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史上最牛日本人
1049600000028

第28章 相煎何太急 (3)

而除了是朝廷一品大员外,九条兼实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还是源赖朝在朝廷的眼线与内应。而他之所以成为源赖朝的心腹,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他的“摄政”职位是源赖朝帮他争来的。所以公开场合,九条兼实完全无条件拥护源赖朝。

但在私底下,很多事情他还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这些想法他不会对别人说,却都写在自己的日记里。后来他的日记被后人整理成册,成为了一本史料价值很高的史书——《玉叶》。

源义经放弃战争后,九条兼实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义经此举,乃天下之大幸。其不顾一己前途断然弃军,于国于民均堪称大功一件。……义经的武勇与仁义,必将世代传为佳话;义经之名,必将流传千古。”

这是一个源赖朝的铁杆心腹私底下在日记中写下的句子。我想,没有什么评价会比这更公正了吧。

武者是否伟大,不在于他一生是否每战必胜,而在于在该放下的时候,他是否会毅然决然地放下。

4.相煎何太急

解散了队伍,源义经、源行家二人手中兵力只剩最后200多人。京都是待不下去了,为今之计只有逃,远离关东、远离京都,在海对岸的四国岛和九州岛,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源行家打算去四国,源义经打算去九州,摄津国大物港将是他们最后一个共同目标,到了那里,这对短命搭档就将分道扬镳。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这是个国际惯例。11月3日,二人动身前往大物港,刚走到半路,忽见前方一伙人拦住去路,定睛一看,认识,为首的乃前几天刚刚失踪的经哥部下——大田行纲。

大田行纲这个人,其特点完全体现在他的履历上:平清盛在世时,他是平氏家臣;平氏离京后,他立即转投源义仲;待源义仲完蛋,他又跳槽到经哥门下。乱世虽乱,但在大田行纲那里,却是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任尔东西南北风,有奶就是我亲娘。

这不,眼看经哥大旗要倒,大田兄立马十分专业地跑过来再推上一把。

不过好在大田行纲兵力并不多,打了一阵,跑路能手源行家第一个冲出封锁线,少顷,经哥也成功逃出,回头一看,身后兄弟已损失大半,跟出来的只有六七十。顾不上多想,一行人继续朝大物港方向飞奔。

11月6日,大伙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终于抵达大物港,结果到地儿一看,傻眼了。原来一天前开始,此地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事先准备好的船只全部被巨浪打翻,根本无法出海。

运势这东西,有时真是不由你不信。九个月前进攻屋岛那次,也是这样的狂风,也是这样的暴雨,那时的经哥意气风发,愣是带着5艘船100多号人,在狂风巨浪中冲上了屋岛。

如今,似乎经哥的运势真的到了头,连老天爷也要来凑凑热闹,临了踢上一脚。

经哥这辈子不曾惧怕过谁,无论是鞍马寺那个叫“遮那王”的小和尚,还是京都城里掌刑狱的“源廷尉”,抑或是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源将军,经哥从没怕过任何人任何事。

然而今天,面对这肆虐的狂风巨浪,他第一次感到那么的力不从心,“难道真是天要亡我吗?”他感到了一丝不寒而栗。

得知京都3000兵力已经解散,源赖朝遂班师回镰仓。

不费一兵一卒大获全胜,这必是老天在帮我!这样一想,源赖朝顿觉心潮澎湃,那张紧绷了数月之久的脸皮也略微露出一丝笑意。

眼下唯一的问题是源义经、源行家两人仍然下落不明。不过这也并非大问题,短时间内此二人逃不出多远,只要撒出关东武士布下天罗地网,相信抓到他们并非难事。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力、物力耗费了不少,此二人却如石沉大海,音信全无。昨天有人禀报说,两人11月6日在大物港渡海时遭遇风浪,当天均已遇难。对于这则消息,源赖朝总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对劲,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就算死了,他也要找到尸体才肯罢休。他是个执著的人。

