来的善缘吧!这个时候,书呆子里还没有呆到傻×程度的那些人,就会恍然大悟地说:“嗯……好像是马耶!”个别的呆到傻×程度的书呆子,还是不明白,很认真,还有点自认为聪明的得意劲儿,说:“就是鹿啊?是鹿!”仿佛别人都是傻×笨蛋,就他聪明,眼睛亮!那好了,傻×程度的书呆子们的结局,就不用我交代了。

人治官场的情形,大体如此。

也可以认为,人治官场,领导的威信比较高;遇到什么情况,干部队伍表态比较一致。也是,人治嘛,全靠“人”来治;这个“人”,可不是一般人,是当领导的人。领导要是没有威信,说东你向西;说要打狗你去打鸡,那不乱了套了吗?

可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到底下属的表态是不是出于真心,谁说得准呢?领导人的威信是真是假,谁敢打保票呢?可是,领导是根据表态来判断忠诚度的;又是根据忠诚度来使用干部的。难道表态越积极就越有操守和能力?未见得吧?说恰恰相反,或许还差不多。于是,许多小人,溜须拍马得以高升,官场风气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官场风气一坏,谁还真抓实干啊?连官场都没有诚信,没有公平正义,社会上哪里会有呢?

说了这么多,就想引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治官场,下属表态也好,领导威信也罢,十有八九,靠不住的。

看看张居正这个人的经历就知道了。

别的时候不说了,诸位都知道张居正威望很高,颂扬他已经成为惯例,成为公文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乃至夫妻在床上行床笫之欢,也要歌颂张居正,可以说他的威信权势在生前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

就说张居正生命的最后时光吧。顺便说说,那个时候,干部群众还不知道张居正得的是什么病,只知道他患的是痔疮而已,如果知道他已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还会不会出现以下的情形,存疑。

张居正因病请假,在家办公。不知道是谁先带的头,反正首都各个机关,都斋醮祈祷,后来,地方政府、留都南京的干部们,也纷纷效仿。一时间,中央、地方政府为之停止运转,干部们都忙于为张居正焚香、磕头、吃斋、祷告,政府机关成了香烟缭绕的庙宇寺观了!当然,这个时候的道观庙宇,更是香客激增,香火之旺盛,可谓空前绝后!

有个朱“议员”表现最突出了。大热天的,他骑着马,头上顶着香盒,口中念念有词,招摇过市,为张居正祈祷!刚好有公差外出,郊区的领导请朱“议员”吃饭,朱“议员”看到餐桌上有酒肉,大惊失色,骂道:“搞什么搞?你们难道不知道相爷生病了吗?难道不知道我正为相爷祈祷,吃斋了吗?为什么要我吃肉啊?安的什么心哪?!”

可是,张居正尸骨未寒,立即群情激奋,几乎人人都对张居正口诛笔伐起来。这个时候,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关也差不多停止运转了,这也和张居正有关,只不过,这次是大家都忙于揭发批判他而已!

可见,人治官场,假假真真、真真假假,太难搞懂了!

一句话,专制权力很可怕!

专制权力,对下属来说,是可怕的;对老百姓来说,更是可怕的;实际上,对掌握权力的人来说,同样也是可怕的,只不过,他被权力的光环所笼罩,昏昏然不自知罢了。不暇自哀而人哀之,此之谓也!这句话,用在张居正这类领导的身上,很恰当的。

专制制度下,发生过太多的人间悲剧,受到张居正迫害的人,遭到清算的张居正,只是在众多的悲剧中的一个折子里,充当了一次主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