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游漫记
10497900000065

第65章 晚秋又见金达莱(2)

我们到平壤的第二天,全部参观项目都是瞻仰革命圣地。上午去参观朝鲜革命博物馆。该馆规模很大,每个馆大都是图片,几乎都是表现金日成如何领导朝鲜人民反抗侵略者,取得解放的文物。另一部分是表现伟大指导者金正日继承革命传统,领导朝鲜人民取得建设的伟大成果。还有几个馆,是表现朝鲜人民在抗美救国斗争中缴获的美国枪支弹药飞机坦克的实物。还有一个馆是采用现代化环形电影的声光布景,精心制作、规模宏大的抗美战争的动画场景,倒是十分壮观,给人以巨大的震憾。

我们走出革命历史博物馆,被领去参观凯旋门。世界上有不少凯旋门,古罗马就有三座宣扬罗马帝国皇帝丰功伟绩的凯旋门。巴黎有一座为宣扬拿破仑战功的凯旋门。平壤的这座凯旋门,是为了宣扬金日成丰功伟绩的一座建筑物。我们来到平壤牡丹峰脚下,立即看到一座巍峨的建筑,耸立在平壤大道的中间。据导游介绍,这座凯旋门高60米,宽52。2米,比巴黎凯旋门更高更大。(巴黎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这也许是建造者有意为之,又要来一个“世界之最”。此门建于1982年。全部由花岗岩砌成。有3层歇山式屋顶,柱坛之间配有各式装饰,体现了传统的建筑特点。拱形门洞高27米,宽18米,门洞边缘镶有70块金达莱花纹浮雕石板,标志着金日成70寿辰。南北两侧壁面上有浮雕群像。门上端雕刻着白头山、《金日成将军之歌》和金日成投身革命到凯旋回国的年代1925年、1945年字样。门的壁面上还雕有几组浮雕群像。我看,这座巍峨的凯旋门,尽管它赋予了朝鲜金日成时代的内涵,但在许多方面还是参照了巴黎凯旋门。比如参照《马赛曲》浮雕群。不过,拿破仑生前没有见过凯旋门,而金日成是在生前享受了通过凯旋门的荣耀。

我们又被领去参观金日成故居万景台。万景台在平壤市西南约二十公里的大同江畔。这是一处风景秀丽山峦起伏的丘陵地带。不高的山峰上有古代的石砌烽火台,台下悬崖直逼大同江。水光山影,景象万千,从而得名“万景台”。这座山的主峰叫万景峰,建有万景楼,十檐飞翅,金碧辉煌。登上楼台可以眺望平壤市。台下的七谷洞是金日成的诞生地。如今这里成了朝鲜的革命圣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到达七谷洞,看到这里人山人海。一队队穿着朝鲜民族服装的朝鲜男女,一队队举着少先队队旗的朝鲜少年,正在那里等待瞻仰金主席故居。当然也有国外的“来宾”。像我们这样的人是放在“来宾”之列,优先照顾入场的。我们被领到金日成故居前,按规定鞠了一躬,然后参观。这里有金日成幼年居住过的几间茅屋,起居用具,照原样保存着。里面还陈列着金日成一家使用过的炊具、农具和家具。旧居附近的山冈上有万景台革命史迹馆。因为有许多重复,我们没有再去“瞻仰”。万景峰山下有一所“万景台革命学院”,是培养朝鲜人民军军官的军事学院,也许就想当于美国华盛顿的“西点军校”吧。那里属于军事禁区,当然是不让外人参观的。

平壤本色应该是美丽而多彩的。市区的大城山、峨眉山、云头峰、牡丹峰等都是有名的风景区。牡丹峰下,东临大同江,山上苍松翠郁,山下碧流如带,峰上的乙密台、清流壁、浮雕楼和濒临大同江的大同门、普通门、练光亭、绫罗岛、七星门,被称为“平壤八景”,还有郊区的乐浪、胜湖等名胜,都为平壤增添了无限景色。可惜,时代给平壤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革命圣地。国外来的人,也只能去看他们的革命圣地,同他们国内的人一样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能使美丽的平壤绽放出多种色彩。到那时,我也许会有兴趣再来平壤。所以我离开平壤时,说了一声“平壤再见!”