一天又一天,一晃半年过去,抓捕工作仍无进展,源赖朝快要抓狂了。

这一天,幕府“政所别当”大江广元同志找到源赖朝,说有要事汇报。

在介绍其要事之前,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何谓“政所别当”。

前面说过,“侍所”是管理所有武士的地方,相对的,“政所”就是统领所有文人的地方,前面提到的法院“问注所”就是“政所”的下设机构。

简言之,如果把“侍所”比作兵部,那“政所”就是吏部。一个“侍所”一个“政所”,就是早期镰仓幕府的两大行政机构。

“别当”意即“头儿”,所以如果“侍所别当”是军委主席,那“政所别当”就是国务院总理。

听说有要事禀报,源赖朝立即亲切接见了大江总理。

大江广元:“主君,关于抓捕工作……”

源赖朝:“可有进展?”

大江广元:“还没有。”

源赖朝:“那所谓要事?”

大江广元:“主君,我是想,我们这样大规模抓捕义经少主,是否会犯什么人的忌讳?”

源赖朝:“笑话,我都不忌讳,还有谁在乎?”

大江广元:“摄政九条兼实大人啊,九条大人的儿子不是叫‘良经’吗?”

说明一下,日语中“义经”与“良经”发音相同,通缉“义经”听起来就像通缉“良经”。而九条兼实彼时已贵为摄政,在朝中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儿子的名字实在需要避讳一下。

大江广元:“所以,义经少主的名字是不是应该改一下?”

源赖朝:“嗯,说的也是,你可有拟好的名字?”

大江广元:“不如,改叫义行?”

源赖朝:“好,就依你。”

于是数天后,除源义经本人不知道以外,所有人都知道他改名叫“源义行”。

一晃又是数月过去,这一天,大江广元再次找到源赖朝。

大江广元:“主君,关于抓捕工作……”

源赖朝:“可有进展?”

大江广元:“源行家近日已在和泉国(今大阪南部)被剿灭,其次子、三子也一同被枭首。”

源赖朝:“好,很好!源义行呢?”

大江广元:“这个……主君,我是想,义行少主迟迟没有音信,会不会是我们取的名字不好?”

源赖朝:“此话怎讲?”

大江广元:“主君您想,‘义行’者,‘易行’也(比较巧合,‘义’与‘易’在汉语和日语中读音都相同)。易行易行,易其远行啊!”

源赖朝闻言恍然大悟:“是啊!多亏你提醒!快,赶快再改个名字,不然真就抓不到了!”

大江广元:“主君,这个我已经想好,您看叫‘义显’如何?义显、易显,行踪易显啊!”

源赖朝:“好!好名字!就叫源义显!”

所以当源义经刚刚听说自己已改叫“源义行”时,他并不知道,此时他又改叫“源义显”了。

然而改名并未真的让他行踪显露。从1185年11月到1187年2月,一年多的时间里,源义显仿佛消失在了空气中,任关东武士搜遍大江南北、关东关西,仍是连半个人影也找不到。

5.抓捕

天罗地网没逮到源义显,却也并非一无所获。

1186年2月,源赖朝得到了一个让他一蹦三尺高的消息——关东军抓到了一个女人。

抓到个女人有什么大不了?难道顺着她能找到源义显?

一点没错,此女着实有点来历。(考虑到大家以及我本人并不适应“源义显”这个名字,下文仍以“源义经”称之。)

此女单名一个“静”字,是日本古代三大美女之一,中国读者可能不太熟悉,但在日本家喻户晓,称得上是“日本的西施”。

除国色天香的美貌,静还以精湛绝伦的舞技著称。日本当时流行一种很高雅的舞蹈,叫做“白拍子”舞,舞者穿一件朴素的素色长袍,头戴一顶黑帽子,一边吟诗,一边跳舞。当时跳这种舞的当家花旦就是静,她原本是在京都跳舞卖艺的艺人,后来凭美貌和舞姿在贵族圈中获得了稳定的观众群,法皇和很多王公大臣都是她的忠实粉丝。而静之所以把“白拍子”舞跳得这么好,主要原因要归功于20年前“白拍子”舞的当家花旦是她的母亲。

当然,跳舞卖艺是以前的事,静现在的身份是经哥的爱妾,是经哥此生最钟情的女人。

虽然没有任何史料记载此二人是怎么相识的,不过有些史学家猜测说可能是经哥在京城比较威风那会儿,看过静跳舞,英雄美女四目相对,就那么一见钟情了。虽然有点八卦,但还是比较能说得通的。

