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游漫记
10497900000039

第39章 浪漫国度法兰西(5)

马赛景色秀丽,建筑壮观。导游说:“要看马赛全景,就要到马赛山教堂,登高好望远。”第二天上午,我们一大早便出发登上了位于马赛山最高处的圣玛丽亚教堂。我们站在教堂外一览全城景色,觉得它确实壮阔而伟岸。教堂建在山顶上。教堂有一高塔,塔顶上有座高达10米的“守护神”像,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给马赛城凭添了古老而神秘的色彩。这座教堂的独特之处是分上下两层。下层是大教堂,教堂侧面小屋里安放着圣母像,有电光蜡烛照明。最高点是圣母抱着耶稣的全身像。这个教堂的顶层还有一同样大小的教堂。墙上挂着基督朝圣的油画,其中有一幅油画是海神保护海船出海,反映了当地人对“海神”的崇拜。教堂东侧有一个商店,出售各种纪念品,我也买了几个“圣母像”项链留着纪念。两侧摆放着高倍望远镜,马赛的全貌一览无遗。我们边看,导游边解释说:马赛港分新老两个港。过去的马西里亚港称为老港,东西长800米,宽250米,港湾呈长方形,航道狭长,地势险要,现在虽然失去了它的运输价值,但仍然是马赛的心脏地带。多条繁华的大街从这里向东、南、北三个方向伸展开去。当年这里曾修有雄伟而森严的古堡,南北对峙,守卫着这个海港。这个老港显得破败,已很少人去这里参观了。新港则是今日马赛最辉煌之地。新港在老港的西北,始建于1045年,1045年第一个新港码头落成,以后继续向西北延伸,到今天已扩展到罗纳河的河口,整个新港区共长70公里,年客运量100万人次,货运量达1亿吨,为法国对外贸易的大门。

我对导游的解说固然很感兴趣,但我关心的还有另一处景观,那就是港湾外海的迪夫岛。我用望远镜观看那著名的迪夫岛,虽然很模糊,但脑子里已有了印象。因为这是大仲马小说《基督山伯爵》(旧译为《基督山恩仇记》)所描写的故事发生地。于是那本蜚声世界的名著《基督山伯爵》中所描写的动人的复仇故事又浮现在我眼前:因船长在半途病逝,年仅19岁的大副爱德蒙·邓蒂斯便成为船长的最佳人选。同船的杂务员邓格拉斯产生嫉妒,便伙同单恋邓蒂斯之未婚妻梅尔寻德丝的斐南特,阴谋诬陷邓蒂斯为拿破仑派来的间谍,向官方告密。于是邓蒂斯在订婚宴中被捕,而阴谋家之一的代理检查官维尔福,便将邓蒂斯流放到马赛海岸外的迪夫岛(这就是我们在望远镜里看到的迪夫岛)。邓蒂斯在狱中结识了一位老囚犯利亚长老,而且从这位长老的口中揭开了这桩阴谋的秘密。邓蒂斯在迪夫岛上心中一边燃烧着复仇的念头,一边过着不知时日的牢狱生活。狱中,长老不仅对他灌输教育,同时告诉他宝藏在基督山群岛的秘密。邓蒂斯冒充为尸体而侥幸越狱,同时也按长老的提示顺利地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之后,邓蒂斯化名返回故乡,由于经历了十四年岁月,他的父亲早饿死,家乡发生变故。他的恩人莫雷尔船东面临破产危机,邓格拉斯一跃而为大银行家及男爵;而斐南特也将梅尔雷德丝占为己有,并成为陆军中将;维尔福晋升为首席检察官。这些人已飞黄腾达,而且移居巴黎。于是邓蒂斯满怀复仇的火焰,化妆成布卓尼神父以及船员辛巴达、基督山伯爵三个人的形象而神出鬼没,同时对三个仇人实施复仇计划。在完成复仇计划之后,邓蒂斯做了许多好事,他留下巨额的财产,自己则往海的那一边去了,不知所终。邓蒂斯复仇的故事成为过去,而大仲马描写过的迪夫岛却不断引起人们的遐思。我望着迪夫岛想到这个动人的故事,突然想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不知应验否!?

我们离开马赛山上的圣母院教堂,下到市区还有许多古迹可供参观。例如建于十二世纪的拉马若尔大教堂,建于十三世纪的圣维克托教堂等。但是我们在马赛的时间不多,还是想在大街上走一走。导游告戒我们:“街上走走可以,但千万不要到北区。因为那里住的阿拉伯人很多,说不定要闹出什么事来。”他的警告,使我想起了在美国访问时,朋友劝我不要到哈莱姆黑人区去时的一样的情景。我们人生地不熟,不敢乱闯,于是到了一个小公园小憩。青翠欲滴的树林,富有独特神韵的雕像,确实令人感到欣喜。但侧目一看,见一个高大而衣冠整洁的人对着墙在那里小便,这就令人感到大煞风景了。那些没有教养的人真是令人头痛,不论在美国还是在欧洲都是如此。马赛给我留下复杂的印象。

十、过访国际影城戛纳

戛纳这个城市,我是从它举行国际电影节之后才听说的。不过到了法国才知道,即使不举行国际电影节,戛纳也已经以其旖旎的风光而享誉欧洲。

我到法国之后有朋友对我说:“如果瑞士作为一座世界公园而为各国的旅游者所倾倒的话,那么,法国南部海滨城市尼斯、戛纳和蒙特卡罗,无疑也将会为慕名而来的人们所折服。我们在里昂小住之后便前往尼斯和戛纳。