三、气势磅礴《阿里郎》

我们此次专机飞去平壤,主要目的是看《阿里郎》。

《阿里郎》是什么样的作品,我在去平壤之前几乎一无所知。只从耳边风里吹到一点信息,说这是很值得一看的大型歌舞型的团体操。

朝鲜是个酷爱艺术的国家,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朝鲜的艺术以歌舞闻名于世。在我的记忆里,朝鲜有两个大型歌舞节目震撼国际艺坛,也曾经震撼过我的心灵。一个是《血海》,一个是《卖花姑娘》。我的手边没有这两部艺术作品的相关资料。我记得这两个节目,都曾经由朝鲜著名的艺术团来中国举行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在我的记忆里,《血海》讲的是朝鲜民族的苦难经历以及他们为摆脱这种命运而进行的殊死斗争。《血海》以其严酷的艺术画面和艺术家的淋漓尽致的表演,而博得广大观众的共鸣。其艺术效果,可以说是震撼所有观众的心灵。《卖花姑娘》是通过旧社会一个卖花姑娘的命运,折射出整个朝鲜民族,特别是朝鲜妇女的命运。作品对于卖花姑娘曲折的命运,善良的性格和细腻心灵的表现,展示了朝鲜民族的民族命运和民族性格。这两部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性,感染着各国的观众,特别是中国的观众。我记得,当《卖花姑娘》在北京演出之后,几乎大街不巷,凡是有较为动听歌喉的人们,都在争唱《卖花姑娘》。直到若干年后,甚至新潮汹涌的当今歌坛,那些“卡拉OK”厅里,仍然有不少歌迷在点唱《卖花姑娘》的主题曲。足见,艺术是不受时空限制,真正的艺术是有可能成为永恒的。

我是怀着一种喜悦而新奇的心情去朝鲜看《阿里郎》的。尽管我在看节目之前对这个节目几乎毫无所知。我在去朝鲜的飞机上,我的旁边坐着几位朝鲜族的女士。她们虽然是中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人,但她们对朝鲜艺术是比较熟悉的。我同他们谈起《血海》和《卖花姑娘》,她们谈得津津有味,甚至能背出其中的一些歌词,能唱出其中许多曲子。但一谈到《阿里郎》,她们便语塞了。她们只好说:这是一部新排演的歌舞节目,她也没有看过。到朝鲜之后因为没有机会同朝鲜人接触,也不能打电话,无法了解这个节目的内容,只好等待着直观了。当时得到的唯一的信息是这个节目在规模宏大的平壤体育馆演出,参演的出场演员有十万人。这也许又一个“世界之最”。

演出那天晚上,我们本来是有思想准备的,大家都要求早一点入场去看看场面。谁知晚餐时出了一点细节上的差错,我们走错了餐厅,时间表来不及改变,只好临时上了一点饭菜,囫囵吃了一顿晚餐。匆匆赶到体育馆,离开场还有五分钟,守门人让我们快快入座。刚刚坐定,就开场了。

我们一进入体育馆,宏大的场面确实令人震撼。我们坐的位置很好,是“贵宾席”,面对着下面的表演舞台。由数以万计的演员用“翻色板”不断地改变画面作舞台背景。有时是用幻灯投影表现画面。我因不懂朝文,没有能力读懂翻色板不断显示的标语内容。但不断出现“60”这个字和金日成的形象。这“60”是说纪念建党60周年。金日成的形象是歌颂领袖的丰功伟绩。可以肯定地说,整个会场标语的主调是歌颂金日成、金正日,歌颂朝鲜劳动党建党60周年。

正式演出开始。数万人组成的大幕上,出现三个很大的朝文字,坐在我旁边的女士告诉我,这是剧目“阿里郎”。“阿里郎”是朝鲜的一个民间故事中的主人公。讲的是一个朝鲜少年,在离开母亲之后,到处流浪,经历了各种磨难,后来终于找到了母亲,回归母亲的怀抱。据说,编演者意在通过这个民间传说,来反映朝鲜人民统一祖国的渴望和追求。

整个演出场面宏大而壮观。从屏幕上映出的场景,分五个乐章。前面两个乐章,讲的是过去的苦难,通过大幕上映出一场景,朝鲜劳动人民背负着沉重的枷锁,过着离乡背井的生活,生民涂炭,民不聊生。从第三乐章开始,屏幕上不断出现伟大领袖金日成的形象。第三乐章,讲的是金日成领导朝鲜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美帝国主义以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生活。第五东章,则出现了伟大指导者金正日的形象,讲金正日继承金日成的遗志,按照主体思想的精神,领导朝鲜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故事情节大概就是如此。

十万人次的大型史诗《阿里郎》,是个综合的艺术表演。以“翻色板”作为背景。整个表演是在体育馆的地面和空间交叉进行的。体育馆内,每场总有上万人出场。或歌唱,或舞蹈,或体操,有时是杂技,有时是海陆空军方阵。每场之间衔接得紧凑、自然、天衣无缝。杂技表演是惊心动魄的。除了我们常看到的高难度杂技表演之外,还有非常现代的“蹦极”,还有空中跳伞等场面。这些惊心动魄的表演,动作十分整齐划一,再配之于世界一流的音响,形成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应该说,这些体育、杂技、歌舞的综合表演是十分成功的。我为之感动。

当我们走出体育馆时,听到人们都在议论,当前朝鲜物质条件相当困难,但在强大的组织性、纪律性的严格要求下,也出了如此成功的成果,这不令人深思吗?我们听说,这些演员在演出后,没有车子送他们回家。他们要排着队步行一两个小时才能到家休息。他们是用何等耐力,经受多少痛苦,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啊!

《阿里郎》获得了成功,看来朝鲜领导人是相当看重这个成果的。一个没有开放的国家,请那么多人来看演出,可见他们的气魄。就在我们看节目的两天之后,金正日本人亲自陪同中国副总理吴仪观看《阿里郎》。过了不久,金正日又邀请并亲自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观看《阿里郎》。由此可见《阿里郎》在他们国家的份量。

(写于200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