经哥是性情中人,与静的感情甚笃,逃亡时也把她带在身边。眼下既然抓到了静,只需对其稍加审问,源义经那厮定能一逮一个准儿。

万里长征见曙光,源赖朝心花怒放。

要说这静姑娘也挺配合,提审起来有问必答,而且态度积极主动,唯一的问题是每次说的都不一样,一回一个版本。

一审的负责人,叫做藤原俊兼。此人专门替源赖朝起草文书,大致相当于秘书。

藤原俊兼:“官军抓获你的地方,是在吉野山(今奈良县境内,佛教圣地),对吧?”

静:“是的。”

藤原俊兼:“你们为何会去吉野山?是不是那里有寺庙收留你们?”

静:“不是。去年11月,我随义经……”

藤原俊兼:“源义显!”

静:“是,我随义显逃离京都来到大物港,不料海边风雨交加……,后来不知不觉就逃到了吉野山。”

藤原俊兼:“源义显现藏身何处?”

静:“不知道,吉野山雪深路陡,我们走着走着就走散了。”

一审无果,数日后二审。二审法官名唤平盛时(出身不详,估计与灭亡的平氏并无太大关系),也是位秘书。

平盛时:“源义显到底藏身何处?”

静:“他们应该是往多武峰方向去了。”

数日后。

平盛时:“多武峰根本没有人经过的迹象,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静:“那一定是去了大峰。”

再次一无所获。源赖朝受不了了,他决定自己上。

源赖朝:“你们在吉野山上走散时……”

静:“不,我没上吉野山。”

源赖朝:“你之前不是说在山上走散了吗?”

静:“不是,进山前,一个和尚说吉野山不允许女人进,就把我拦下了。”

源赖朝:“那和尚叫什么名字?”

静:“我忘了。”

以上就是审问的全部结果。由于静的不配合,源义经之后的逃亡路线就成了谜,现存所有版本的记载都是建立在推理和猜测基础上的。

从静身上没有审出什么结果,但源赖朝还是得到了一个让他震惊不已的收获——他发现静怀孕了。

作为统治者,源赖朝这人有一点比较值得表扬,就是不到万不得已,他轻易不杀人。所以静这样不配合,他也没有杀了她。

可是这腹中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仇人的孩子不能留,这是他的原则。想来想去,源赖朝决定让静在幕府生下这个孩子:如果是女孩,就让静抱走;如果是男孩,那就只有一个字——杀。

1187年闰7月,静生了个男孩。

《吾妻镜》上说,静在生产前每天都祈祷能生个女孩,后来当士兵来取孩子时,她用衣服包住孩子死死不肯放手,一边抢一边号啕大哭。最后孩子被抢走,她伏在地上哭了数刻钟,直到哭得发不出声音。

后来孩子被扔到了河里,静也被赶出镰仓。再后来她的下落就不为人知了,有传闻说她死在了寻找源义经的路上,也有说她回到了京都,继续以卖艺为生。

找不到源义经,源赖朝天天坐立不安,直到1187年的某一天。

这一天,大江广元再次找到源赖朝,说出了下面一番话。

大江广元:“主君,找不到义显少主,倒未必是件坏事。”

源赖朝:“怎讲?”

大江广元:“如今虽天下初定,但主君您对关东以外地域,控制力还并不太强啊!”

源赖朝:“是啊,天下大治恐怕还需些时日。”

大江广元:“也许用不了太久。”

源赖朝:“你的意思是?”

大江广元:“主君您不是一直都想向全日本各国派驻守护、地头吗?抓捕义显少主,就是最好的借口啊!”

大家应该还记得,平氏灭亡那会儿,在京都附近各国留下了大片领地和权力真空,源赖朝正好趁机向这些地方派出关东武士,担任守护和地头,牢牢掌握了平氏遗留领地的控制权。

当然,仅平氏留下的那些土地是远远不够的,他的理想是把守护、地头派到全日本,彻底架空朝廷官员,到那时,他就是日本的无冕之王。