尼斯是法国仅次于马赛的港口城市,也是著名的旅游休养胜地。距意大利边境仅有32公里,位于注入地中海的帕隆河口。帕隆河将尼斯市区一分为二:东面是旧城和港口,西部为新城。附近石灰岩小丘上的古堡,是其历史悠久的见证。相传: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曾在帕隆河口的小平原上(即现在的尼斯市区)建立了居民点。从尼斯市东北二公里的西米埃兹市地下发掘出的旧城址上,有一座建于公元一世纪的可容纳六千人的罗马圆形剧场式的废墟。剧场四周是华丽的宫殿和别墅。可见它很早就有高度的文明。十三、四世纪为普罗旺斯伯爵领地。十八世纪被法国征服。现在是法国阿尔卑斯滨海省省会,也是南欧的旅游中心之一。

尼斯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我们在尼斯饭店安顿好行李之后,便到尼斯海滨观赏美丽的浴场风光。尼斯背山面海,风光绮丽。北有阿尔卑斯山为屏障,挡住寒潮南侵,南有海风吹拂,因而尼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我们沿着海滨林荫大道,看见两旁是高高的棕榈树和花坛,沿街露天茶座鳞次栉比。海滨浴场上,男男女女沐浴着充足的阳光,充满一派热带风光的海滨情调。我们漫步在这“地中海蓝色海岸”的沙滩上,享受着这里的阳光、沙滩和海风。不过,这里的海滩并不是一片平坦的沙滩,而有一点斜坡。海岸上的沙子也不那么细腻,比不上我国广西北海的“银滩”。沙滩上多是粗糙的沙粒,还有些小细石子,似乎很难赤脚行走。但整个海滩却充满着西方情调。无数的小船上坐着一对对情侣,无数的男女赤裸着在沙滩上晒太阳,构成一幅浪漫的图画。

尼斯很浪漫,但也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有建于十七世纪的大教堂,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化设施。但尼斯以鲜花著名,这里的鲜花市场举世闻名。据说尼斯每年都有一次以鲜花为主题的狂欢日活动。节日期间,彩车美女,互掷鲜花,满城飞花,落英缤纷,形成一次“花战”。这里有不少鲜花、鲜果市场。我们专门去游览了一个鲜花市场,看到这里摆放着世界各地的鲜花,艳丽夺目,从花的海洋中领略了花都的情趣。

在饱览了尼斯的海滨风光之后,我们驱车去戛纳。从尼斯到戛纳只有26公里,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戛纳约下午4时,正是阳光灿烂的时刻。进入戛纳市区,看见满街的棕榈树葱翠挺拔,蔚蓝的大海和雪白的海滩相映相依,让人心旷神怡,舒心畅气。戛纳是法国阿尔卑斯滨海省省会。它是一座现代化城市,也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公元前8世纪,先是利古里安人,后是高卢人在此建城。公元四世纪,成为列林僧侣的保护地。不过当时并不发达,还像个小渔村。1815年拿破仑和他那支小部队从厄尔巴岛流放地偷偷潜回法国时,第一夜就露宿在这个古老的小镇里。后来这里成了度假地。19世纪中叶一位法国勋爵开始在这里兴建第一幢别墅,逐渐发展成为旅游度假胜地。相传英王爱德华七世经常来这里度假。

戛纳成为世界上声名大噪的城市,是因为以她命名的电影节。自从电影成为世界公众欣赏的艺术以后,电影节也在世界各地兴盛发展起来。比如有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伦敦国际电影节,开罗国际电影节,捷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等等。电影节是一种非常热闹和有吸引力的艺术节。1985年我曾经参加过柏林国际艺术节中的电影节,看到各国电影在那里角逐“金奖”、“银奖”热闹场面,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戛纳之所以成为影城,也有她的机缘,据说是因为:“二战”期间,法国为了对抗遭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1938年举起了大旗创办戛纳电影节。电影节只搞了一年,1939年法国被法西斯占领,电影节被迫停止。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才恢复举行。50多年来,戛纳国际电影节的规模不断扩大,现在每年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来参加,放映数百部影片。世界各地的电影界代表,电影导演、电影演员、电影制片人、电影评论家数万人参加电影节的各种活动,所以每年春季电影节期间,世界各国的电影界人士、大小影星、影商和影迷,都汇集到这里。戛纳人流如织,新片如潮,介绍各国新片的招贴画和五光十色的广告贴满大街小巷,成为名副其实的“影城”。

戛纳电影节是迷人的。唯一遗憾的是我们到戛纳已是五月末,电影节刚刚落下帷幕。风景不殊,人去城空。汇集于戛纳的影星、影商、影迷都纷纷离去,因此大街小巷已看不到“美女如云,鲜花遍地”的盛况。戛纳已经平静下来。不过,我们到戛纳电影节的举办场地戛纳电影城,多少还能窥见电影节盛况的尾声。影城周围的棕榈树仍然像迎客松那样挺拔而立。影院门前那个用电影胶卷式的铁片绕成的雕塑,依旧在那里放着迷人的光彩。这种影片雕塑,不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那么动人,但它的现代派手法却充分显示了它的象征意义。影剧院门前还有许多游客在照相,或用录像机录下那台阶式影院的壮观场面。我们也是如此,东一张西一张一个个角度地照相,都想给“到此一游”留个纪念。我们一位同行朋友拿着摄像机偷偷地溜到后院,想进去拍几个镜头。但正在那里的工作人员婉言谢绝。说欢迎你们明年再来。明年当然还是会举行电影节的,但我们恐怕是没有机会“再来”了。戛纳只能作为一种美好的记忆,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写于1999年6月-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